中國現代的「雙城計」,產生了許多尷尬的省會,濟南就是其中一個

2019-04-30   時空人文說

現代城市的發展,並不是單向的孤立的,而是有一種抱團取暖的趨勢。一個城市的獨自發展,總會顯得單薄無力,再加上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因素,合作發展才能取得共贏。正是有了這樣的發展理念,一些沿海省份會採用省會城市加上海港城市的發展模式,以達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促進整個省份經濟的發展。

這種雙城發展的模式,在很多沿海省份都有體現,並且見證了沿海城市對於該省的經濟支撐能力。這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組合,有廣州&深圳,福州&泉州,瀋陽&大連,石家莊&唐山,以及我們今天要聊的城市,濟南和青島。


這種雙城模式固然很好,既彌補了省會城市不臨海的缺陷,也可以使發展重心更加傾向沿海城市,但是長此以往,就會造成這樣的尷尬:省會城市在經濟總量或者名氣上不如雙城裡的另一個城市。我們都知道省會城市一般是一個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或者交通的中心,但如果時間長了讓大家產生一種省會城市不如另一座城市的錯覺,這樣豈不是非常尷尬?

濟南是山東的省會,別稱「泉城」,小學課本上學的《趵突泉》就位於此地。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一座典型的內陸城市。青島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南沿海,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和國際性港口城市,也是山東省的經濟中心。說起青島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甲午海戰後,德國強占膠州灣,青島淪為殖民地。1914年一站爆發後,日本取代德國,占領了青島。作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青島在列強占領的時期就儲備好了發展潛力,後續迅猛的發展當然也就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說濟南是一座「尷尬」的省會城市呢?這得從近年來青島的各項發展說起,因為在很多方面,青島都逐漸搶了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的主角光環。

據資料顯示,山東的第一條地鐵是在青島開通的,而濟南直到今年年初才開通了地鐵。都說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座城市的發展。而濟南因為地鐵建設緩慢,造成了地面交通非常擁堵,這便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客觀來說,濟南不修地鐵也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地理條件造就的。前面提到,濟南有「泉城」的稱號,所以誰也不想因為修建地鐵影響了這些泉水,最後成為千古罪人,那建地鐵這項決議就得謹慎實行了。


照理說修地鐵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那濟南應該在其他交通上扳回一局,但山東省的第一座4F級機場卻落戶於青島的膠州市,也就是在建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預計在今年竣工,建成後將成為全國八大國際空港之一,可與上海的浦東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媲美。所以在航空方面,濟南也輸了,作為省會城市,目前只有一座遙牆國際機場,並且也只是一座4E級的。

除了地鐵和機場建設,青島在經濟發展總量上還是趕超濟南的。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度青島市的GDP總量為1.2萬億,穩居全省第一;而反觀濟南的,2018年GDP為7856.56億元,兩者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最後,小編想說,經濟總量的高低或者名氣的大小只是我們判斷一座城市的參考因素,而非決定性因素。一座城市的好壞是由居住在那裡的人們來評判的,幸福感強不強,城市環境好不好,這些都會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濟南的文化底蘊或許超過青島,青島的國際化發展或許又更勝一籌。大家更喜歡哪座城市呢?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圖片或數據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