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先行示範區重磅利好來襲,中央給深圳定下了「全球標杆城市」的發展目標,直接對標倫敦、紐約這樣的國際標杆都市!
短短四十年時間,深圳就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一座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城市,讓世人驚嘆「深圳速度」;而如今,深圳又一次站在了歷史浪潮的風口之上。
深圳如今的GDP已經趕超香港,領先全國其他城市,但要走向國際、成為全球標杆城市,深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加快城市更新發展的步伐。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目前,深圳約900萬管理人口居住在各類歷史遺留違法建築中,這些房屋的建造質量難以保障,大量老舊房屋的結構可靠性和安全性面臨重大考驗!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深圳目前已報備鑑定結論為C、D級的危險房屋達88幢!
根據《危險房屋鑑定標準》,房屋的危險程度等級劃分為四個等級,其中C級為部分承重結構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局部處於危險狀態,構成局部危房;D級為承重結構已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整體處於危險狀態,構成整幢危房。
這些樓房整體處於危險狀態,已經不能安全使用並且直接威脅到居民的生命健康!危房治理刻不容緩!
危房危害巨大、危及生命財產安全!
危樓愚夫嚴重阻礙城市發展進程!
8月28日上午,深圳羅湖區一棟老舊居民樓發生沉降傾斜,整棟樓隨之倒塌,旁邊的一棟居民樓也受到牽連!
據悉,該小區有近30年的樓齡,共計134家住戶,如果不是當天早些時候物業人員發現樓層異常、及時撤離居民的話,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後,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28日發布通報稱:
初步認為該建築採用沉管灌注樁基礎,屬於摩擦樁型,且建築下方有暗渠,由於房屋基底土層較差,在暗渠水流常年作用下造成樁周水土流失和樁身腐蝕。
最終造成樁基礎發生脆性破壞,導致樓體局部傾斜下沉。
實際上,這棟倒塌的樓房早已被劃為危樓,去年六月左右已經要求居民搬離,但樓下尚未完全撤清,直到樓房倒塌前還有人在房內做飯,著實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大部分危房事故發生前,並不會提前「打招呼」,就在同一個月,羅湖第七工業小區一棟廢棄樓房就發生了意外——長約44米的圍牆從樓頂墜下,砸中停放在樓下的13台汽車,車輛損毀嚴重,所幸無人員傷亡。
據悉,蓮塘街道蓮花社區第七工業小區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要以早期的工業廠房及配套住房為主,該小區房子原本就老舊失修。
尤其是五六年前,小區開始推進城市更新項目後,隨著住戶陸續撤走,對房屋就不再做修繕,房子就更加破敗不堪,一些牆面都長起了草木,甚至有的出現漏水脫落。
事發前數天,蓮塘一直在下雨,有附近居民由此推斷,704棟天台圍牆倒塌跟雨水有關,「這麼老的房子,不經泡,水一泡牆就往下掉。」
即便如此,目前仍有一些商戶和居民沒有簽約搬走,樓下大部分汽車維修店依舊營業,似乎眼前的危房並不影響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但往往就是這樣一小部分的個體拖累了整個城市更新項目的進程,影響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看到這裡,筆者不得不想到了一部非常優秀的俄羅斯電影《危樓愚夫》,該片講述了管道工迪馬偶然發現一棟大樓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後,想盡一切辦法勸導八百多名居民撤離大樓但最終被嘲笑為「白痴」的故事。
沒有人相信迪馬的好心相勸,他們冷漠、自私,像極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仿佛整件事與自己毫無關係!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作為全國最年輕、最有活力的一線城市,深圳人的集體榮譽感和參與感都非常強。
「來了就是深圳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識深入骨髓,也推動了深圳從小漁村到現代化都市的跨越式發展。
從深圳到巴黎
全世界都在解決危房難題!
實際上,深圳一直都在尋找解決危房難題的辦法,期間湧現多個經典的案例,從破敗不堪的危房到嶄新舒適的新房,鹿丹村就是其中之一。
1989年,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鹿丹村小區竣工,這是深圳較早的多層福利住宅小區,小區共有31棟多層建築,戶數多達1300戶,其規模之大,入住人數之多,在當時仍處於改革開放前期的深圳實屬罕見。
然而,在鹿丹村建設時期使用了大量海沙,海風很快斑駁了牆體,樓盤在建成不久即破損嚴重。一開始還是牆體開裂、鋼筋裸露,隨著時間遷移,每逢下雨,村內就一片汪洋、樓板也經常滲漏水,居民苦不堪言。
隨後鹿丹村改造提上議程,經過十幾年博弈,終於在2014年落定。
2014年5月,鹿丹村在一片轟鳴聲中,正式開始拆除。2014年8月20日,鹿丹村舊改片區全部拆完,31棟樓宇歷經82天全部拆除,成為深圳市首個商品房住宅小區成功拆除改造案例。
重建後的鹿丹村命名為中海鹿丹名苑,共提供住房1534套,涉及建築11棟。2018年1月份,鹿丹村1037戶回遷業主住到了高端現代化的住宅小區。(來源:深圳商報)
鹿丹村的舊改意義重大,為其他等待舊改的住宅小區注入一支強心劑。
對此,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
「作為深圳首個成功動遷的舊改住宅小區項目,鹿丹村的重生證明了複雜的舊住宅小區改造依然存在成功的可能。」
放眼全球,不僅僅是深圳,很多城市都在著力解決危房的難題,就拿國際時尚藝術之都巴黎舉例。
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巴黎有許多遺留下來的老舊公寓樓,大部分房屋質量堪憂,居住環境惡劣,特別是一些戰後修建的大型集體住宅已經老化嚴重,亟需改造。
以位於大巴黎核心區的塞納河畔城市更新項目為例,這裡原為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的舊廠房和集體宿舍,占地74公頃。
擅長藝術的法國人將這裡改成了一座座線條清晰而硬朗的大型豪宅,居住、辦公、文化教育等功能混合布置、相互串聯,這些建築成為了整個區域的標誌。
實際上,對於巴黎這樣歷史悠久的城市來說,很多情況下都要照顧歷史文物古蹟,舊改問題更為複雜;
而深圳反而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上有著更多先天的優勢,下一個四十年,深圳將追趕全球標杆城市,再一次迎來蝶變!
防「危」杜漸
人人有責我們該如何面對危房難題?
自深圳頒布全國首部《城市更新辦法》已經過去十年,深圳整治危房之路任重道遠,老舊危樓萬一再次發生倒塌事故,誰來擔責?危房難題究竟如何解決?
近日,北京德恆(深圳)律師事務所的於筱涵律師在接受深圳晚報採訪時表示,危樓發生倒塌、傷人事故依然會由房屋所有人或建設、施工單位負責!危樓居住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應儘快搬離!
於筱涵律師認為:
在公共安全層面,老舊危樓的管道、電梯、幕牆、門窗、消防通道等設施及配套可能已達不到現行標準與規劃,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無法得到充分保障。
在房屋被鑑定為危房後,危樓居住者不論出於對自身、相鄰物權所有人及使用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考慮,還是出於配合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的考慮,依據《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居住者均有義務配合搬遷並對房屋進行治理、解危。
從律師的解答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危房極易發生坍塌、墜物傷人等事故,完全不適合居民生活居住,並且危房造成的意外事故仍然需要由其所有人承擔責任!
再加上居住在危房的居民並沒有充分的法律保障,生命財產安全都受到極大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危房,才能徹底治理好危房難題。
防「危」杜漸,人人有責。從改革開放到先行示範區,深圳用一個又一個奇蹟讓世界矚目,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深圳一定會一往無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標杆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8TIfG4BMH2_cNUgiM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