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重陽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更有歷代文人墨客為其填詞賦詩。今又重陽,當你登高遠眺時,可曾想過重陽為何要登高?
重陽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又稱「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等。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秋季天高氣爽,可達到心曠神怡、強身健體的目的。
早在漢代,史料中就有重陽登高的記載。西漢時期京城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後來民間有東漢青年桓景帶領鄉親登高避邪、殺死瘟魔的傳說。三國、晉代重陽日發展成為郊遊登山的活動。唐代以後登山活動十分熱鬧,歷代皇帝、詩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描寫九九登高習俗的詩篇。
「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在一年中恰好處於季節的轉折點,原本與老人沒有必然的聯繫,而是以文人雅士們的活動為主。」郭醒說,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由盛轉衰、趨利避害的日子。登高則是強身健體的習俗,也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重陽節登高望遠,體現了人們對山的崇拜。登高可吸萬物之陽氣,與天更接近,有種無比爽朗開闊的感受。古人重陽登高很有高雅從容的情調,往往選擇登高山、高塔等自然名勝或歷史古蹟,而後攜友並坐,賞菊、喝茶、賦詩。
和重陽登高相聯繫的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重陽節也是中國的「老年節」,我國很多地方都會在這一天組織老人登山秋遊,強身健體。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高齊 責任編輯:張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