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用「朕」自稱,是何用意?史學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2022-07-28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秦始皇用「朕」自稱,是何用意?史學家:將「朕」拆開你就明白了

在有關一些我國古代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裡面的皇帝總是會以「朕」自稱,這就讓很多人以為,「朕」似乎成為了古代皇帝的專用詞彙。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秦始皇之前,「朕」可是一個全民通用的自稱方式。

這就讓不少人表示好奇,秦始皇好歹作為一個千古一帝,他都已經將自己的功績比肩三皇五帝開創了皇帝的說法。但為何在自稱的選擇上,拋棄早前君王的「寡人」和「孤」等,選擇了一個大眾化的「朕」呢?

當然了,「朕」的自稱在一開始倒不是秦始皇自己選擇,主要還是當時的丞相李斯向他推薦,隨後秦始皇才接受。而之所以李斯能夠說服秦始皇,早有史學專家給出解釋:把「朕」字拆開看看,你就明白了。

專家表示,秦朝時期使用的文字還是象形文字,而「朕」的象形構造是由一個「舟」和「灷」組成。其中「舟」便代表著古代的舟船,而「灷」則表示火種的意思,兩者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殊的含義。

中國古代文明總是依水而立,所以舟船就成為了老百姓的生存必備工具,他們無論是交通還是捕魚,都需要使用到舟船。簡言之,誰掌握了天下的舟船,誰就掌握了老百姓的命門。

火種是早前部落時期的圖騰之一,只有身份最最貴的人才能享有火種的標誌,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火種變成了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詞。這就意味著,只要有人手上擁有火種,他便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

因此,當舟船和火種都被同一個人擁有,那他當然就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而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帝王,他自然期望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稱呼,顯然「朕」的釋義就很符合,於是他才同意。

不過在秦始皇決定專享「朕」字後,李斯立馬對全國下達了命令,自此所有人都禁用這個字,一旦違反就會被直接處死。就這樣「朕」才成為了古代皇帝的專屬,一直沿用到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

實際上「朕」在一開始雖說和「我」、「吾」一個意思,但由於聽起來總是不太接地氣,所以就算是在秦始皇之前,幾乎也不會有老百姓使用。倒是有一些權貴多多少少明白其中含義,偶爾會拿來用。

好在封建王朝早已被推翻,現在任何人都能將自己稱為「朕」。但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普通人都已經幾千年沒有用過這個字,如今可以用了反而覺得奇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b9aed0e9b8cafc1d62382e9d223e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