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馬渡康王」:趙構落難遇到的崔府君是誰?西遊記:救過李世民

2022-07-31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泥馬渡康王」:趙構落難遇到的崔府君是誰?西遊記:救過李世民

「泥馬渡康王」:趙構落難遇到的崔府君是誰?西遊記:救過李世民

宋朝征、欽二帝在奸臣宰相張邦昌的計下,先是將趙王獻給了金兀朮。

剛到金國軍營,趙王便在番將蒲蘆溫的驚嚇中,摔落馬下而死。

張邦昌與金兀朮裡應外合,繼續勸說徽、欽二帝,再派九殿下康王趙構,到金營中作人質。

康王長得帥氣, 美如冠玉,貌似番安。金兀朮初見康王,便喜歡上了康王,硬是讓康王認其為父。

康王被帶至金國後,在代州雁門關原總兵崔孝的幫助下,騎馬準備逃回大宋。

不料,康王騎的馬被金兀朮一箭射中,康王被掀下馬來。

文學作品《說岳全傳》一書中談到,康王落下馬,繼續向林中跑去,危急之際,在樹林中遇到一位身著方巾道服的老人,一手牽馬,一手執鞭,催促著康王趕快上馬逃難。

康王騎著駿馬一直跑到了夾江江邊,舉目望去,茫茫大水,前往進路,後有金兀朮的追馬。

趙構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大喊道:老天,真要絕我於此地嗎?

就在此時,這匹馬忽如長了翅膀一般,兩蹄一舉,駕著康王跳入了江中。康王在江河中,好似雲里霧裡,只聽到水聲,卻不敢睜開眼睛。

一個時辰過後,駿馬帶著康王趙構來到了對岸的一處茂密叢林處,消失不見。

驚魂未定的趙構,看到天色已晚,只得匆匆前行。忽然在林中看到一座古廟,廟門的破舊匾額上寫著:崔府君神廟,5個大金字。

神廟門內的一側,站著一匹泥馬,其體貌和顏色,與剛才騎的馬一模一樣。同時,這匹馬的身上濕淋淋的,渾身是水。

趙構心中想道:渡他過江的,應該就是此馬嗎?如果是,馬是泥做成的,沾了江水,怎能不壞?

疑惑頃刻之際,康王身邊的泥馬便化成了一堆泥土。

「天樞拱北辰,地軸趨南曜。神靈隨默佑,泥馬渡江潮」。《說岳全傳》里的這段情節,正是民間廣泛流傳的「泥馬渡康王」。

那麼,康王趙構在落難時,遇到的「崔府君」,又是誰呢?

在中國的道教神仙體系里,「崔府君」實有其人,是民間敬仰的一位神仙。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是隋、唐時期鼓城縣(故治今河北省晉州市老城區)人。

相傳,宋朝時期,崔府君不僅在金兵南下,有顯靈「泥馬渡康王」的傳說,還有顯聖擋駕的傳說,歷史上,先後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宋哲宗趙熙、宋高宗趙構,金章宗完顏璟、元成宗鐵木爾等帝王的加封。

提起崔珏的名字,在四大名著《西遊記》里,他曾以地府首席大判官的身份,在唐太宗李世民魂游地府時,多次出手相救,為李世民解難。

《西遊記》原著第10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一章節,以及第11回,「游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一章節中,都對崔珏有過具體的介紹。

西遊神話中稱,唐太宗李世民因涇河龍王冤魂所纏,即將魂歸地府之際,諫臣魏徽將一份寫給冥司豐都首府判官崔珏的信,遞交到了李世民手中,並稱,這是他生前的同僚好友。

「崔珏原是太上先帝駕前之臣,擔任慈州令一職,先晉升為禮部侍郎。生前與臣有八拜之交,交情甚厚。日前,他託夢於我,去世後在豐都陰司做著掌管生死簿的首席大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

魏徵告訴唐太宗,到了地府,可將此信轉交給他,崔判官會念在以前的情份上,放陛下還魂於陽世。

果然,崔珏判官,在陰曹地府的司房命起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中,看到李世民陽壽將盡時,急中生智,大筆一揮,在貞觀一十三年的「一」字上,增添了兩筆,變成了三十三年。

崔判官一下子就為唐太宗李民,增壽20年。

李世民返陽過程中,又幾次受到崔珏的力挺幫助,最後幾經曲折才又回到了世間。

「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髮蓬鬆飄耳上,鬍鬚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崔珏的名字也大有來歷。漢字中的珏字,通「玉」,卻不讀「玉」,而讀訣(jue)。意思是合在一起的兩塊玉。

據說,崔珏的父親,一把年紀了,卻還沒有孩子,就前往南嶽衡山去求神。

在山中,他遇見有人抬著一個箱子說,這是上天賜給你們的。崔父打開一看,有兩塊玉在裡面。不久,他的妻子就生下了兒子,起名叫「子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ef2483822ff12d31573a41b64692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