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蒙古強調在所有外交關係中始終堅持中立政策;目前,該國95%的石油產品和20%以上的電力都從俄羅斯進口
作者|路塵
9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蒙古國,並與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舉行會談。除討論俄蒙雙邊關係之外,普京與呼日勒蘇赫還談及了推動中國、俄羅斯、蒙古三邊合作項目的必要性。
引發外界關注的是,此次普京對蒙古的訪問,是自2023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ICC)發布對普京的「通緝令」以來,普京首次踏上《羅馬規約》締約國的領土。
國際刑事法院在1998年根據《羅馬規約》成立,有權調查和起訴在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境內或「已接受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境內犯罪的個人。
儘管蒙古國是《羅馬規約》的締約國之一,當前,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不是這一規約的締約國。
此次出訪前,烏克蘭方面還曾呼籲蒙古國政府逮捕普京,並將其移交給海牙法庭。歐盟和國際特赦組織也發出了同樣呼籲。但蒙古國最終拒絕了這一要求。
《羅馬規約》締約國雖然負有履行國際刑事法院裁決的義務,但該機制並無強制執行能力。
此前在2023年,同為該國際規約締約國的南非,就因為擔憂與這一國際法義務發生衝突,最終說服普京放棄了當年對該國的訪問。
目前尚不清楚,蒙古是否將為不履行規約義務而承擔任何國際法後果。烏克蘭方面已宣稱將對此發起行動。亦有法律專家認為,蒙古很可能因「不作為」而面臨起訴。
普京對蒙古的這次訪問,自9月2日持續到9月3日。除與呼日勒蘇赫舉行會談之外,普京還出席了紀念蘇聯和蒙古部隊在哈爾欣河沿岸戰勝日本軍隊85周年(中方稱「諾門罕戰役」)的活動。隨後,他將前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參加9月3日至6日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
……
本文為節選,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訂閱後可直接讀
點擊圖片直達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