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2024-10-11     櫻花細雨話文字

不知是不是因為季節的原因,還是受近來看的東西影響過甚,整個人變得很消極。一向喜歡春夏,甚於秋冬,就像晨間看到杜甫的詩,青鳥飛去銜紅巾,一派天然明麗,發自心底的欣欣然。可再起身望望窗外陰冷蕭肅的天氣,好心情頓時煙消雲散。

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生」「死」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和「病」,至少如今這段時間,我對此堅信不疑。

最近看的了一部電影《依然愛麗絲》,講得是阿茨海默症。之前也看過幾部疾病題材的電影,或是歸於積極面對生活,或是浪漫化處理死亡,都不及這部將「病態」記錄的真實且客觀。

當朱麗安·摩爾扮演的語言學教授愛麗絲,病情日漸惡化,打開患病之初為自己錄製的「自殺指南」,一遍又一遍的看,卻又不斷忘記:一個是錄影中尚還幹練有神的她,一個是螢幕前憔悴瑟索的她。鏡頭切換的乾淨,觀眾如我一陣心悸。

愛麗絲確診後,輾轉反側,情緒失控時,道出了她對這種疾病的恐懼。不是死亡的結局,而是疾病將一點點蠶食那個光鮮自信的教授愛麗絲,而她本人對這過程毫無知覺。

她最終變回了孩子,再也不會靈活地運用,曾經對她而言輕車熟路的詞語,難以理解話語中的深層意味。看著女兒在她身邊朗讀劇本,只能說出一個「愛」字。

她們讀到的《天使在美國》中有這樣一句話:Nothing’s lost forever. 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kind of painful progress, longing for what we left behind and dreaming ahead.——沒有什麼是亘古永恆的,世界上有一種痛苦的過程,忘記過去的自己,夢想未知的未來。這說的便是當下了。

Lana Del Rey 有首歌叫《 Born to Die》,向死而生。「老」和「病」也都是生死間的必經之路,凡人終須一死,如若得到上天恩賜,便是能在「老」和「病」之間少一些徘徊。趁活著,好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1ac0080c9773862385f07ef6d78881.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