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親兄弟聯手,衝刺科創板IPO!車規級收入兩年暴漲273倍,晶片落地理想比亞迪

2023-11-08     芯東西

原標題:中科大親兄弟聯手,衝刺科創板IPO!車規級收入兩年暴漲273倍,晶片落地理想比亞迪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10月21日,正在衝刺科創板IPO的上海汽車MCU公司芯旺微,更新了問詢與回復文件。

芯旺微成立於2012年1月,由丁曉兵、朱少華共同出資設立,當前法定代表人是丁曉兵,實際控制人是丁曉兵、丁丁,控股股東是上海芯韜。

丁曉兵、丁丁是親兄弟,哥哥丁曉兵任芯旺微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弟弟丁丁任董事兼副總經理,帶領公司專攻車規級、工業級及AIoT MCU。

芯旺微是我國少有的在國產MCU領域實現了自主指令集與自主內核架構設計技術、自主開發工具設計技術、車規級MCU產品開發技術三大層面的技術突破及產業化突破的企業,並在國產車規級MCU領域取得較為領先的市場地位。

其開發的自主KungFu指令集與MCU內核,對我國MCU產業核心內核IP技術實現自主、安全、可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產業價值。KungFu MCU已應用於全球多家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企業,累計出貨超過數億顆。

此次IPO,芯旺微擬募資17.29億元,投資於車規級MCU、工業級和AIoT MCU、車規級信號鏈及射頻SoC晶片研發及產業化等項目。

一、中科大兄弟聯手造芯,自研指令集MCU已出貨數億顆

1973年5月,丁曉兵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5年後,他的弟弟丁丁出生。

丁曉兵和丁丁均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不同的是,丁曉兵是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丁丁則是電路與系統專業。

丁曉兵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發表主題演講(圖源:芯旺微)

畢業後,丁曉兵先是於1998年進入華為工作,但很快創業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進入21世紀,他與朋友聯手在上海創辦了兩家晶片公司精緻科技、奧莉生,丁丁也隨即加入。

2012年1月,創立芯旺微,已經是丁曉兵第三次在晶片領域創業。

丁曉兵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丁丁任董事兼副總經理。此外,他們的哥哥丁紅兵、侄子丁干都是芯旺微運營管理中心的員工,外甥劉道寧是芯旺微研發中心員工。

丁丁在2020第十二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圖源:蓋世汽車)

在芯旺微,丁曉兵負責整體技術路線和產品路線的制定,組建了涵蓋模擬、數字、測試、開發工具的核心技術團隊,是公司整體技術發展的領導者。

他確立了芯旺微自研KungFu指令集與內核的技術路線以及重點開發車規級和工業級MCU的產品路線,帶領公司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根據芯旺微官網介紹,KungFu MCU累計出貨超過數億顆。

MCU,即微控制器,也稱單片機,是承擔系統控制、執行運算等核心功能,是眾多電子設備普遍使用的主控晶片。

成立初期,芯旺微主要以自主KungFu指令集與MCU內核為基礎,聚焦於工業級MCU研發,從2005年起逐步踏入車規級MCU賽道。

相比消費級和工業級MCU,車規級MCU對產品的使用環境、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使用壽命、長期供貨能力等要求更高。

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前行,芯旺微積累了指標要求更高的高可靠性設計技術、高安全性設計技術等車規級晶片核心技術,並先後於2019年、2020年量產8位及32位車規級MCU產品。

目前,該公司已具備系統完整的車規級晶片開發流程及質量管控體系。

在此基礎上,芯旺微還在進一步拓展車規級信號鏈晶片、車規級射頻SoC晶片等MCU周邊晶片,滿足客戶多樣化產品需求。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物聯網(AIoT)市場快速增長,芯旺微以市場新興領域需求為導向,以工業級MCU產品為基礎,推出了面向智能家居、智能辦公等新興領域的AIoT MCU產品。

2020~2022年度芯旺微各類產品收入分布變化(芯東西製圖)

二、車規級MCU收入兩年大漲273倍,出貨量超5000萬顆

2020~2022年,芯旺微營收分別為0.98億元、2.33億元、3.1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26億元、0.51億元、0.63億元。

2020~2022年度芯旺微營收、凈利潤、研發費用變化(芯東西製圖)

這三年間,車規級MCU營收從2020年的81.06萬元,快速增長到2021年的0.58億元、2022年的2.23億元,兩年漲幅超過273倍。

報告期內,芯旺微的車規級MCU產品出貨量超5000萬顆,在不同車用系統的收入金額及占比情況如下:

根據招股書,其車規級MCU已進入安波福、華域汽車、拓普集團、奧特佳、伯特利、英搏爾、華陽集團、星宇股份等多家知名汽車零部件廠商(Tier1、 Tier2等)的供應鏈體系。

相關產品批量應用於上汽集團、一汽集團、長安汽車、廣汽集團、比亞迪、吉利汽車、東風汽車、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國內知名汽車品牌廠商,以及部分產品應用於大眾汽車、現代汽車等知名外資汽車品牌廠商。

芯旺微主要產品平均價格變化情況

同時,芯旺微的工業級MCU主要應用於消防安防、汽車後裝、工業控制、儲能電源、家用電器等眾多終端領域,終端客戶覆蓋了三江電子、松江飛繁、陽光照明、未來電器、上海三菱電梯、紐福克斯等多家知名廠商。

報告期各期,芯旺微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0.68億元、1.01億元、1.0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8.72%、43.32%、32.27%。

晶圓是芯旺微採購的主要原材料,報告期內晶圓成本占其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69.85%、58.86%、55.35%。

2020~2022年,芯旺微向前五名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含委外加工)分別為0.48億元、1.70億元、2.97億元,採購占比分別為98.13%、96.87%、98.23%,主要供應商為中芯國際、日榮半導體、華天科技等業內知名半導體廠商。

報告期內,芯旺微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8.32%、55.15%、52.47%,2020~2021年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水平較為接近,2022年度因毛利率水平較高的車規級MCU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高於同行業公司的平均水平。

但根據近期芯旺微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覆,今年上半年,其主要產品毛利率均有所下滑,綜合毛利率已降至42.35%,主要原因是晶圓採購成本上升、市場需求疲弱、自家單價較低的產品收入占比提升。

三、我國車規級MCU國產化率較低,提高市占率迫在眉睫

芯旺微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截至報告期末擁有專利13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2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30項,研發人員逾百人。

除了丁曉兵和丁丁外,成學斌、馮潮斌、朱少華、孫雙豪等核心管理及技術團隊成員也多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目前芯旺微有5名核心技術人員(見下表)。

MCU位數指的是CPU每次處理二進位數據的寬度,主要分為4位、8位、16位、32位等,位數越高,其運算能力越強、支持的存儲空間越大,越能適應複雜的應用場景。

8位MCU和32位MCU是目前MCU市場的主要類型,芯旺微研發的產品便以這兩類為主,報告期內32位MCU產品收入占營收的比例持續上升,分別為0.06%、18.37%、50.58%。

當前我國MCU廠商主要採用Arm公司等第三方內核授權模式或8051、RISC-V內核開源模式,導致我國MCU產業在核心的指令集與內核設計 技術方面存在高度對外依賴的情況。

而芯旺微是國內少數在8位及32位MCU領域均擁有自主指令集與自主內核的企業。

全球MCU市場份額主要被國外MCU廠商占據。根據IC Insights數據,2021年全球前五大MCU廠商(恩智浦、微芯、瑞薩、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市占率合計超過80%。我國MCU行業起步較晚,市占率上仍以國外MCU廠商為主。

車規級MCU在MCU各應用領域中的市場份額最高,技術壁壘也相對更高。該領域同樣長期被國外廠商近乎壟斷,根據IHS數據,2020年瑞薩、恩智浦、英飛凌、德州儀器、微芯及意法半導體在全球汽車MCU市場合計市占率高達98%。

我國車規級MCU國產化率較低,產品出貨量整體偏小。

2020年以來,在全球汽車產業普遍缺芯、我國汽車供應鏈及汽車晶片國產化發展迫在眉睫的背景下,芯旺微憑藉多年核心技術的積累及豐富的車規級MCU產品儲備,將車規級MCU成功導入多家知名汽車零部件廠商的供應鏈體系,產品批量應用於國內主流汽車品牌廠商、部分合資及外資汽車品牌廠商。

目前其車規級MCU主要應用於汽車的車身控制系統、安全舒適系統、信息娛樂與網聯繫統,在動力與底盤系統、輔助駕駛系統等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場景也實現了應用突破。

四、丁氏兄弟控股,兩年估值暴增1287倍

芯旺微的控股股東為上海芯韜,共同實際控制人為丁曉兵和丁丁,全資持有2家子公司、控股1家子公司、參股1家公司、下設2家分支機構。

根據回復文件,芯旺微現有股東與產品應用方及供應商之間的主要關係如下:

進入2020年後,芯旺微開始密集增資和股權轉讓,2020年9年首次增資後估值約為800萬元,2022年8月完成3億元C輪融資後,估值已達到103億元,相當於兩年估值暴漲1287倍。

本次發行前,芯旺微實際控制人丁曉兵和丁丁直接及間接持有60.32%的股份,並控制64.19%的表決權比例;本次發行完成後,丁曉兵和丁丁仍為實際控制人,直接及間接持股51.27%,並控制54.56%的表決權比例,仍處於控制地位。

按照173億元的IPO估值計算,丁氏兄弟的身價合計將近90億元。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芯旺微共有3名國有股東,不存在外資股東。

該公司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2022年度薪酬情況如下:

結語:汽車晶片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在國內MCU市場,尤其是車規級市場,恩智浦、微芯、瑞薩、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州儀器等國外知名MCU廠商仍占據主導地位,車規級MCU准入門檻較高,國產化率較低,國內MCU廠商仍集中於消費級、工業級MCU市場。

國外MCU廠商在車規級MCU領域市占率較高,與其背後日系、歐系、美系汽車品牌廠商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關。國內汽車品牌廠商的逐步崛起,將為國內車規級MCU廠商帶來長遠的發展支撐。

而國產化率的另一面,是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近年來,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心轉移、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以及2020年以來汽車缺芯導致的國產化加速的背景下,國內MCU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兆易創新、中穎電子、中微半導、芯海科技、國芯科技等國內已上市MCU廠商以及新興MCU廠商,均在車規級MCU領域進行積極布局,加強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市場份額也不斷提升。

根據招股書,未來,芯旺微計劃順應MCU國產化趨勢,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一方面以車規級 MCU產品為核心持續研發高性能高品質MCU;另一方面深化在車規級信號鏈及射頻SoC晶片等汽車晶片領域的產品布局,提升在汽車晶片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資料:

[1] 芯旺微科創板IPO申請稿

[2] 創業邦,關雎《中科大親兄弟創業做晶片,產品上了比亞迪、吉利和理想,衝刺IPO》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1037d61dafb85e3656df76b584bf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