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穫了一群非常優秀的戰友!」

2022-05-28     故事會

原標題:「我收穫了一群非常優秀的戰友!」

上海的一個小鎮這樣抗疫

新場抗疫先鋒榜(13)

因為這次的志願者經歷,現在我清楚了解自己住的樓里有哪些鄰居,每家每戶的人數、兒童數、老人數,我都瞭然於心,甚至連鄰居家狗狗的名字也知道了……

李曄,女,1985年出生,黨齡16年,上海博奧明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經理,社區「雙報到」黨員。

目前在石筍居民區安廣苑一期志願者服務隊參加抗疫服務。以下摘自李曄工作日誌。

入群

我是江蘇人,現在也習慣被稱為「新上海人」。去年在奉賢區買了房,正在裝修,父親從老家過來幫我打理,我們父女倆就選新場租住。小區封控的第一周,沒有業主群,平時「兩點一線」上班的我,哪怕住對門的鄰居也不認識,沒有任何消息來源,很無助。

首次組織抗原檢測的那天,「大白」「大藍」上門發放,講解自測方法,在回收確認時有人邀我加入剛建的業主群,說為了方便群發通知,那天是4月1 日。

第二天中午,看到群里有社區黨員志願者在發布防疫信息,想著自己也是黨員,同樣可以力所能及參與小區志願服務,我主動聯繫,很順利,當天我就進入了志願者群。

履責

我們第一批志願者有16人,分成協調聯絡、醫療保障、物資保障、安全保障和黨建宣傳等5個組。同時,我們把小區160多戶居民編成6個片組,我租住的戶號編在第4組。

出了點「小意外」,團隊在排摸志願者基本情況時了解到我因故未接種新冠疫苗,安全起見,安排我儘量規避有風險的任務。我分進了黨建宣傳組,負責收集記錄我們團隊和小區每天發生的抗疫事件。

每天晚上22:30左右,大家在群里核對信息是否有誤有漏,你一言我一語地幫助完善。到今天為止,我已經記錄了近2萬字。正是這個機會,讓我目睹了志願者們凝心聚力投身小區抗疫服務的全景,見證了每輪核酸抗原檢測、物資分配、值班消殺等服務方案的出台。每次物資接運派送,每天配藥需求匯總,每輪快遞消毒排班,小夥伴們從無怨言,既有側重分工更注重默契合作。

頂崗

第4組聯絡員之一的小劉報名參加方艙建設後,我立即主動頂上,我跟團隊唐書記講,雖然我沒接種過疫苗,但一定會採取措施保護好自己,並儘量以無接觸方式為居民發放和回收抗原。

而在每輪全員核酸檢測全程,我密切跟進工作群的總調度,根據分批次通知要求,與現場內圈志願者保持聯繫,在片組小群里督促居民按序出門,並打電話催促「慢悠悠」遲到的幾戶。每次發放物資,我和何杰兩人配合,把我們第4組的份額一一清點,分發到戶。

保供

隨著小區封控時間不斷推延,不少居民家庭食物儲備出現短缺,有的甚至消耗殆盡。最困難的是那些不會網購的老人,他們會在業主大群、片組小群里,或者在我們上門發放抗原時反映。

助老

團隊有個不成文「規矩」,遇到個別家庭短缺大米豬肉雞蛋之類,先發動志願者家庭調劑救急。第3組有位康老先生,孩子不在身邊,夫婦倆不會網購,連大群居民自發「接龍」買雞蛋也眼睜睜錯過。

隨著對小區環境和居民越來越熟悉,我注意到有位85歲的老奶奶,女兒和外孫女都駐守單位抗疫,封控期間其他家人也沒法過來,奶奶因為要照看2隻狗狗,所以獨自留在家裡。起初我只是每天上門指導奶奶做抗原,後來自己買菜時就幫奶奶代買,奶奶也把她親手腌制的醬菜、現做的饅頭和餅送我品嘗,我們越來越親近。我想,照顧好奶奶,她的家人在抗疫一線可以少些牽掛。

互助

我,加入志願者團隊,認識了一群非常優秀的戰友,性格也開朗了很多,再難的事都不怕了。有次匆忙出去參加核酸檢測,竟然把鑰匙忘記帶出門。

以往我都是從網上找開門師傅換鎖,現在非常時期,哪裡去找人呢。幸虧團隊志願者得知後紛紛出手相助,劉福周扛來8米長梯,徐行龍老師和何杰、劉孝東聞聲過來,他們互相協助,把8米長的梯子豎到我住的三樓高度,安全成功地從陽台進去取出鑰匙。

習慣

現在,每天早上6:00左右在志願者群等候當天抗原或核酸檢測任務已經成了習慣,有次早上6:30還沒接到唐書記發布消息,大家在群里急不可耐,紛紛表示5:30就醒來等消息,比平時上班還起勁。現在的我,清楚了解自己住的樓里有哪些鄰居。每家每戶的人數,兒童數,老人數,我都瞭然於心,甚至經常上門收發抗原,連鄰居家狗狗的名字也知道了。偶在小區碰面,雖然都戴著口罩,通過眼神已經彼此確認,我們的心相系在一起,朝著一個方向在努力。

病毒無情,人有情。疫情下的中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生命。我堅信中央「動態清零」總方針,我更堅信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共克時堅,抗疫必勝。看著上海每天發布的感染數據逐漸下降,我看到勝利就在眼前。

做好個人防護

疫情終會結束

加油上海

來源:浦東新區新場鎮疫情防控下沉幹部臨時黨委工作動態(編者:唐瓊 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466f47b17a072e7eceb87e30ef20c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