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三角戀、魔改大歷史,《山河月明》請別把觀眾當文盲
沒想到,2022年,終於又有導演敢於挑戰「歷史劇」了。
高希希,那個拍過《三國》拍過《楚漢傳奇》的男人,這次又動用了豪華陣容。
陳寶國、張豐毅、王勁松、張光北,幾乎國劇市場的「叔圈」頂流,都被他集齊了。
馮紹峰、成毅、何晟銘、穎兒,年輕演員們也都被他拿捏得死死地。
於是,悄悄地,四月國劇市場上,突然殺出一部營銷不多,卻成績不錯的電視劇——《山河月明》。
自開播以來,《山河月明》就在楊洋、李一桐的《特戰榮耀》和任嘉倫、迪麗熱巴的《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兩大流量中夾縫中求生存。
18年拍攝完成,開播又遭遇強敵,老實說,任誰看都難有勝算。
但是,沒想到,輕輕鬆鬆拿了個全網熱度第二名,跌碎了多少人的眼鏡。
那麼,這劇到底成功在哪裡?
《山河月明》的內容非常簡單,講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成毅&馮紹峰飾),從深宮裡生活的意氣少年講起,在經歷了征戰沙場,朝堂鬥爭,靖難之役後,最終成長為大明王朝最為名垂千古的永樂大帝。
雖說這兩年,明代成為影視劇開發的重點朝代,從朱家後院,到廚房餐桌,都被扒了個遍,但是如《山河月明》這樣打著「重大歷史」標籤的劇,實屬少見。
因此,電視劇剛剛開播,就已經有人總結了該劇的看點。
服化道做到了真實的歷史還原。具體的是劇中朱元璋所戴的帽子,身穿的衣服,都體現了明朝早期模仿元代的風格。可以說,縱觀國產電視劇,到目前為止,在服裝上還原到如此地步的電視劇,《山河月明》還是頭一份,因此,也感動了不少喜歡研究明制服飾的觀眾們。
接著,就是恢弘的戰爭場面。對於朱棣這樣一位一生好戰,就連死都死在凱旋路上的皇帝,《山河月明》從第一集開始,就讓觀眾體驗到了什麼叫「戰爭場面」。
風馳的駿馬,兩線戰場的對壘,明軍主帥李文忠(王輝飾)與元軍主帥王保保(張光北飾)之間的一場草原對決。除了讓螢幕外的觀眾大呼場面夠「燃」之外,也足見劇組的「經費在燃燒」。
最後,是實力派演員的「神」還原。拋開劇情不談,不管是朱重八(陳寶國飾)與馬皇后(王姬飾)的恩愛日常,還是朱元璋和徐達(張豐毅飾)的相愛相殺,亦或是何晟銘、馮紹峰對於皇子們的動態演繹,無不再次向觀眾證明,演員還是講究技術水平的一個職業。
然而,誇了這麼半天,《山河月明》會成為下一個「高分神作」嗎?
答案是「不能」。
原因無他:優點做到了「可圈可點」,缺點卻近乎於「無所不在」。
總結起來就是,剪輯稀碎、魔改歷史、用古偶作品吃歷史劇的豆腐,導演還敢對外宣稱是「細節是歷史的表情」,山河篇章,極致呈現。如果說去年的《一見傾心》用路透「照騙」搶奪流量,那麼如今的《山河月明》就是靠販賣「歷史」來換取觀眾。兩相對比,前者的觀眾無外乎會罵一句「上當」!但對於後者,觀眾未必人人能做到宰相肚子裡撐船。
先說說,剪輯問題。
在《山河月明》開播前,網絡上對於該劇積壓四年有著眾多猜測。導演的說法是「刪減的主要是一些沒有史料來佐證的宮斗權謀戲,為了讓劇情連貫,在後期修改中加入了旁白。」
所以,劃重點是「沒有史料佐證」的「宮斗戲」。
那麼事實呢?
一輩子生性多疑,晚年暴戾,肅清功臣的朱元璋每天喜歡嘻嘻哈哈地與馬皇后調情。宮斗戲的成分的確是少了不少,但煙火氣也在一家子的其樂融融中,做到了精準到位。以至於,歷史上,謹小慎微,深諳君臣有別的徐達也敢當著朱元璋的面抗旨拒婚,說出「你家老四,除了調皮搗蛋,他還有什麼名聲」的狂言妄語。
因此,更多的人選擇了相信「陰謀論」。《山河月明》之所以被壓了這麼長時間,又瘋狂砍掉那麼多集數,最主要的原因是為朱棣安排上了一段堪比古偶劇一樣的三角愛情故事。
儘管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官方回應,但是,不得不承認,從第一集,少年朱棣抬眼就是漠北,轉身就是逃課,隨後又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娶徐妙雲」的時候,老古偶劇粉已經聞到「內味兒」了。
於是乎,少年朱棣果然在大婚之前來了個腳底抹油,逃到了漠北從軍。在草原上,他遇到了自己的「白月光」,朱家宿敵王保保的女兒海別。而這個海別公主,雖然是歷史上從來沒出現過的人物,卻在「重大歷史」劇中搶盡了歷史人物的風頭。
先是拿著明末的火槍崩了藍玉,又在草原上與朱棣上演了一出Be愛情。回到明都後,更是直搗黃龍,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做間諜。簡直演出了蒙古公主的大義,演出了氣節,也演出了大女主劇該有的人物設定。
至於說好的連貫旁白,似乎對觀眾來說聊勝於無。
作為只是粗略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偽書粉觀眾,實在做不到拿著歷史書,自行腦補劇情。特別是看到藍玉在大帳里坐著,一灘血跡和一把刀的畫面,我才發現,歷史劇的門檻太高,已經畢業多年的人真的不配。
所以,一部套著「重大歷史」題材外衣,又剪輯凌亂,前言打不上後語的古裝偶像劇如何用一個「好」字形容得了呢?頂多算是一部「精緻的爛劇」罷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爛劇」,依舊有一大批觀眾趨之若鶩,甚至將其送上網絡熱度第二的位置,為什麼呢?
饑渴!觀眾對好劇的饑渴,對大歷史題材的饑渴。
曾經,在國內螢屏上熱播的《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大秦帝國》,是至今都被觀眾懷念的經典作品。
那時的歷史劇,秉承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在尊重歷史,尊重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加工。讓歷史書上毫無生氣的紙片人,成了電視劇里活生生的人物。
而如今的古裝劇如何呢?不管是IP大熱時的《錦繡未央》還是被封神的《如懿傳》,亦或是鄭曉龍操刀的《羋月傳》,每部打著古代標籤的電視劇都不過是套用古代背景設定的架空故事,而歷史元素的重點,正如《山河月明》這樣,只服務美術設計、服化道和場景而已。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位在唐朝到武周時期的風雲女子,在國劇里曾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從95年劉曉慶版的《武則天》,到03年的《至尊紅顏》,再到14年的《武媚娘傳奇》,幾乎每一版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95版的《武則天》就是歷史劇,而《至尊紅顏》和《武媚娘傳奇》就是古裝劇。
為什麼呢?
因為前者按照真實歷史做底,將側重點落到了她如何在殘酷的深宮宅院裡完成了適者生存,進而渴望得到更多的權利,最終成就自己的女皇地位。
而後者呢?要麼把武媚娘塑造成人畜無害的白蓮花,要麼是毫無心機的痴情才女,自己永遠是被害人,乾了壞事都算是正當防衛,即便最終當上絕世無雙的一代女皇,也都是情郎們的饋贈。
看出差別了嗎?歷史劇雖然不能說完全照搬史實,但絕不可能是套上件古裝,就說這是武則天。
正如此次因為《山河月明》,觀眾的呼號那樣,歷史劇可以戲說,但不能胡說;劇情上可以改編但不能杜撰。觀眾懂得「野史不一定野,正史不一定正」的道理。但是,「以史明鑑」是歷史存在的價值,也是歷史劇創作意義之所在。
所以,如果真的有志於挑戰高門檻,扛起傳播文化思想的大旗,那麼就不要投機取巧,為觀眾帶來真正的優秀作品,屆時,想要熱度第一還是長期霸屏,觀眾自然會給個說法。如若不然,就請持續網絡IP開發,不管是以量取勝,還是劍走偏鋒,觀眾里買帳的仍然買帳,「請別拿觀眾當文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