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錦屏
湖南給外界的印象是什麼?
位置不東不西,經濟不上不下,治理能力趕不上包郵區?
湖南人愛玩?有最熱鬧的酒吧街,有網紅的奶茶和飯店?
湖南衛視能製作最好看的娛樂節目……
確實時間久了,人們都快忘記了——
廓清半壁的曾國藩是湖南人,肇造新政的毛澤東也是湖南人……
胸懷天下才是湖南人,敢為人先也是湖南人。
也許只有在危難時刻,才能看清湖南人的「真面目」。
01湖南人,太「裝」了
17年前,非典疫情的疫源區廣東,是湖南的近鄰,從長沙到廣州700公里;
17年後,新冠疫情的疫源區武漢,還是湖南的近鄰,從長沙到武漢340多公里,高鐵只要1個半小時。
真是幸也不幸,每回遭逢大疫,湖南都與疫源區緊鄰,令湖南疫情防控壓力山大。
然而出人意料地是,非典期間,湖南未發生一例本地疫情,以至於網上無可奈何地流傳一則可能跟「雙黃連防治新冠肺炎」一樣無厘頭的傳聞:
因為湖南人愛吃辣椒,所以不得非典。
這個說法至今未獲科學證實,但湖南在面對疫情時的快速反應能力,已初現端倪。
庚子年到來之際,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黑雲壓城,湖南敏銳地關注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
1月21日,湖南第一時間研究部署戰「疫」,第一時間啟動聯防聯控機制,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六個最」的明確要求:
最廣泛的防疫動員、最嚴密的疫情排查、
最嚴格的責任落實、最有力的隔離阻斷、
最及時的醫療救治、最準確的信息報送。
這天,湖南剛剛確診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1月23日,湖南又緊急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令全省進入緊張防備的狀態。
這個關鍵動作,在全國範圍內是首批。作為疫源區的湖北省,還要比湖南晚一天(24日)才啟動。
首批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名單里,還有浙江、廣東,湖南平時不顯山露水的行政治理效率,在面對疫情時,卻與包郵區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這個春節,筆者是在湘西北的常德農村度過的。隨著疫情形勢惡化,大年初一(1月25日)早飯剛吃過,就見村幹部已經上門,要求大家春節期間不要走親戚,少出門,少聚集,村頭山嶺上的大喇叭也開始播送防疫通知,親戚朋友迅速作鳥獸散。一場抗「疫」戰的硝煙,在廣大農村迅速瀰漫。
作為親眼見證者,對湖南在這次抗疫之戰中的行政能力,筆者表示已經相當滿意了。
出乎意料嗎?有點,但又似乎理所應當。就像誰都想不到,回鄉丁憂的侍郎會成為廓清江南半壁的朝廷柱石,而一位農家出生的師範生,會創建新中國。
湖南人,太會「裝」了。
02湖南人,太「狠」了
湖南人骨子裡有股蠻勁,狠勁,用現代話講,叫「霸得蠻」。
但這個「狠」,首先是對自己狠。
以前有個譚嗣同,朝廷要來抓人,同伴跑掉了,他有機會逃卻主動留下來,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然後英勇就義。
還有個陳天華,為喚醒國人,蹈海自絕。
這些湖南人,都是真真的「狠」人。
這幾天,全國人民都被一雙湖南人的手感動了。
這本是一雙22歲年輕護士的手,但受到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蝕,傷痕累累,已經完全看不出這是一雙屬於愛美的年輕女孩的手,讓人心疼!
還有這些醫護人員,因為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和口罩,臉上布滿勒痕,讓他們的面容顯得疲憊蒼老,幾乎認不清本來面目。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沒有一股子「狠」勁,還真扛不下來。
疫情發生後,湖南還第一時間派出兩批近300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抗疫。
這還不算完。前兩天,由湖南湘雅三大醫院的院長、重症科主任、ICU護士長組成的專家團隊緊急集結,火速馳援湖北。
北協和,南湘雅。這是湖南醫療界頂級配置的組團出征,惹得湖南本地網友也忍不住弱弱地說了聲:「湖南把湘雅三家醫院的院長全部派去武漢了…明明湖南自己也很難!」
2月3日,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請把醫用N95口罩留給一線醫護#,這個話題迅速獲得6000多萬點擊,2萬多人參與話題。
工信部說了,醫用N95口罩國內每天的生產能力只有60萬隻,防疫形勢依舊嚴竣,缺口很大。
人們可能不知道,早在1月31日,湖南就已經向全省各級官員倡議:如無特殊必要情況,不要佩戴N95口罩,把N95口罩特別是醫用N95口罩留給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
領導帶頭,這一倡議很快率先在全省推行。
有些地方,官員清一色N95,倒是醫務人員反而戴一次性口罩。
只有湖南,官員首先向自己開刀!
一邊防疫抗疫,湖南一邊還嚴打哄抬物價的不法商販。
湖南人不出手則已,出手就「狠」,賣高價口罩,發國難財,頂格處罰,「50萬」,罰他個傾家蕩產,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
湖南人,對自己確實夠「狠」!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就近一點。
對抗疫魔,相信也是同樣的道理。
03湖南人,太「南」了
最近見到有沿海某市領導吐苦水,說我們在湖北經商的人太多了!
還有網絡上各種硬核防疫、花式堵路。
看到這些,湖南人苦笑了。
湖南湖北,一水之隔,人員往來,數不勝數。
比如筆者老家所在的村小組,湖北移民就有好幾戶,春節期間統計,光一個村來的湖北親戚或者從湖北打工回來的,就有30多號人。
那麼,一個地級市有多少?一個省又有多少?防控疫情的壓力又有多大?
再說「硬核」防疫,湖南怎麼堵?堵了陸路,還有水路,一條木船,甚至一個木盆就過來了。
何況湖南湖北,一筆寫不出兩個湖字。湘鄂情,一家親。
兄弟家遭難,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親戚登了門,更沒有趕回去的理由。
只有改硬核防疫為柔性防疫。
一刀切的硬核,簡單;周到細緻的柔性,困難!
湖南,太「南」了!
1月30日,長沙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57歲的羅某蘭,湖北武漢人,來長沙探望兒子,兒子在長沙工作,算是「新長沙人」。
長沙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發布會。
從他們身上就看得出,湖南湖北,早成了一家人。
在長沙住院期間,羅某蘭得到盡心救治,一度呼吸衰竭,但經過細心護理,終於轉危為安,順利康復出院。
筆者欣喜地看到,對湖北人,湖南人不是嫉「鄂」如仇,而是認「鄂」為親,來湘的湖北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湖南各市州都設有指定接待酒店。僅長沙,1月27日就公布11家對湖北、武漢人開放的定點服務場所,可提供700多個床位,不到1天就接待了200多位疫源區人員。
還有熱心網民「全心全力」發布消息,騰空自己閒置的兩套住房,無償提供給湖北及武漢在長人士,至疫情解除之日。
暖心的事例太多太多,就像古人說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又或如網民「吳廣波」所言,隔離的是病毒,割不斷的是愛。
一場疫情就是一場考試,患難見真情,湖南人夠兄弟!
除了接待安排好上門的客,還要向正飽受病魔折磨的疫區人民送上湖南人的心意。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迫在眉睫,我們上!
湖南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的數百台機器開來了,這支由起重機、挖掘機、推土機、混凝土泵車、高空作業機械組成的機械軍團浩浩蕩蕩,顯示了中國「基建狂魔」的風采。
中聯重科機械助力火神山醫院建設。
差檢測設備,我們送!
聖湘生物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全自動核酸提取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配套耗材等價值1000餘萬元應急物資,支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
鹽津鋪子300多萬價值的N95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緊急馳援武漢。
聖湘生物捐贈物品運往武漢。
缺醫少藥,我們給!
瀏陽湘北威爾曼製藥向武漢捐抗生素藥品100萬元。
澳優乳業捐贈200萬元購買醫用物資支援武漢。
綠之韻集團向武漢市等疫情嚴重地區緊急捐贈110萬,支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湖北省湖南商會會長羅振林在疫情發生第一時間向全國湘商發出倡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8日,異地湘商增援武漢物資金額達1.3億元。
……
為了共度難關,不惜傾盡所有,
自己任務也壓頭,先幫朋友解憂愁,
實在的湖南人,真是太「南」了!
04湖南人,血未冷!
相對於湖北「九頭鳥」,湖南以前也有個著名的外號,現在不太講了——「湖南騾子」。
湖南騾子很倔性,叫他往東,他偏往西。
但湖南騾子很有血性,你怎麼打它,它都不會屈服,一定要和你死槓到底!
這就是湖南人的性格,在面對壓迫時如此,面對病毒時,同樣如此。
這次的敵人很強大,它無影無蹤,又殺人如麻。
抗疫如抗戰。人無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無論鄂人、湘人、粵人,還是滬人、浙人、豫人……攜起手,匯成河,即便如螢火,也要發一分光,發一分熱。
此刻,大家都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
湖南先賢楊度曾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而今,湖南人,血未冷;
中國人,一定贏!
(素材綜合新湖南、紅網、桃源融媒等,部分圖片、表情包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