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差評
(id:chaping321)
已獲得差評官方的授權
原標題 | 拋棄盲盒手辦的年輕人,開始買幾萬一張的小紙片了。
撰文 | 四大
編輯 | 江江 & 面線
封面 | 三狗
如果說今年的頂流周邊是誰,那小卡片說二,恐怕沒人敢稱一了。。
以前,商家要想從你口袋裡掏錢,還得給你做個手辦,費點心思設計外形啥的。
但現在,他們只需要一張薄薄的,成本可能就幾毛錢的卡片。就能讓你心甘情願地掏出幾萬,甚至幾十萬。
比如奧特曼卡牌,就是小學生圈子裡,最火爆的頂流。
在小孩的圈子裡,一張奧特曼卡牌的隱藏款,就是地位的象徵,是社交的資本,是校園裡的硬通貨。
為了能得到心愛的卡面,小學生們很是瘋狂,抽屜里、鉛筆盒裡壘的都是五花八門的卡牌。
家長也撒幣上百萬,只為幫自家孩子完成心愿。
到這,還只是卡片經濟的餐前小菜。
卡片圈住的,可不僅僅是小學生。這是一個貫穿年輕群體,不分男女少幼的消費類目。
和小學生比起來,這些有經濟能力的成年人們,才是真的上頭。
就比如 k-pop 明星幾百塊一張的專輯裡,免費附贈的明星卡片,可以輕輕鬆鬆賣到五位數。
比 K-pop 明星身價更高的巨星,更是能把一張卡賣出登天的高價。
就比如球星卡,科比布萊恩新秀賽季的球星卡, 2016 年的成交價 6 萬美元。現在它的拍賣價格翻了 30 倍,最終以 179 萬美元的天價成交。
一漲漲 30 倍,這不比什麼理財產品香多了。。
這哪裡還是印卡片,明明就是印鈔機。
如此利潤豐厚的生意,也難怪國內這兩年把這行炒得如此火熱。
其實說到這個,我們得算是插班生,隔壁老外玩卡都已經玩上百年了。
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棒球運動普及,誕生出了第一張棒球明星卡。
之後,卡片產業一直發展到了現在。你能在國外的交易網站上,找到各種奇葩的卡牌,甚至是甘迺迪的毛髮卡。。。
不過,國內雖然起步晚,可是增速飛快。這個小眾市場,三年翻了 3 倍,去年已經達到了8.84 億的市場規模。
而這樣一個飛速成長的參天大樹之下,必然伴隨了誕生各種各樣的生態。
國內的卡牌熱度飆升,直接催生出了一整條的生意鏈,從卡牌製作的上游,一直到下游交易。
在上游,卡牌的類型越來越豐富。
因為融合的門檻比較低,所以什麼文化 IP 都可以沾一沾卡牌的熱度,從遊戲、電競、動漫,再到影視劇等等。
《 我和我的父輩 》實體卡
那些卡牌製作的公司,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了。
其中發展最猛的,當屬奧特曼卡牌背後的發行公司卡遊動漫。它 2020 年的營收就達到了 30 億元,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
還傳出說,過兩年就準備 IPO 了。。
卡游老闆李啟斌很早就從泡泡糖的小貼紙里,獲得了靈感。知道這玩意受小孩歡迎,有貼紙的泡泡糖,就能賣得更貴、更好。
在零幾年的時候,就靠著賣泡泡糖、動漫衍生品,賺了點錢。
有錢之後,李啟斌乾脆建了個廠來生產動漫卡牌,甚至買了正版的 IP 授權。
依靠自己賣泡泡糖時期,積累的小賣部人脈,在全國各地的小學門口,悄無聲息地鋪貨。
並且,為了吸引學生購買,卡游花了不少心思。
不僅有精美的卡面設計,卡牌更新速度非常快。到現在,已經推出 30 多種卡牌稀有度,還有幾十種不同的系列。。
真的擔得起一句 「 奧特曼正統在中國 」 了。
除了卡牌設計,卡游還砸錢在全國各地辦起了英雄對決比賽。包含 SP 賽、全國大獎賽、全國冠軍賽等等,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場對決比賽。
而且越辦越大,去年的全國大獎賽,還請到了田亮給冠軍頒獎。、
在這些卡牌製造公司製造的火熱市場下,則催生出了專門的卡牌評級機構。
他們的存在,不僅是驗證卡牌的真假、稀有度、卡面瑕疵等等,甚至能抬高卡牌價值。
以前都是國外 PSA 這類老牌機構,最近國內各路機構,也開始搞卡片評級。
比如一家叫保粹的機構,老本行是評古錢幣的。
結果這幾年,突然新增了卡片業務。針對國內炒得火熱的奧特曼、明星小卡,都有服務提供。。
可以說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邊趕。
在評級機構的之後,就是卡片圈子裡的 KOL 和網紅們。
在短視頻平台上,各種拆卡博主隨隨便便就是坐擁百萬粉絲。
不過,這些拆卡視頻差評君越刷,腳趾就扣得越緊。
內容基本千篇一律,編排了各種【 天降卡牌,白撿躺賺 】的劇情。比如在馬路井蓋、路邊草叢、垃圾堆,甚至是樓梯轉角,憑空撿到絕版卡包。
雖然在我們看來一眼假,但偏偏小學生們買帳,能有上萬點贊。
甚至,拆卡的熱度還直接催生出了一種新興直播形式——盲盒拆卡直播。
大家在直播間裡下單了卡包之後,主播就會在直播間裡幫拆卡。
一旦卡包里,開出了別人沒有的隱藏款,觀眾和主播就會一起起鬨,讓在座的買卡大哥們臉上都倍兒有面。
所以明明購買者沒法親手拆卡,卻越買越上癮。而且很多人不是按包買,而是按箱買,業內叫 「 抬箱 」 。
一場直播下來,帶貨量驚人,一個叫九歐拆卡的直播間, 2 個月賣了 226 萬。還有一個小團拆卡,三個月賣了 451 萬。
而且因為不支持退貨,賣多少就是實打實賺了多少。
因為卡牌的熱度夠火,所以順著這條銷售鏈再往下走,依然有豐厚的利潤。
在最下游,有很多人趁著市場火熱,來攪混水、炒卡賺錢。他們會利用囤貨、營銷的方式,來變相抬高卡片價格。把買卡賣卡,玩得像炒股一樣。
k-pop 圈給這些炒卡的人,發明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詞——廚子。
不過,看到這的差友,可別覺得 「 利潤這麼高,我也來蹭點 」 ,然後就一頭扎進去了。任何炒作都是有風險在的。
到底值不值得押注,要看的根本不是卡牌市場有多火,而是看卡牌背後的 IP 。可以說,賣卡片本質上就是對 IP 的一種變現。
要想維持這類商品的熱度,在 IP 運營和玩法上,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投入。因為它說到底,就是個周邊,值不值錢全看 IP 價值。
舉個例子,美國球星卡火了近百年的時間了,並且價值越炒越高。
它靠的不是卡片經營,而是籃球運動產業本身。從籃球賽事、職業聯盟、球星培育幾方投入,維持籃球運動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和熱度。
這樣過硬和活力的 IP ,才能夠維持住卡牌的高價值。
但是,國內很多卡牌生意,還沒有這種 IP 長線運營的意識和能力。
如此消費之後,當 IP 本身失去了熱度,卡片價值也就回檔歸零了。
前兩年國內爆火的盲盒、潮玩,就是個很典型的案例,其頭部企業不僅股價一再腰斬,經營也暫入了泥沼。
而如果沒有優秀的 IP 運作,講不好一個長期的故事,卡牌也就是下一個泡沫罷了。
圖片、資料來源:
閒魚
X 博士 | 被我媽扔掉的水滸卡,本來是我人生中第一桶金
新播場 | 美女主播在線拆卡, 2 個月賣了 226 萬,利潤率高達 25% ?
36 氪 | 奧特曼卡牌如何掏空小學生的零花錢?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你買過卡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