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臨死說:我後悔沒聽此人之計!誰這麼厲害,預料了他的結局?

2022-07-02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韓信臨死說:我後悔沒聽此人之計!誰這麼厲害,預料了他的結局?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不可能取得楚漢之爭的最後勝利,但是劉邦即位之後,韓信的存在卻讓劉邦十分忌憚。最終,韓信被呂后和蕭何設計誅殺,劉邦對此有什麼反應呢?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知道韓信被殺死的消息後,「且喜且憐之」,他對韓信的死表現出來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是高興,因為解決了自己的心頭之患,另一方面又對韓信心懷憐惜,因為畢竟韓信曾經打了無數勝仗,如果沒有他,自己絕對不可能打敗項羽取得天下。

然後,劉邦問了呂后一句話:「信死亦何言?」韓信死的時候說什麼了?

呂后回答道:「他說後悔沒聽蒯通的計策。」劉邦一聽,頓時大怒,馬上派人去把蒯通找來,對他進行了一番拷問,甚至揚言要烹殺他以解心頭之恨。

這位蒯通究竟是什麼人,能讓劉邦如此憤恨,氣得要把他烹殺呢?

1、齊國辯士蒯通

蒯通是個辯才,他特別擅長遊說。

趙王武臣曾經北上攻擊趙地,一路之上接連攻下十座城池,一直打到范陽,受到范陽縣令徐公的堅決抵抗。

蒯通就是范陽人,他看到武臣率領虎狼之師兵臨城下,擔心徐公的拚死抵抗會使范陽城生靈塗炭,於是挺身而出,先對范陽縣令遊說一番,說動徐公同意投降。

在蒯通三寸不爛之舌的鼓動之下,徐公終於同意投降。

只有徐公一方同意投降還不夠,還需要武臣同意受降才行,於是蒯通又不顧自身安危,乘坐徐公派出的馬車前往武臣營中,勸說武臣答應受降。

在蒯通的勸說下,武臣答應接受徐公投降並封徐公為侯,於是兩方成功接洽,免去了城池和百姓遭受戰火之苦。

范陽徐公的投降,也帶動後面三十餘座城池都跟風而降,趙王武臣順利接收了秦地。

數十座城池以及其中的百姓能夠免受戰火之苦,蒯通功不可沒,他的辯才也由此可見一斑。

2、二辯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蒯通第二次出現是遊說韓信攻打齊國,和上次相比,他這次進言可以說是貽害不淺。

此時的韓信已經平定了魏國、趙國,勸降了燕國,正準備攻擊齊國。

按照之前李左車給韓信的計策,韓信準備像勸降燕國一樣,派人去勸說齊國投降。沒想到,韓信想到的,劉邦也想到了,劉邦一方面下詔讓韓信攻齊,一方面又派出說客酈食其前去齊國勸降。

韓信遵照劉邦的詔令率軍東進,快要到達齊國的時候,突然收到消息,說齊王在酈食其的勸說下已經準備歸降。

對手準備投降,韓信自然而然地就準備下令命令大軍停止進攻。可是沒想到,蒯通在這個關鍵時刻突然冒出來,對韓信進行一番勸說,讓齊國的順利歸降成為泡影。

蒯通對韓信說道:「將軍您攻打齊國的詔令是漢王給的,漢王派去勸降的不過是密使,漢王有詔令命令您停止攻齊了嗎?您為什麼要停止前進呢?況且酈食其不過是個說客,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將軍您統帥數萬人馬,這一年多也只攻占了趙國五十多座城池。您做大將軍已經有幾年時間了,難道功勞還比不上一個儒生嗎?」

在蒯通的一番鼓唇搖舌之下,韓信馬上下令大軍繼續前進,馬上渡河攻齊。齊軍沒有戒備,韓信的大軍一直打到了臨淄。

齊王田廣聽到漢軍接連攻陷城池的消息之後,認為是酈食其欺騙了自己,於是烹殺了他,然後帶人逃跑到了高密,派人向楚王項羽求救。

韓信在濰河設伏,大敗項羽派來的龍且20萬大軍,殺死大將龍且,平定齊國。

在這次平定齊國的過程中,蒯通的一番話使本來已經準備歸降的齊國又陷入戰亂之中,劉邦派來的說客酈食其被齊王殺死,項羽的數十萬大軍也在濰水之戰中喪命。

蒯通鼓唇搖舌的本領還真是讓人不可小覷。

3、三辯

蒯通再次遊說韓信是在韓信被立為齊王之後。

韓信大勝龍且,平定齊國,他所取得的勝利讓項羽十分恐慌,於是項羽就派了謀士武涉前去勸說韓信,讓他反漢,與項羽聯合,以形成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之勢。

面對武涉的一番鼓動,韓信毫不猶豫地回絕了。

蒯通在武涉的遊說中明白了一件事:「天下權在韓信」,他明白現在韓信選擇幫助誰,誰才有獲得最終勝利的機會,於是他準備再遊說一番,鼓動韓信自立,自己也能再建一番功業。

蒯通和武涉勸說的話道理基本相同,不過經由蒯通說出來就顯得尤其誠懇: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蒯通說:「現在大王您的聲勢足以震懾君主,功勞已經大到難以封賞,假如您歸附楚王項羽,楚王不會相信您;您歸附漢王劉邦,漢王也會忌憚驚恐。您有這樣大的聲勢和功勞,去哪邊都不合適,因為您名為臣子,功勞和聲勢卻比君主都高,我想起來都會替您感到危險!」

蒯通對韓信說的這番話分析得十分透徹,把韓信功高蓋主、引人忌憚的危局說得十分通透,所以對於韓信來說,目前最合適的選擇就是:擁兵自立,既不歸順項羽,也不服從劉邦,和他們兩個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

但是韓信為別人做事果斷勇猛,臨到為自己謀劃了卻猶豫不決,他打斷蒯通的話說道:「先生就說到這吧,我先想想再說。」

幾天之後,蒯通再次勸說韓信,他以「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作比,懇求韓信早做決斷,千萬不要錯失時機。

但是韓信仍然在猶豫,他不忍心背棄劉邦,又覺得自己功勞大,劉邦不會奪取自己的齊王之位。

蒯通見韓信不聽自己的計策,只好裝作瘋癲的樣子去做了巫師。

4、韓信之死

垓下一戰,楚軍大敗,項羽自刎而死,劉邦取得了楚漢之爭的最後勝利。

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突然闖進韓信營中,收奪了他的兵權,然後把他的齊王改封為楚王,封地也改封在楚國,都城是下邳,將韓信從齊國遠遠調開。

不久,劉邦又將韓信從楚王貶為淮陰侯,將他從楚國帶回京城。

直到此時韓信才相信,劉邦原來是如此忌憚自己,他開始裝病不去上朝,每天鬱鬱不樂。

事情當然沒有就此結束,前196年,韓信被人告發與陳豨密謀造反,呂后與蕭何設計,將韓信騙入長樂宮鍾室誅殺。

臨死之時,韓信嘆息一聲,說道: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我真後悔沒採納蒯通的計策啊,現在被婦女小子欺騙,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5、四辯

呂后和蕭何誅殺韓信的時候,劉邦正領兵在外平叛。成功平叛之後,劉邦返回京城,當他聽說韓信已經被誅殺的消息後,又高興又憐惜,於是問呂后:「他臨死時說了什麼。」

呂后回答道:「他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

劉邦知道蒯通是齊國的辯士,於是就讓人把蒯通抓起來送到京城。

蒯通被送到之後,劉邦問道:「是你教唆韓信謀反嗎?」

蒯通毫不膽怯地回答道:「是,我確實給他分析過形勢,可惜這小子卻不聽我的話,終於導致了今天的下場。如果當初他採用了我的計策,陛下您今天怎麼可能有機會殺掉他呢?」

劉邦氣得大喝一聲:「給我煮了他!」

蒯通連忙叫道:「那我就太冤了!」

劉邦問道:「你都教唆他謀反了,你有什麼可冤的?」

蒯通明白,劉邦這是給自己說話的機會,於是連忙辯解道:「當初秦朝綱紀敗壞,各路諸侯紛起,正是英雄逐鹿、各顯身手的時候。陛下您應該知道,強盜跖的狗即使看到堯也會叫喚,並不是因為堯不仁德,而是因為堯不是自己的主人。我那時所處的情景與其相似:我只知道有韓信這號人物,並不知道陛下您。況且普天之下,手執利器、想要像陛下您一樣有一番作為的人多的是,只是力不從心,沒有達到目的罷了。陛下您能夠都把他們煮了嗎?」

劉邦一聽,也是這個道理,於是說道:「放了他吧。」就赦免了蒯通。

蒯通的至死一辯,為自己贏得了活命的機會。

韓信是劉邦誅殺功臣的開端,從此之後,彭越、英布等名將都先後被誅。蒯通之所以能夠逃得性命,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口才好,也不是因為劉邦有多仁慈,而是因為蒯通的本領遠遠還沒有大到對劉邦有威脅的程度,所以劉邦才會放過他,不想讓自己背負「濫殺」的罪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25cf69ae2719c9d6684b64bff0970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