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成功完成17小時高難度手術

2023-11-20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原標題: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成功完成17小時高難度手術

肝膽胰外科是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重點專科,科室主任冷建軍也是肝膽胰外科領域的知名專家,以開展複雜、疑難、精細手術著稱。近年來,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在肝膽胰外科領域的實力吸引眾多異地患者前來就醫,其中就包括一名不遠萬里、慕名而來的患者黎先生(化姓)。

人到中年的黎先生長期在非洲剛果(金)從事貿易工作,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也是家裡的頂樑柱。2022年4月底,黎先生在剛果(金)當地一家醫院體檢發現患了胰頭癌,因這家醫院不具備完成胰腺切除這一類腹部外科較大手術的條件,黎先生遂前往英國進行治療。在倫敦一家醫院,醫生為黎先生開展綜合治療,其間,黎先生先後出現膽道、十二指腸梗阻,之後又轉到倫敦另一家醫院,行內鏡下膽管、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到2022年12月底,經影像學檢查發現,黎先生的腫瘤仍在長大,同時出現肝總動脈、門靜脈及腸系膜上靜脈侵犯,且膽道、十二指腸支架閉塞,出現梗阻性黃疸和十二指腸梗阻,病情未得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多方面惡化。

病情緊急!為了儘快得到有效治療,黎先生和家人在2023年1月中旬,輾轉萬里回到國內。聽聞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冷建軍在肝膽胰外科臨床手術治療中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黎先生迫不及待地找到冷建軍問診。除了慕名而來,黎先生還與冷建軍有一種特殊的緣分。黎先生有家族病史,他的哥哥在八年前曾患胰腺癌,就找到當時在解放軍總醫院工作的冷建軍及其團隊實施了手術。八年來,黎先生的哥哥身體情況良好。這次黎先生患病久治不見效果正愁之際,哥哥向他推薦:「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吧,冷主任現在在那裡工作!」

談到回國就診經歷,黎先生的家人記憶猶新:「冷主任態度和藹、非常親切,一言一行都是大家風範。」溫暖與責任並行,這份醫者仁心,讓不遠萬里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求醫的黎先生和家人在心理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和支撐。

做有溫度的醫生,對得起患者性命相托的信任。冷建軍認真查看黎先生影像學資料後認為,腫瘤局部進展已侵犯到其腸系膜上靜脈的屬支,需要重建直徑約2—3毫米的腸系膜靜脈。考慮到患者之前已進行多方案為期八個月的化療,繼續化療下去無法獲益,所以儘管手術難度極大,冷建軍還是從患者受益角度,建議其選擇手術治療。

在冷建軍的帶領下,主治醫師馮健、朴成林、李強組成手術團隊,護士長趙娜與護士邊月、高佳興、朱海紅組成護理團隊,一起縝密開展手術前準備、完善手術預案,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可能發生的狀況進行仔細研判、反覆推演。同時請全院相關科室,包括麻醉科、影像科、腫瘤科、放療科、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進行多學科討論。

術前,針對在患者常規胰十二指腸切除基礎上的血管侵犯情況,冷建軍帶領肝膽胰外科醫療團隊進行了嚴密評估及充分準備:一是患者肝總動脈受侵,醫療團隊考慮術中採用動脈鞘剝除技術進行動脈的分離,可能會涉及肝總動脈部分切除及肝右或肝左動脈的吻合重建;二是患者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受侵長度接近6.6厘米,醫療團隊為患者準備了人工血管和異體血管移植重建兩套方案,將根據患者術中具體情況,優先考慮採用異體血管移植重建,其中腸系膜上靜脈屬支直徑約2—3毫米,成為血管移植重建的難點。

2023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住院樓手術室,一台規範名稱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肝右動脈部分切除重建、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切除、異體血管移植、結腸肝曲切除、結腸吻合、十二指腸憩室切除、區域淋巴結(NO.8、9、11p、12、13、14、16組)清掃術」的手術開始了。僅看這手術名稱,就知道將會是一台大手術,其難度和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據手術團隊骨幹成員、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馮健博士介紹,這台手術採用結腸下入路,沿患者腸系膜根部,解剖游離腸系膜上動脈的分支及伴行的腸系膜上靜脈屬支,逐步向頭側游離直至顯露腸系膜上靜脈主幹。如果這一步無法完成,也就意味著後續手術無法實施。在闖過這道「關卡」之後,手術團隊採用「由周邊向中心」的策略展開手術。由於腫瘤局部進展,這台手術與傳統的胰十二指腸手術相比,無論肝十二指腸韌帶的骨骼化還是十二指腸的游離,以及胰腺鉤突的解剖都很困難。難度最大的是血管處理,尤其是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及脾靜脈的切除重建,因為血管位於深部,顯露困難,需要移除腫瘤,同時切斷血管之後才能重建,並且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只有爭分奪秒,才能縮短肝臟缺血和腸道淤血的時間。考慮到人工血管可能的血栓風險,手術團隊採用異體血管移植。對患者動脈的處理亦如是,將其肝總動脈及肝左動脈通過動脈鞘剝離技術完整游離,然後重建肝右動脈,最後行胃十二指腸動脈殘端與肝右動脈吻合。此外,手術還為黎先生切除了結腸肝曲,這是因為結腸系膜受侵無法保留該段結腸。黎先生還有一處特殊的十二指腸憩室,在手術最後階段發現其位置極深,深入到系膜根部,突起約10厘米,手術團隊仔細分離後進行了切除。

這台手術從2月14日上午9時一直持續到2月15日凌晨2時,冷建軍與手術團隊、麻醉團隊、護理團隊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奮戰了整整17個小時,終於將黎先生的腫瘤完整切除。連續奮戰17個小時,對所有成員的體力、精力都是極大考驗。特別是現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助理、時任麻醉科主任郭正綱,以及重症監護科主任周倩雲,他們親自上陣率隊,大家齊心協力、精誠合作,手術取得成功。

17個小時的手術結束後,冷建軍發了個朋友圈,難掩興奮。肝膽胰外科護士長趙娜也發了朋友圈,記錄著她跟隨冷建軍並肩作戰的經歷:17個小時的手術,大家一直餓著肚子堅持到凌晨,雙手已在手套里悶得發白。下手術台的冷主任僅僅吃了一桶泡麵充飢,第二天還有6台手術,第三天還要為一位患者行膽管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中又加做了右半肝和門靜脈切除重建的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手術屬於肝膽胰外科頂級難度,從早晨一直做到下午4點,結束後又是吃泡麵充飢。看到冷主任在吃他的「午餐」,我說不出的心疼,心疼的同時,也感嘆醫者仁心!

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對於像黎先生這樣同等難度的手術,冷建軍帶領醫療團隊已熟練開展過很多台。這場歷時17個小時的手術中最大的技術突破,是採用了異體血管移植重建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以及脾靜脈,這也是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建立以來,首例採用這一技術處置局部進展胰腺癌血管侵犯的難題,填補了該院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

冷建軍是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肝膽胰外科創始人,之前曾師承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與肝臟移植專家、當代肝膽外科的領軍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教授,同時得到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膽道外科之父」、中國肝膽胰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志強教授多年的教誨。兩位院士倡導「開別人不能開的刀,治別人治不好的病」的理念,成為冷建軍及其手術團隊的始終追求。越是手術風險大、技術要求高的病例,越是考驗著外科醫生的技術儲備和技術自信,越能體現出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擔當。對此,冷建軍說:「我願盡最大努力給患者帶來希望,永遠不拋棄、不放棄!」

首鋼新聞中心 吳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