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慢綜藝的有效「出走」

2023-07-15   影視前哨

原標題:《嚮往的生活》:慢綜藝的有效「出走」

導讀:奔赴一場沙漠之旅,領略烏蘭布和的別樣風光,《嚮往的生活》進入「暫停下來」最後的倒計時,但「嚮往的生活」不會就此停止。正如黃磊所說,「嚮往的生活」一定會繼續,不在節目裡,在生活中也要繼續。

文|三木

從星空露營基地繼續向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驅車半小時,煙波浩渺、翠葦擺盪的納林湖邊聚集著的幾人正在為捕魚還是觀光分組。乘船前往捕魚區的過程中,何炅看著納林湖的萬畝水域感慨道,「像做夢一樣,因為昨天剛剛從沙漠裡開出來,現在卻在這麼大一片水域」。

沙漠裡也能打魚?沒錯。這不是想像中的畫面,而是《嚮往的生活》第七季最新一期中的場景。鄭鈞、蘇見信、雲飛、馬頔、譚松韻加入「嚮往的烏蘭布和」之旅,彭昱暢回歸,與何炅、黃磊、玲花、曾毅一起,在沙漠裡露營、在夜幕下唱歌、在星空下暢聊,讓觀眾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嚮往的生活」。

蘑菇屋外的新朋老友相聚

「黃老師嗎?我是今天來的嘉賓。」彭昱暢剛說一句話,就被黃磊無情拆穿,「第一句喂我就聽出來是你了,還嘉賓?」隨著「老服務員」彭昱暢越來越靠近露營基地,音樂人鄭鈞、蘇見信、馬頔騎著駱駝帥氣登場。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地,繼玲花、曾毅、譚松韻、雲飛加入後,在何炅與黃磊的「嚮往的烏蘭布和」之旅第二天,隊伍更加龐大了。

相比觀眾所熟知的《嚮往的生活》,這兩期的「風格」顯然不太一樣。一方面,從「一言不合就去烏蘭布和」到回訪第一季蘑菇屋,再到品蒙古族美食、追草原落日,黃磊、何炅走出蘑菇屋這一固定場域,並以「去看老朋友蘇蘇」為契機,用沿途的所見所聞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動。而沙漠越野、滑沙等花式解鎖沙漠遊玩的全新體驗,讓「嚮往的生活」不僅實現地理空間上的延展,也進一步打開了全新的敘事空間。

最新一期節目中,相聚於烏蘭布和沙漠的星空露營基地,新朋老友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在「沙漠包間」KTV開唱。玲花、雲飛的蒙漢雙語版《敖包相會》正式拉開「星空音樂會」的大幕,鄭鈞彈唱一首《私奔》將氣氛不斷推向高潮,蘇見信、馬頔「專業伴舞」成為氣氛組擔當,曾毅即便不會蒙語版的《送親歌》也努力全程參與……更自然的場景不僅讓觀眾心生嚮往,也給嘉賓們帶來更多感慨。但正如何炅所說,「現在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定要享受此刻的快樂,溫度剛剛好,有朋友、有美食、有音樂。」

另一方面,嘉賓們在全新的場景中交流、碰撞,讓節目的整體氛圍更安逸、從容。當嘉賓放下任務感和焦慮感,完全投入到這次出行及生活本身,《嚮往的生活》第七季由此也呈現出了更多值得「嚮往」的美好,更好地回歸當下,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其說我們嚮往的是世外桃源、幽靜小院、山水田園,不如說是喜歡這樣的自在從容。也正因如此,讓新朋老友在蘑菇外相聚的《嚮往的生活》,讓觀眾在節目中找到沉浸其中理由,隨之帶來的便是自然、真實、有趣和感動。

所以,即便離開了蘑菇屋,打破幾季以來的固定模式,《嚮往的生活》第七季給觀眾帶來的仍舊是「熟悉的味道」:既有休閒嘮嗑敘舊談人生,也有悠長恬淡從容享生活的同時,更實現了對「嚮往的生活」這一議題的多元呈現。

沙漠綠洲的遼闊依然治癒

「這檔節目真的一直在治癒觀眾,到了要結束的時候,也是真的傷感、不舍。我喜歡它這種慢慢的感覺,這種帶給人平靜的、慢下來的力量。」最新兩期播出後,有網友這樣評價道。「治癒」始終是《嚮往的生活》基調,而這場奔赴約定的「嚮往的烏蘭布和」之旅更是滿足了當前人們看祖國大好河山、尋求心靈撫慰的共同追求。

以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為終點,《嚮往的生活》第七季在告別之際,通過一場草原沙漠之旅鋪展開前一天還一碧千里、後一天便蒼茫無際的綺麗風光畫卷,讓觀眾感受屬於內蒙古獨特的浪漫。

出發第一天,我們跟隨他們的行程在草原上奔跑,「幼稚」地比賽追逐太陽,在閒聊中等待落日晚霞;行程期間,我們又「雲品嘗」內蒙特色美食,打卡沙漠露營,體驗沙漠越野的感官衝擊,置身美輪美奐的「大漠明珠」納林湖……在「隨意一截都是壁紙」的自然風光中,沙海駝影、大漠落日以及田園風光共同構成的大西北的粗獷與恢弘。

《嚮往的生活》第七季通過打造一份「嚮往版」沙漠遊玩指南,切中不少觀眾心目中對於大漠風光、「詩和遠方」的想像。於節目中的嘉賓而言,嘗試滑沙,體驗沙漠中的「速度與激情」,他們見了天高雲淡、見了久違朋友、也見到自己;而對觀眾來說,「嚮往的烏蘭布和」之旅構成了有關平凡人說走就走、享受自然的美好隱喻,激勵著每一個觀眾在生活都能有「隨時出發」的勇氣。

不只如此,回顧《嚮往的生活》第七季已播的十一期節目,無論是弱化為了勞動而勞動的任務感,還是減少一日三餐食材獲取難度的焦慮,享受生活本身讓不少觀眾「感覺又回到了第一季悠長而又生活的裡面去了」。

可以說,《嚮往的生活》這一季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嚮往的生活」可能有的多種樣態,也是對回答「如今的我們到底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做出的探索性嘗試。或許是像第一期兩位「留守老人」平淡地在鏡頭前聊天、做飯、吃飯,或許是在迎來送往間與多年老友嬉嬉鬧鬧,又或許是像外出的這兩期一樣,「出去玩」也是嚮往的生活。

有觀眾表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幼稚玩耍,晚上一起燒烤喝酒隨意唱歌,這期節目就是我嚮往的生活啊」,也有觀眾感慨,「抑鬱的時候就想看《嚮往的生活》治癒一下」。但正如節目總導演王征宇曾說的,「『嚮往』的核心觀眾,永遠是希望從裡面感受到治癒和美好的人」,讓觀眾相信更好的力量,也更積極地去探索美好生活。

社會價值的自然流淌

「短暫地告別一下」「這是最後一季了」「我們不要預支悲傷」……儘管每一期都在清清楚楚地告訴所有嘉賓和觀眾,節目要暫停了,但《嚮往的生活》第七季一直在想的是,在有限的體量內,還能做些什麼?

在《嚮往的生活》第七季最新兩期,嘉賓們一路歡樂的沙漠綠洲之旅中,節目其實就包裹了一個生態環境保護的大公益主題。以此次旅途中的納林湖為例,觀眾如今之所以能夠看到翠葦擺盪、歐鳥盤旋,離不開當地人們對納林湖持之以恆的保護。從每年進行生態補水,保持水位;到改良鹽鹼地,種植耐鹽鹼植物,防治水土流失;以及對魚類、鳥類等加以保護,禁止非法捕獵、捕撈等,節目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讓觀眾對昔日荒漠變綠洲產生更多觸動。

而此次旅行的目的地,烏蘭布和沙漠綠洲更是在十餘年防沙治沙的努力下,才從原來人跡罕至的沙漠,變成了一座「綠色花園」,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濕地植被面積大幅增加,並且實現了路通、電通、水通、網通,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昔日黃沙漫天變為如今綠野田疇,現在的烏蘭布和沙漠煥發出全新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呼籲大家增強環保意識、守護自然生態。

更進一步地,節目也在為內蒙古的文旅產業發展賦能,提高了地方文旅品牌知名度。節目播出後,網友紛紛留言「看完這兩期《嚮往的生活》,成功種草了內蒙古」,「很喜歡這種平靜又治癒的自然景色,好想去打卡」,「去草原吹吹風吧」……嘉賓們的旅行路線充分調動觀眾的「看世界」的積極性,也吸引更多人關注內蒙古,將內蒙古列入「旅遊清單」。

可以看到,《嚮往的生活》這次離開蘑菇屋的「出走」不僅是一趟穿越草原沙漠奇遇之旅,更是一次社會價值的深度挖掘,在節目收官之際,更好地引領和塑造一代年輕人,展現主流媒體濃郁的人文關懷與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