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肝功能正常,後面查出有肝癌?完整肝檢查,這4項儘量別省

2022-05-10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為什麼肝功能正常,後面查出有肝癌?完整肝檢查,這4項儘量別省

前陣子,剛做健康檢查,肝功能指數正常,怎麼可能在短短時間內,肝臟腫瘤就長這麼大?

類似這樣的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一些醫院的案例里,這些患者們都以為只要去做體檢,肝功能檢查出來的數值是正常的,肝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這種錯誤的疾病知識,根深蒂固在很多人的心裡,大家都誤以為,只要抽血檢查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的情況,就足以評斷肝臟問題。

所以說,如果認為體檢報告都正常,肝臟就沒有問題,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很多因為存有錯誤的疾病知識而錯失治療時機的臨床案例並不少見,那麼究竟該如何正確保護肝臟呢?就讓我們從完整肝臟檢查談起。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沒肝病

認為肝功能正常代表肝臟沒有問題,這種錯誤的肝病知識,讓很多人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處於疾病晚期,無法根治,甚至有醫院的醫生也因為只看肝功能指數而忽視其他檢查,結果身體感覺不適一檢查已經是肝癌中晚期了。追究其原因,還是對於肝臟疾病知識不完全,檢驗不夠完整導致致。

很多人認為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數值正常,代表肝臟完全沒有問題。但事實上,像肝硬化或肝腫瘤等肝臟疾病,並不一定反映在這兩個檢查指標上。肝功能雖然是健康檢查當中必驗的項目之一,但很多人都對這個檢查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誤解。

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升高,說明肝臟有炎症

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是肝細胞裡面最多的兩種酶,如果肝臟有炎症,或者是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細胞壞死,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便會釋放出來,導致血液裡面這兩種酶數值升高;但是,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數值不高,卻不代表病人沒有肝硬化或是肝癌。

肝癌在早期,這兩個數值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的時候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數值也不會太高。

所以要預防肝病,不能只相信肝功能檢查,尤其我國B肝人口相當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B肝,等到發現肝腫瘤時,才發現自己是B肝攜帶者。

血液及超聲波檢查不可少

其實完整的肝臟檢查,並不需要多花很多錢。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肝功能、慢性肝炎病毒及肝癌指數(甲胎蛋白)、腹部超聲波等檢查項目,就足以檢測出肝臟是否有問題。

既然肝功能,只代表肝臟有沒有炎症,那可以不可以只確認有沒有病毒性肝炎,或只做肝癌指數檢查(甲胎蛋白)?

答案是:不行。任何一種檢查都有其盲區,大家千萬不可只迷信任何一種檢查,比如說肝癌指數的檢查,其檢查血中甲種胎兒蛋白,確實是早期偵測出肝癌的好方法之一。不過約三分之一的小型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是正常的,所以也不能只靠它來診斷肝癌,必須再加上腹部超聲波,才能早期診斷。

要預防肝病的發生,任何一種檢查都不能缺少,也不能只相信任何一種檢查結果,腹部超聲波雖然是肝癌檢查的利器,但它並非萬能、也有死角,像脂肪肝嚴重的人,就很難靠腹部超聲波找出早期肝癌,又如浸潤性的肝癌也很難通過腹部超聲波及早發現。雖然超聲波有其死角,但可以讓醫生看到肝臟和其他腹部器官情況,便於早期診斷肝硬化和肝癌。

正常人2-3年做一次檢查,高危人群半年檢查

要預防肝病的發生,必須要有完整肝臟檢查,才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如果做了這些檢查發現沒有問題,也不用每年都進行檢查,正常人每2-3年做一次即可

高危人群每半年需要做跟蹤檢查

如果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或是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者,最好每半年到一年要到醫院定期跟蹤檢查,尤其腹部超聲波絕不能因為沒有時間而不做,腹部超聲波是診斷肝臟檢查不可或缺的利器,約1cm大小的肝癌就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查出來。

一般來說,肝癌從1cm長到3cm,最快約需5個月左右。如果第一次做超聲波沒看到肝癌的話,4至6個月後再查一次,肝癌應該還在3cm以下,治療的效果應該不錯。這就是肝癌高危人群必須4-6個月做一次超聲波檢查的原因。

除了上述檢查外,高危人群民眾平時如果感到疲倦、身體不適,應立即到醫院找肝膽科醫生,千萬不能拖。因為肝臟沒有神經,等到患者察覺不舒服時,再到醫院檢查,往往已經太遲;疲倦也是肝病的一種表現,所以患者經過休息之後,疲倦感依然存在,最好到醫院找專科醫師進行檢查。

最後要提醒民眾,無論是不是肝癌高危人群,每個人最好做一次完整肝臟檢查,及早發現、預防肝癌的發生,以免錯失治療時機;此外,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做了完整肝臟檢查,就不會患肝癌,做完整肝臟檢查,只是讓大家了解自己的肝臟情況,定期跟蹤檢查,及早預防或早期發現,以便掌握黃金治療期。

高科技檢查讓肝病無所遁形?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高科技圖像檢查,認為這些技術能找到肝臟里的小腫瘤,達到預防目的。高科技圖像確實比超聲波精準,可發現小於1cm的腫瘤,但並不是每一台機器、每一次檢查都能達到這一功效,有時候也有運氣成分。

MRI(核磁共振)及CT對於肝腫瘤的性質可提供進一步的信息。有時候病人的甲胎蛋白持續升高,但在超聲波掃描卻找不到可疑的病灶,就需要用CT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尋找肝癌的可能性,特別是靠近橫膈膜或被空氣、骨骼擋住的地方如果躲著腫瘤,超音波很難掃描到這裡。

像有些肝癌是屬於浸潤型,而非明顯的腫塊,在超聲波掃描上和肝硬化看起來沒什麼明顯的差別,也需要通過高科技的檢查加以判斷。CT或核磁共振也可檢查肝外之淋巴結或腹腔內的大血管有沒有受到侵害,對於肝癌的治療有重大的影響。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些檢查,一般通過超聲波檢查就足以了解肝臟的情況了。

哪些人應做完整肝臟檢查?

幾乎所有的人都需做一次完整肝臟檢查,如果有發病的高危因素再根據時間定期跟蹤檢查;此外,如果工作上有接觸四氯化碳、黃麴毒素的人,最好也能做完整肝臟檢查。以下是不同人群應接受的檢查項目:

1、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慢性肝炎病毒的攜帶者,應先做以下檢查,包括:

B型肝炎檢測

C型肝炎檢測

肝功能檢查

甲胎蛋白(AFP)

腹部超聲波

2、如果確認自己是肝炎病毒攜帶者,務必定期做以下檢查:

肝功能檢查

腹部超聲波檢查

甲胎蛋白檢查

3、多久檢查一次:

一般人或有得過B肝、體內有抗體者:每3年檢查一次

B肝病毒攜帶者:每半年到1年檢查一次

有肝癌家族史:每半年檢查一次

肝硬化者:每3-6個月檢查一次

肝癌正在接受治療者、治療完成者:每3個月檢查一次

經常感到很疲勞,但肝臟檢查結果沒問題,會不會是檢驗技術不夠好,需要再換一家檢查嗎?

引起疲勞的原因很多,不一定肝功能不好才會出現疲勞,一般來說,民眾到醫院檢查肝臟,醫師判讀沒有問題,只要是專科醫師通常不會出錯,如果還是擔心,可隔1、2個月再找另一家醫院檢查一次。

有B型肝炎,肝功能又不太正常,為什麼超聲波是正常的呢?如果肝功能正常,可單做腹部超聲波嗎?

超聲波的診斷是一種形態上的診斷。肝可能有炎症,但還不到超聲波可以看得出來的地步,所以超聲波的診斷會是正常的。此外,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肝炎,在超聲波之下並無法區分。所以,無法單單由超聲波檢查,就可以告訴你是B型肝炎還是C型肝炎,必須靠抽血檢查才知道。

中醫說我脈象「弦數」,是肝火旺;但看西醫抽血及超聲波都正常,請問需要再做更深入的肝臟檢查嗎?

不需要。中醫里講得「肝火旺」跟西醫所指的肝功能各項指數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只要沒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腹部超聲波檢查一切正常,就不需要再花錢做其他檢查,除非身體仍有倦怠、黃疸等現象,才需到大醫院找肝膽科醫生再做一次詳細檢查。

年年體檢都沒有異常,為何某次就醫突然發現得了肝癌?

很多病人都有這樣的疑惑,首先應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即使每年做完整的肝臟檢查都正常,也有可能半年後再次檢查時發現肝腫瘤,因為肝腫瘤在1cm以下不易察覺,如果去年體檢肝臟一切正常,也許3個月後再次到醫院檢查,發現1cm大小的腫瘤。

定期體檢只是確保可及早發現小型腫瘤,進行手術切除,但不表示,去年檢查沒事,明年或3個月後,肝臟一定不會產生變化。根據研究,假設腫瘤1cm,100天後變成1.3cm,但有些人腫瘤長得速度特別快,有些人短短几天,腫瘤就可長到1倍大。建議肝癌高危人群,最好每3個月定期跟蹤檢查,及早發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