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患者活過80歲,不透析並不難,7類高危人群三招護腎法多了解

2022-07-02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腎病患者活過80歲,不透析並不難,7類高危人群三招護腎法多了解

之前跟大家談了有關透析和壽命的問題,特別提到了50歲的腎病終末期患者優選透析治療的情況,有一個山東的網友私聊說,他前年體檢發現尿蛋白假陽性,當時按照醫生的要求再次做了檢查,尿蛋白是陰性;結果去年體檢又是假陽性,後面再去做發現變成了陽性,還是2+,從那以後,每三個月他就去做一次檢查,尿蛋白反反覆復,他擔心自己已經是腎病,但不敢去看醫生,害怕一看就是尿毒症。

腎損傷正常人也有,40歲後每年減少1%腎功能

我理解他的擔心,確實現在對於腎病網絡上的信息多少有些誇大,「得了腎病肯定會尿毒症」「有腎病就要透析,還活不了多久」……等等這類的話。

這些話,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增加患者和觀眾的恐慌,實際上有不少是某些自媒體的吸引眼球的手段。

人們的健康都是相對而言的,只要活著就會或多或少有些問題,腎臟也是,就是醫學上腎臟健康的人,實際上也是有腎損傷的。

國外對於這方面有研究,發現健康人也是有腎小球硬化的問題,而我們普遍認為腎小球硬化就意味著腎病變,這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實際上,正常人也是存在腎臟的損傷,隨著年齡增長,損傷加重,40歲後,正常人腎功能每年減少1%,這還是理論上,如果有其他疾病,可能一場感冒就可能導致許多腎小球硬化,而失去功能。

我們可以說人就是一台機器,腎臟就是其中的一個零件,時間久了就會磨損,磨損到一定程度,腎臟工作就要異常了,如果人活的時間足夠長,遲早也會有尿毒症。

同樣,即使患了腎病,只要養護得當,想活過80歲也不是什麼難事。

那麼,如何避免在我們正常的壽命中,讓腎臟提前磨損呢?首先我們得了解哪些人容易患腎臟疾病?

腎病的7大高危人群

1、肥胖者:當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就屬肥胖,肥胖者有較高風險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如果沒有妥善治療與控制,可能引發腎臟病變。

2、65歲以上的老年人:人體器官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衰老,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現腎功能退化的狀況。

3、有高血壓病:成年人正常的血壓一般應小於120/80mmHG,如果血壓大於此數值,就代表可能會患高血壓,一旦血壓數值控制不佳,便可能造成腎臟血管與腎小球硬化。

4、糖尿病患者:一旦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mmol/L或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便可診斷為糖尿病,而血糖長期過高易造成血管病變,影響腎功能與腎臟血流量。

5、痛風患者: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可能形成尿酸結晶堆積於關節,引發痛風。此外,尿酸結晶還可能沉積於腎臟組織,長期累積將提高腎病變風險。

6、長期濫用藥物的人:隨意服用藥物或者服用不明來路的藥物,也有可能造成腎臟受損,提高患慢性腎病的風險。

7、有腎病家族病史的人:家族有多囊性腎病變、遺傳性腎炎等腎病相關病史,則患腎病的幾率也將上升。

我們看看文章開始的那個山東的朋友,詢問了他的情況,發現他十年前就發現有血壓高的情況,但一直沒有規律吃藥,偶爾出現頭疼頭暈了才會吃上一次降壓藥,很有可能就是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傷,建議他立刻去醫院診斷,做血壓、血糖、血脂的檢查,並且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以便初步了解病情,並且調整生活,保護腎臟。

如何保養腎臟?3招護腎大法了解一下

少鹽、均衡飲食是護腎的重要方法

現在,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有高血壓,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跟飲食有關,很多人現在長期在外餐飲,鈉鹽攝取量超標,根據統計45歲一下的人群,每日鈉攝取量分別超過建議值2倍左右,正常人一般每日只需2000-2500毫克的鈉就足夠,也就是6克左右的鹽。

由於鹽分攝取過多,容易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是腎臟病的高風險因素,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能將每日鹽分攝取量控制在6克以內,血壓平均則可下降2-8毫米汞柱,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降壓藥物。

所以,想要保護腎臟,平時就需調整日常飲食,遠離含有高鈉的加工食品、調味品,以減少腎臟負擔。

除此之外,也可採取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適量攝取新鮮蔬果、全谷雜糧類、豆魚蛋豆類、堅果等食物,且使用橄欖油等,搭配清蒸、涼拌、水煮的方式等較健康的烹調方式,預防三高,降低患腎病的風險。

保養腎臟,4大謹「腎」用藥

腎病高危人群除了應多注意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外,也需避免服用不當的藥物,以免傷害腎臟。

有4大用藥法則幫大家記憶:

1、避免濫用止痛藥。

2、不要亂吃來路不明的草藥及偏方,吃中藥一定要找中醫師開藥方。

3、服用慢性病藥物,按照醫囑服用,避免自行減藥或調藥。

4、如果服用藥物或保健食品,需請教醫生,避免自行購藥服用。

規律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

規律運動不僅能幫助肥胖者控制體重,對於控制血壓與血脂也具有不錯的效果,建議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每周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包括慢跑、騎車、游泳等,以維持基本體能與身材。

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效果,每周則應進行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一般心率達到110以上即可,此外,建議可加入高強度有氧或高強度間歇運動,提高減重、燃脂效果,以及搭配重量訓練,提升肌肉量,肌肉有助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以防肥胖所致的腎病找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