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昆汀說「牛逼」的視頻又在網際網路上火了起來。
很多人都會奇怪,一個西方的鬼才導演,是怎麼習得這麼一句流利的中國土話呢?
答案就是姜文。
姜文,中國著名導演、演員、製片人,反正影視圈的那些title全部用在他身上也不過分。
姜文的作品不多,但幾乎每一部都能在國內外引發極大的影響。
《陽光燦爛的日子》就不用說了,姜文將年僅17歲的夏雨一舉推上了威尼斯電影節影帝的寶座。
今天要聊的同樣屬於姜文早年的作品——
《本命年》
《本命年》改編自劉恆的小說《黑的雪》,而他本人也是本片的編劇。
雖然劉恆這個名字對於觀眾來說有些陌生,但他參與編劇的電影比如《雲水謠》《集結號》《金陵十三釵》等想必大家都看過。
《本命年》將時代背景定格在了上世紀80年代末。
那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改革開放,社會觀念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巨大衝擊。
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鏡頭跟著一個男人的背影,從地下走到路面,從街邊走到小巷,走了整整三分鐘。
男人的步調始終沒有停下來,他叫泉子(姜文),剛刑滿釋放出來。
改造的那幾年裡,他的母親已經過世。
家裡的房子也破舊不堪,泉子剛回來時,見用鑰匙打不開門,他二話不說找了根棍子撬開了鎖。
裡面還是老樣子,他點了根煙就那樣坐著,看著母親的遺像一言不發。
幾年前,因為出於哥們義氣,泉子幫人打架搞出了人命。
泉子跟人無冤無仇,好兄弟叉子喊他去幫忙,他想都沒有想就去了。
拳頭一遍遍地往對方的臉上揮,只因為那個人是好兄弟的情敵。
直到叉子用刀搞出了人命,泉子才明白自己犯了大錯。
但他並不後悔,至少他從沒有怨恨過叉子。
一想到叉子還沒出來,他先是看望了叉子的家人,大年三十那天,他還翻著字典給牢里的叉子寫了一封信。
方叉子,「叉」字不會寫,他就打了一個X。
闔家團圓的日子,泉子一個人在吊燈下面認真書寫的樣子,伴著窗外的鞭炮聲顯得格外落寞。
事實是,他不知道除了能聯繫叉子之外,他心中的苦悶還能向誰傾訴。
隔壁鄰居大媽很客氣,沒有因為泉子坐過牢而冷眼相待,反而像家人一樣噓寒問暖。
可是泉子打心底接受不了這種親近,他會害怕跟別人交流,
所以在青梅竹馬過來敲門時會假裝不在家,又或者婉言謝絕大媽給他介紹對象的好意。
沒有工作的泉子學人家在街口擺起了攤兒,可是一天下來根本沒賺幾個錢,最後是賣紅薯的大爺提醒了泉子,
做買賣要吆喝,要進點時髦貨。
泉子這才找到了做生意的技巧。
忙碌的日子讓泉子暫時忘卻了剛出獄時的迷茫,但他的身邊還需要一個人,
女人。
漫長的夜裡,泉子總是抱著那本黃色書刊入睡,他還沒有交過女朋友,更別提愛情了。
一次咖啡廳消遣時,他聽到了台上女孩優美的歌聲,儘管台下都在嘲諷她的舞台感太青澀,但泉子卻聽到了心坎里。
女孩唱完已經是深夜,門口的男生老是捉弄她,於是泉子就充當護花使者,送女孩回家。
只能說泉子真的太直男,他騎著自行車小心翼翼地踩著腳蹬,而女孩就在後面快步跟著。
兩個人從剛開始的尷尬,到後面的說說笑笑,泉子的心也被慢慢打開了。
他喜歡上了那個唱歌的女孩。
可是不懂的表白的他,只能偽裝著自己的真心,曾經的牢獄時光又讓他自卑不敢主動。
結果,女孩跟著一個做生意的老闆走了。
老闆答應幫女孩出唱片,承諾幫她火遍大江南北。
泉子能承諾什麼呢?
承諾繼續當女孩的保鏢?
女孩和泉子的對話像一把刀扎進他的心裡:以後他們會送我的,就不麻煩你了。
之後女孩的衣服越穿越暴露,妝也越化越濃,說話也越來越老練。
泉子作為觀眾依然還在台下看著,但他也只能這麼看著。
電影里有好幾處暗示泉子晚上做不可描述行為的鏡頭——床頭的黃色書刊,牆上的肌肉男照片,以及吱吱呀呀的木頭床響聲。
他有需求,可是他羞於說出口,他很孤單,卻沒人幫他排解。
他進了一批女性貼身衣物,有絲襪,有內褲,而他就像一個孩子一樣,拉開內褲的鬆緊,然後彈飛出去。
只有24歲的泉子過得太壓抑了,與世隔絕的那些年正好是中國變化最快的那些年。
他想以自己堅守的底線和價值觀去擁抱眼前這個新世界,卻發現這個世界早已容不下他這樣的理想主義者了。
還記得馮小剛的《老炮》嗎?
從某些方面來說,泉子就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老炮。
他幫女孩出手解決小混混的騷擾,女孩卻在間接知道了他有前科經歷後避而遠之。
他幫助童年玩伴解決財政危機,卻不想對方是個騙子,拿著錢吃喝嫖賭去了。
他真心實意想做生意穩定下來,卻不想合作的老闆一直在算計他,而且回頭就把他喜歡的姑娘給拐走了。
泉子不是個壞人,他只是有著不同於社會的道德標準——
他會給拖累他入獄的叉子寫信,會罵叉子的父母不管兒子,會幫助羊水已經破了的產婦送去醫院。
然而生活卻讓他越來越開始懷疑自己。
轉折點就是女孩的拒絕,以及叉子的越獄。
泉子勸叉子去自首,叉子卻一直給自己找理由,結果一聲不吭拿了泉子300塊錢,留下一封信消失了。
你把人家當兄弟,人家只把你當提款機。
泉子花好幾百給女孩買了條金鍊子,他以為錢可以換來女孩的愛,沒成想收到的卻是冰冷的拒絕。
女孩寧願當別人的二奶都不願意跟泉子好。
無父無母無依無靠的泉子就這樣被友情和愛情雙重「拋棄」了,
用電影里梁天說的一句話就是「沒勁」。
搞對象沒勁,不搞對象也沒勁。
睡覺沒勁,不睡覺也沒勁。
做一件事沒勁,不做一件事也沒勁。
即便泉子已經賺了不少錢,可是他的生活卻如一灘爛泥,非常沒勁。
從飯店出來,他攔了輛計程車,燈光照在他的臉上,忽明忽暗,似水流年。
他哭了,流了一滴讓人心疼的男兒淚。
當年的姜文還很青澀,但骨子裡卻透著一股桀驁不馴,泉子這個角色仿佛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
熱褲、墨鏡、紅襯衫,泉子的衣裝永遠都是那麼鮮亮,而姜文的表演則徹底演活了這個人物。
也讓這部電影提名了當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電影在影片末尾有個寓意很深的鏡頭,人流都在朝著前面走,只有泉子在相反的方向艱難前進著。
他被街頭小混混扎了一刀,早已渾身是血。
散場的舞台空空如也,而泉子就站在那裡,久久不遠離去,任由鮮血流淌。
「快走吧,清場了。」
那本是屬於他的「舞台」,可是現在的他只能當一個「看客」。
電影取名「本命年」頗有宿命論的意味,24歲是泉子的本命年,他特意穿了紅褲衩,可是依然沒有躲過這命中注定的消亡。
距電影上映已經過去了30年,時代早已千變萬化,可是無法逃脫的宿命,似乎依然在無數人身上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