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女孩逐夢"中國好聲音",想用音樂帶給大家快樂!

2020-09-17   南都全娛樂

原標題:盲人女孩逐夢"中國好聲音",想用音樂帶給大家快樂!

《2020中國好聲音》正在每周五晚熱播,本周即將迎來盲選階段的收官之戰,年度20強席位即將鎖定。那邊廂,節目正在浙江錄影,明星導師與學員間的車輪搶位戰火熱上演;這邊廂,南都記者近日專訪了早前參與中國好聲音廣州海選現場的多位代表選手。

他們當中,有人幸運獲得前往浙江試音的機會,離節目的「入門券」僅一步之遙;有的在廣州城市賽區的競演中奪得優勝之位,即將簽約本土經紀公司,敲開自己的音樂大門;還有一些選手,他們的音樂夢想不被父母、同學和朋友理解,甚至因為「心靈的窗戶被關上」,他們想追夢的渴望也被視為「另類」,但他們執著前行,在廣州賽區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用自己的性格魅力和演唱實力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現在就來了解下南都記者獨家專訪《2020中國好聲音》廣州賽區的五位優秀選手,看看他們為觀眾帶來怎樣的驚喜。

專題采寫:南都記者 蔡麗怡 實習生 蔡倩琦 郭婉盈

「盲人女孩」馮蘭婷

盲人的未來不只有按摩推拿,我要做聲音療愈師

《2020中國好聲音》廣州海選現場,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身影:盲人女孩馮蘭婷,帶著她清新乾淨的聲音挺進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總決賽40強。雖然困難重重,但馮蘭婷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她想用歌聲帶給人們快樂。

因為一場醫療事故,馮蘭婷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眼睛。但蘭婷很喜歡唱歌,她的聲音很亮,小時候媽媽經常給她放碟,碟片里的歌只要放上一遍,她就能學會。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從事跟音樂相關的工作。

儘管熱愛音樂,但她周圍總有一些質疑的聲音。馮蘭婷對南都記者說,很多人覺得她的夢不切實際。她身邊很多同學畢業之後都是做推拿、按摩,但她知道,自己長大後絕對不做按摩,她要做跟音樂有關的事情,不管有多難。蘭婷說:「我唱歌並不是為了站在舞台上,而是想唱給別人聽,讓別人開心,這樣我也很開心!」

在好聲音海選舞台唱歌時,馮蘭婷很少會緊張,她說:「因為我是來參加音樂夏令營的,我是來認識新朋友的。」被問到最難忘的經歷,蘭婷說:「我最難忘的是唱《梨花頌》。因為只有短短五天時間準備,又是我完全沒嘗試過的京劇風格,心裡有點緊張。」幸運的是,在區域總決賽上,蘭婷淡定如初,把這首歌完整唱了出來。

馮蘭婷對南都記者說,「姐姐」是她的守護天使。這位「姐姐」與她沒有血緣關係,但總是引導她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所想。「姐姐」說蘭婷的聲音有療愈作用,她可以做一名聲音療愈師,用她的歌聲治癒別人的心靈,讓忙碌的都市人,放鬆下來,慢下來。

「姐姐」還是馮蘭婷背後最堅定的支持者。蘭婷說:「姐姐是第一個跟我說『你可以不著急、慢慢來』的人。」因為心靈的窗戶被關上,馮蘭婷學東西總比別人慢一點,她身邊很多人在催促她。拚命打破自己的節奏,這讓蘭婷很累。只有「姐姐」跟她說:慢一點,不要著急。在「姐姐」的陪伴下,馮蘭婷在《中國好聲音》的追夢路上,變得愈發堅強和淡定。對未來,她有很明確的想法:成為一名聲音療愈師,為大家帶來快樂。

「周深鐵粉」張雅雯

受周深啟發參加好聲音,親臨浙江試音

奪得2020中國好聲音廣東城市賽區總決賽5強席位的張雅雯,已經參加工作一年,大學讀會計,工作做財務,她說「唱歌是自己學業以外的小愛好」。在賽程里,她得到了去浙江參與《中國好聲音》錄製和試音的機會,見到了節目中的四位明星導師。

在浙江參與試音時,張雅雯表演了周深的《一縷執念》。她告訴南都記者,往屆好聲音學員里她最喜歡的就是周深,她會把周深的微博當作一個樹洞,給他發很長很長的心裡話,比如她受到的一些觸動,周深對她音樂產生過的影響等。

在好聲音之外,張雅雯還在經營自媒體,她把自己翻唱的歌上傳到網易雲和B站。現在張雅雯的帳號已經累積了不少粉絲,她坦言自己非常珍惜這一部分粉絲,「基本上每一個評論我都會儘量地回復,有一些我也會點贊」。因為參加好聲音,張雅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有一個粉絲就給她的歌寫了很多留言。正好這位粉絲也很喜歡周深,張雅雯翻唱周深的作品之後,這位粉絲就會過來寫下長長的評論。

回憶起自己的音樂道路,張雅雯主動跟南都記者提及自己母親過往的阻攔和現在的鼓勵。張雅雯高中念藝校,一直有走音樂路的打算,而她的母親也從事藝術行業。但是在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母親毅然讓張雅雯選擇了會計,母親覺得這是「鐵飯碗的專業」。一直到張雅雯參加了好聲音,在比賽中得到名次,母親才開始慢慢地在音樂道路上鼓勵她。張雅雯說:「可能母親以前擔心我不能靠音樂養活自己,而現在我的成績給了母親信念,讓她覺得我走這條路沒有問題。」

在好聲音里取得好成績,不僅給了雅雯母親「信任感」,也給了雅雯「非常堅定的信念感」,讓她繼續在音樂路上越走越遠。

星海學子黃世研

「我是一個聽音樂很容易沉醉的人」

黃世研今年剛從星海音樂學院畢業,出於挑戰自己的想法,他參加了2020中國好聲音廣州城市賽區海選,並一舉拿下廣州城市荔灣賽區冠軍的好成績。雖然只有21歲,他對流行音樂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好聲音荔灣區總決賽上,黃世研演唱了一首《流浪記》。對當時的表現,他向南都記者坦承:「我其實不是很滿意。」在黃世研前面出場的選手唱了《大花轎》,這是一首紅歌,黃世研接著要唱的是一首悲情歌,他說:「我是一個聽音樂很容易沉醉的人,我一聽前面唱了一個跟我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就被他帶跑了。」在後台準備的時候,黃世研的狀態一直上不來,當他走上舞台準備開嗓時,也差點破功。所幸的是,他快速調整狀態,最後還是拿下荔灣區第一名。

與南都記者聊到自己的音樂想法時,世研說:「出色的音樂人都是要自己創作的。新生代歌手必須會寫歌、會唱歌、會表演,只有這樣才能與更容易與娛樂圈接軌。」唱作歌手的路很難走,需要時間去累積,他說:「流行音樂跟古典音樂的教學文化差不多,有比較系統的訓練,如果半道出家,會很難走下去。」

黃世研喜歡音樂,唱歌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種習慣,但父母並沒有很支持他。世研說:「我不太了解我爸媽,他們有明星夢,但我去追的時候,他們反而打擊我。」雖然父母嘴上說不支持,但在黃世研參加好聲音的時候,父母還是不遺余力為他拉票打氣。世研表示,父母不支持他,很可能是心裡沒底,因為他們不知道兒子究竟在音樂上能做到什麼程度。

考上星海後,黃世研遇到了他的伯樂,一位教了他四年的專業課老師。「她是唯一一個一直在支持我的人。」遇到這樣的正能量,才能讓他一直堅持走下去。年紀輕輕,黃世研已看清自己的方向,未來,他還將繼續唱作,在做出自己的成品後,他會尋找下一個舞台,分享給大家。

聲樂老師黃樂樂

與學生同場競演,對粵語金曲情有獨鍾

奪得2020中國好聲音廣東城市賽區總決賽50強的黃樂樂,出生於音樂世家,本人也是一名音樂老師,他是廣州賽區選手中,對粵語流行金曲情有獨鍾並能嫻熟演唱的正宗「廣州仔」。走上好聲音舞台,是他「人生中第一個大舞台」,他對南都記者說:「因為以前的我總是一天到晚在琴房裡自己鑽研,很少站到大舞台上表演,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大型比賽,我覺得它可以給我鍛鍊和突破。」

黃樂樂人如其名,性格樂天自在,他從小的志向不在音樂,而在運動,他喜歡打球,一直到初中他才「半路出家」,開始認真自學鋼琴。黃樂樂父親是一名聲樂老師,初三那年,樂樂用兩個月時間考取了父親的母校廣外藝,並在父親影響下選擇了音樂教育專業。現在他擁有自己的音樂工作室,一對一教學生流行唱法、鋼琴即興伴奏等。他的學生年齡跨度很大,從4歲到55歲都有,在這次好聲音舞台上,他還和自己的學生同場比賽,成為「對手」,但他笑言:「我覺得沒關係,因為大家都可以成長,就算我是老師他是學生,只要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突破自己就可以了。」

參賽前,黃樂樂創作了十多首歌,大部分是抒情風,他把其中幾首上傳到網易雲等平台,有網友評論希望他跳出抒情圈子,嘗試新的東西。黃樂樂認為,自己在參加《中國好聲音》之後,就不斷突破過往的抒情風格,「以前完全沒試過的風格,但在好聲音這裡,我覺得自己可以嘗試,那就去做。因為我不想安於現狀。」一首《耶利亞女郎》,讓他突破自己熟悉的「純走心」風格,轉向「爆炸性」的演唱。

在珠三角區域賽里,他選唱了林俊傑版《我們的愛》,「這首歌音非常高,是我在舞台上從來沒唱過的音,有點將破未破,幸好最後沒有破,我還專門學了歌曲中的一段rap。」最後,黃樂樂憑藉這首歌奪得了廣東省珠三角城市賽20強的好成績。

雖然在好聲音舞台成績不俗,但是相比於當明星出道,黃樂樂更傾向於繼續當老師。他認為看到學生學有所成,老師會欣慰,他享受這種感覺。在未來的音樂路上,他希望繼續尋求突破,比如嘗試友情主題的歌,嘗試加入說唱,探索更多不同的領域。

星海學生鄭飛洋

曾經的叛逆少年,一心要走音樂路

目前在星海音樂學院就讀的鄭飛洋,是中國好聲音廣州城市越秀賽區冠軍,他也奪得了廣東城市賽區總決賽亞軍的席位。面對南都記者的提問,他的回答總是簡短有力。在採訪的大部分時間裡,他斜倚在沙發上,歪著頭,偶爾把玩盤左手的佛珠,是位有個性的選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鄭飛洋得知了好聲音的廣州海選。從在老師面前唱,到在大型比賽現場表演,近半年的賽事讓他變得更加自信,對於希望成為職業歌手的他,這是一次收穫頗豐的經歷。他給南都記者談音樂理論,分享自己對創作的理解,語氣理性,但在好聲音舞台上,他又很感性,投入演唱《如果你也聽說》《其實都沒有》等抒情金曲。

一直到採訪末尾,鄭飛洋才把自己過往的「血淚史」告訴南都記者。

他回憶道,自己在初高中的時候,可以說是叛逆少年,「學校不讓乾的事情我全乾了」。鄭飛洋不想讀書,逃學出去跟別人玩音樂,他坦言當時「除了音樂我什麼事都不想干」。上了高中,鄭飛洋和朋友一起組樂隊,毫無顧忌地去創作音樂。但是樂隊成立時間很短,後來大家各奔東西,鄭飛洋也決定沉下心來考星海音樂學院。

和一般藝考生不同,鄭飛洋沒有給自己制定planB,他一心要走這條路。因為在高中文化課上幾乎沒有學習,鄭飛洋那段時間幾乎處於茶飯不思、廢寢忘食的複習狀態。在最後兩個月衝刺文化課成績的時候,鄭飛洋發現自己其實很有學習天賦,在他們的藝考集訓班裡,他是成績最好的一個。最後他以專業課和文化課高分成績考入了星海音樂學院,就讀於流行音樂學院。

進入星海學習了更多專業知識、得到更多良師指點之後,鄭飛洋開始對音樂技巧有了自己的執著和追求。回顧高中組樂隊的經歷,他認為那時候的自己缺乏專業知識,現在他做音樂、走上好聲音舞台挑戰自己,他會更懂得思考,有足夠的專業底氣。

編輯:彭思敏,劉芳

編輯助理:葉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