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會館將重新開放 記者提前探營

2024-01-21   寧波晚報

原標題:慶安會館將重新開放 記者提前探營

展覽現場。黃銀鳳 陳子恬 攝影

中國寧波網記者 黃銀鳳 實習生 陳子恬 通訊員 柯明清 戴科峰

好消息!經過陳列改造提升和內部環境整治的慶安會館已煥然新生,將於近期重新開放。

今天(1月21日),記者前往慶安會館探館發現,提升改造後的慶安會館煥發新姿,館內最新的常設展——《商行四海——會館與寧波商幫文化陳列》已經全部布展完畢。

展覽現場。

記者現場看到,在寧波三江口,巨大的「世界遺產」標誌矗立於靠近甬江東岸的草坪內,一面俯視著滔滔江水,一面照映著馬路對面的慶安會館。

2014年,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作為大運河(寧波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江口遺產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該遺產區包含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的慶安會館和始建於清道光六年的安瀾會館。這兩處會館,歷史上分別是寧波北號船商和南號船商聚會議事的重要場所,也是祭祀媽祖的殿堂。

展覽現場。

「2022年年中,我們關閉了兩個會館,之後耗時一年半,深度挖掘會館和商幫文化、河海文化等地方文化,策劃推出《商行四海——會館與寧波商幫文化陳列》展覽。」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研究員金皓告訴記者。

提升改造後的展館更注重設計感和互動性,館內大膽採用慶安紅、建築灰、海絲藍三種顏色,作為視覺的識別元素。在此設計下,文物和展品視覺效果被凸顯出來。

展覽現場。

此次會館與寧波商幫文化陳列分為五個單元,分別是《凝心聚力——會館在中國」》《河海交匯——會館在寧波》《縱橫天下——會館與寧波商幫》《同舟共濟——我們的會館》《「甬」立潮頭——會館歷史的再現》。

「展陳採用了圖文展示、實物史籍、碑刻或書籍複製、藝術模型+背景畫、數字投影等多種形式,我們用全新的設計思路、豐富的展陳展項、多樣的區域劃分、包容的文化表達,來裝點這座傳統建築。」金皓告訴記者。

其中,在《「甬」立潮頭——會館歷史的再現》展覽單元,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安瀾會館與慶安會館曾為寧波海運業的興盛作出積極貢獻。

「寶順輪」模型。

現場展示的「寶順輪」模型頗為引人注目,一旁的《寶順輪船始末》石碑拓片記錄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寶順輪」的前世今生,並從側面見證了那段輝煌的會館歷史。

隨著會館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廣,清代咸豐四年(1854),慶安會館主要創始人之一、慈溪人費綸志與「小港李家」的李也亭等人集銀7萬兩,向英國購買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寶順輪」。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備有洋槍洋炮的兵船。「寶順輪」出海護航,搗毀眾多海盜船隻,威震一時,在中國船舶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為阻止法軍突襲鎮海,已經老舊的「寶順輪」據說被當作阻塞船沉於甬江入海口。

慶安會館內景。

而隨著陸路運輸的發展,安瀾會館與慶安會館也功成身退、悄然謝幕。而今,遷移重建的安瀾會館和原址保存的慶安會館,依然聳立在三江口畔,在朱木金漆和白牆黛瓦的交相輝映中,兩個會館以古老而年輕的丰姿,展現其波瀾壯闊的河海風采與歷久彌新的會館華光。

「我們希望將底蘊深厚的歷史建築與簡潔大氣的當代展覽設計風格、空間造型相結合,並通過重點場景的歷史再現,講述豐富而傳奇的故事,打造歷史與現代相融合,寧波與世界相包容的語境空間。為觀展市民打開古代與當代的連通之門,讓他們在回顧往昔的崢嶸歲月中,感知寧波乃至浙東的精神力量。」金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