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孩子去坐搖搖車,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

2023-08-07   丁香媽媽

原標題:不帶孩子去坐搖搖車,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

搖搖車對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當父母的都懂。

當一整排搖搖車出現在前方時,惶恐的爸媽只能用衣服蒙住寶寶的眼睛,才敢過去……

不帶孩子去坐搖搖車,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娃一旦坐上去,就再也不想下來了

為什麼搖搖車對孩子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為什么小孩都愛搖搖車?

不得不說,搖搖車的發明者還是非常機智的,把最吸引小朋友的三大元素彙集在一起。

搖晃帶來快樂

一項 2013 年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日本研究發現:

包括人類嬰兒在內的大部分哺乳動物嬰兒,在被母親抱著走動或輕輕搖動時,都會觸發一種自然的鎮靜反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嬰兒的心率會因此降低,情緒也能得到舒緩。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指出:這種鎮靜反應與我們的進化過程有關。

在危機四伏的過去,每當遇到危險時,被母親帶在身上移動會更有利於嬰兒的生存。

所以搖晃、顛簸會讓孩子情緒得到很好舒緩。

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人類嬰兒已經足夠安全了,但這種對搖晃的偏愛還是被留在了我們的基因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搖搖車出現前,全世界的孩子也在玩著相似的搖晃遊戲,比如:

在爸爸背上騎大馬、玩傳統的木質搖搖馬;在公園盪鞦韆,玩蹺蹺板、旋轉圓盤等。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小豬佩奇》動畫

這些遊戲不僅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快樂,還蘊藏著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僅能夠舒緩孩子情緒,還能刺激孩子前庭覺系統的發育,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為孩子語言、認知、社交、思維等大腦功能的發育打下基礎。

此外搖晃遊戲還能促進孩子大動作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這兩者是兒童早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高強度的聲光刺激

既然我們身邊有那麼多種搖晃遊戲,為什麼搖搖車能立馬吸引孩子注意呢?

這就和搖搖車的第二個特點:高強度的聲光刺激有關。

每次經過搖搖車,那些令人久久無法忘懷的洗腦神曲就會響起;

再加上不斷閃爍的炫目燈光,瞬間吸引人的注意力。我們成年人都難以逃避,更別說是 2、3 歲的孩子了。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粉絲

滿足孩子渴望自主的願望

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發現:幼兒一般在 18 到 24 個月之間發展出自我意識。

他們開始不再像以前那麼溫順,總喜歡把「我要」、「我不要」這樣的詞掛在嘴邊。

同時,他們開始堅持並享受自己做事,不願意大人幫忙。

而玩搖搖車恰好滿足了孩子的這一願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搖搖車的玩法非常簡單,非常適合寶寶獨立操作。

我們可以回想下:寶寶坐搖搖車時候,總要堅持自己投幣。

自己啟動搖搖車後,開始模仿大人開車的樣子:操縱起方向盤、摁摁這個、摁摁那個,非常有成就感,仿佛「人生已達到巔峰」。

搖搖車這個狹小的空間,帶給孩子內心足夠的掌控感,實現了寶寶對獨立的追求。

雖然搖搖車有如此大的魔力,也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快樂,但玩搖搖車確實存在一些隱患,處理好了,就可以放心讓寶寶玩起來。

解決好這些問題

讓寶寶快樂玩起來

選擇聲音小、閃光度低的搖搖車

一些搖搖車燈光閃動頻繁,音樂分貝較高,對孩子視覺和聽覺不友好。我們可以篩選一下 「聲音低沉」、「閃光度低」的搖搖車,帶孩子去玩。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注意潛在的安全隱患和衛生問題

搖搖車的搖晃功能是電動機械式,不受人為控制,孩子在乘坐過程中還是具有一定危險性, 爸爸媽媽應對此格外關注,乘坐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此外部分搖搖車還存在電路安全隱患,衛生也得不到保障。

在玩之前,我們可以用自備消毒濕紙巾擦拭下搖搖車摁鍵、座位,並檢查下搖搖車的摁鍵是否完整,外露電線是否安全,再讓寶寶投幣進行玩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別讓孩子玩得停不下來

讓爸爸媽媽比較棘手就是孩子玩了一圈還不夠,要繼續玩,玩的停不下來。

在這裡給爸爸媽媽支招:

首先我們可以玩之前和孩子約定好玩的時長,做好心理預設。

當遇到孩子吵著要繼續玩的時候。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可以 採用轉移注意力法。

因為低齡寶寶,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無法在同一時間處理兩件事。

所以這時候,我們可以提供些其他好玩的事物去吸引孩子注意力,通常能夠順利結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大一點的孩子,我們的提前約定會比較重要,而且告訴孩子遵守約定,明天就還可以繼續來玩。

如果不遵守,後續會減少玩的次數;並在事後履行約定好的規則,這樣就可以讓寶寶對玩搖搖車有很好的控制,也能增加孩子自控力。

當然除了搖搖車,父母的陪伴更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參考文獻

[1]https://www.educatall.com/page/1291/The-benefits-associated-with-rocking-children.html

本文專家

陳艷

合作專家

復旦大學金融碩士

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在讀

王玫瑤

審核專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十餘年兒童及家庭教育經驗

策劃製作

策劃:劉鑫

監製: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