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啦!沒有星標,以後有可能就看不到舌姐了…為了能長長久久攜手吃瓜,辛苦大家點點星標
網友:本以為會封神,誰知對方拉了坨大的……
首先提名《我本是高山》
點映前對這片的期待度還是蠻高的,畢竟是以張桂梅校長為原型拍攝的,改編的還都是她捨己為人、幫助山區女孩圓夢大學的故事。
這麼燃的一部電影,但凡走點心,都不可能會收不回成本,畢竟這幾年女性向的題材都很火。
結果我嘞個豆…
剛結束點映,《我本是高山》便差評不斷。
吐槽點有很多,首先是魔改張桂梅校長的信仰問題,把一個高舉旗幟為信仰而教的有志人士給改成一遇到困難就想起去世的老公的的emo女人。
只要遇到坎兒了,電影就會po出胡歌的臉。
知道的,會說胡歌扮演的老公在張校長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道的,還以為張校長離了男人就不能活呢。
電影是在講女性,用那麼多男演員作甚?
再說了,胡歌本人曾發表過大量的大男子主義言論,其演技也沒有好到能和海清這類大青衣同台飆戲的程度。
網友:用他還反覆再現他,我不李姐!!!
魔改張校長的心路歷程也就罷了,電影還將現實中酗酒父親改成酗酒母親,將負面形象一股腦兒地推給女性。
不懂就問,到底是誰家農村婦女整日酗酒(反正俺們南河莊三代人沒出過一個),不但不管孩子還不讓孩子上學的?這種事情出現的機率不亞於火星撞地球。
為了凸顯山區女孩有多不愛學習,編劇給她們安了個不思上進的名頭。逛街、逃學、吃喝玩樂,一整個精神小太妹即視感。
有沒有一種可能,現實中她們連飯都吃不飽?
這股來自地獄般的男凝怕是要笑擁我…
除此之外,電影為了突出張校長在山區辦教育的不易,還特意打塑造了一對前往山區支教的情侶形象。
女生矯情做作,受不了山區環境想逃走。
臨走前編劇給她安排了這樣一句台詞:「你要我,還是要他們(指學生)?」
編劇怕不是受灣灣偶像劇荼毒多年???
整部電影看下來,網友腦子裡充滿了各種問號。他們實在想不通一部傳記體影片為何要被魔改成這樣,拍出來的意義又是什麼。
觀眾聲音高,編劇的聲音更高。
編劇連用15個感嘆號怒斥唱反調的網友,說他們是卑鄙的人,是卑微的懦夫,自己才是高山。
她不覺得這部電影存在不尊重女性的問題。
嫌某瓣不過癮,人家乾脆搬到某博上來罵。
雖然但是,觀眾的叫囂聲依然沒有止息。
本來這事發展到這時候也還好,說破了大天去,頂多就是電影人和觀影人的理念之差罷了。誰知半路殺出個六公主,它跑出來上價值了。
先是指責《我本是高山》的編劇失態。
後又替電影辯駁,說它沒有貶損女性、消費女性、物化女性的意思,是某些人在斷章取義。
最後又怒斥了一波「節奏大師」。
解決不了問題,就把提出問題的人踢出觀眾隊伍?
網友:說得很好,下次不要再說了!
咋說呢,六公主的發言很偉光正,但在觀眾看來卻並不接地氣。電影最大的問題是只看中了張校長的商業價值,卻沒有深入挖掘她的精神內核。
換個角度想,如果有人把錢學森歸國的原因魔改成是為了女朋友,你惱火不惱火?到時候怕是會被氣成失心瘋欸。
六公主已然被降位,成了「老六」。
但赴它後塵的人卻還是絡繹不絕,比如演員吳越。
還有編劇宋方金。
這下網友可不幹了,大家明明說的是電影創作的問題,壓根沒有人指責海清的演技,吳越這是發的哪門子聲?
再說了,海清也未必經得起查。
《我本是高山》的主要出品方是海清投資的公司,也就是說,她不單是這部電影的主創,還是金主之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從一開始接這部戲就是奔著拿獎去的。
海清到底是真想讓燃燈精神大放光芒,還是單純為了鍍金而鍍金,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話說海清為了演好張校長,也確實下了一番苦功夫。她來到張校長所在的學校,與她同吃同住同感受。
一度逼真到學生都差點分不出來。
就算是塊包在手指上的破膏藥皮,她也會仔細檢查道具真實與否,不行就讓工作人員立馬換,絕不允許有一絲的違和感。
帶小姑娘排戲的時候也很認真,沒有架子。
難怪在首映會現場有個女觀眾會這樣評價海清:「你讓我看到女性可以有很多種可能,你是高山,也可以是溪流。」
如果不是這次口碑遭遇滑鐵盧,海清一定能靠《我不是高山》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說不定還能勇奪金雞,狠狠地牛叉一回。
只可惜啊……
評價這東西太容易翻車了,尤其是在碰到女性議題的時候。這碗飯好端不好吃,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自求多福吧還是。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毒舌一姐
更多娛樂新鮮事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