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後迎來最熱40天,牢記5忌5宜,讓你健康一整夏!

2024-06-22     京津冀消息通

夏至一過

意味著一年中

最熱的時候就要來了

不過不用擔心

牢記5忌5宜

讓你健康一整夏!

這5件事千萬別干!

1.吃隔夜菜

夏天,一些隔夜涼菜捨不得扔掉,經常第二天繼續吃。但是,這樣容易影響健康。

夏天剩菜剩飯長時間放置,容易產生亞硫酸鹽等有害物質,輕者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情況,重則導致食物中毒等問題。

2.猛喝水

夏天出汗多,易口渴,很多人端起杯子猛灌水,這種方式也不對。

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臟的負擔,使人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尤其是對於心臟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天氣炎熱,人體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大口飲水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縮,導致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

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在200毫升(普通茶杯一杯)左右。不要等到渴得難受再喝水。

3.沖冷水澡

炎熱夏季,沖個涼水澡固然可以降低體表的溫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夏季出汗後,毛孔全張開著,這時候再用涼水一衝很容易感冒。

在涼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縮,還會引起血壓上升、心臟供血不足等情況,尤其是有高血壓的老人。沖涼水澡還容易誘發哮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胃腸疾病。

4.空調低溫開整夜

很多人睡覺喜歡整夜開著空調,但是這樣做很傷身。醫生提醒: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一開一整夜這些行為極易使寒邪之氣進入體內,損傷陽氣,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會使寒氣凝滯在身體里,使身體的氣血運行受阻,很容易出現感冒、頭痛、鼻塞、面癱等病症。

5.貪吃冷飲

傷胃冷飲是解暑的必備神器,不過要是長期冷飲不離嘴,胃腸就受不了了。

醫生表示,大量的冷飲進入胃腸道後,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胃腸血液供應,削弱胃腸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復能力,嚴重還會誘發腹痛、腸易激綜合徵等不適。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患者更不宜喝冷飲,因大量冷飲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冠狀動脈收縮會誘發心絞痛。

不妨試試這5件事!

1.泡腳除濕

古人云「長夏多生濕病」。

夏至節氣,可在每天睡前1小時,用熱水泡腳20分鐘,使身體微微汗出。

這樣可以很好地刺激足部經絡,起到健脾祛濕、通經利水、緩解疲勞的作用。

2.喝綠豆湯

綠豆可謂夏季消暑解毒養身佳品,夏至後喝綠豆飲最解暑。

醫生建議,為突出綠豆清熱解毒功效,煮綠豆飲時有技巧:一是不要去皮,綠豆衣中含大量營養成分;二是不宜時間煮過長;三是為了減少氧化,應蓋上鍋蓋為好;四是儘量避免用鐵鍋煮。

3.多吃瓜類

醫生建議:夏季飲食應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穀物類,在果蔬中尤其推薦「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還能利尿。

當然,好處雖多,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造成消化不良。同時也應注意西瓜不要長時間放在冰箱裡,否則容易傷及脾胃。

4.按大椎穴

夏至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對於容易在秋冬季節受涼發病的咳嗽、哮喘等虛寒病症,可以順應天時,在夏至後的三伏天中選用補陽的穴位進行調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未病」效果。

正坐取穴,當我們低頭時,於頸項後正中線可看到最高突的一椎骨,並可隨脖子轉動,是為第7頸椎,其下方凹陷處即是大椎穴。

按揉時可行指揉法,將食指或中指(或由他人協助以拇指)置於穴位上,以適中力度按揉,微覺酸脹並皮膚稍潮紅為度,每次操作約10分鐘,每日可按揉多次。

5.晚睡早起+午睡

夏至起居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午睡是夏季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既能補償夜間睡眠的不足,又能順應人體生理特點的養護需要。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

需要注意的是,夏天無論多熱,都不可以袒露在外,可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受寒。

來源:山東疾控

夏季到來,如何應對腹瀉之細菌性痢疾篇

哪些人容易招蚊子?夏季防蚊蟲必殺技來了!讓你過一個美好夏天(蚊子除外)

天一熱就不想吃飯,怎麼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54bfffa2d398c684931774e2cafe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