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以下視頻來源於
央視新聞
7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著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於2023年5月30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54天,期間進行了1次出艙活動和中國空間站第四次太空授課活動,配合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為空間站任務常態化實施奠定了基礎。
此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在航天員乘組和地面科研人員密切配合下,開展了人因工程、航天醫學、生命生態、生物技術、材料科學、流體物理、航天技術等多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邁出了載人航天工程從建設向應用、從投入向產出轉變的重要一步。
- 神十六乘組已經返回,增強現實技術詳解返回步驟
神舟十六號三名航天員已經回家。我們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帶您來了解一下神舟十六號返回的全過程。簡單說來有:一個亮點、四個關鍵、五圈等待。
先說亮點。和前幾個乘組不同,神舟十六號回家之前還完成了一項任務:就是由航天員手持高清相機,給建成後的中國空間站拍攝高清全身照,而且,背景還要帶地球!這可是第一次。
任務完成後,神舟十六號這才正式啟程回家。這次返回依然採取了神舟十三號以來的「快速返回方案」,也就是說,繞飛地球的圈數從早先的11圈縮短到了5圈7個半小時。這樣做的好處是大幅縮短了航天員返程的時間,也減輕了航天員在狹小空間長時間停留的不適感。
經過5圈的準備和等待之後,最後的衝刺階段即將開始。在大約50分鐘時間裡,返回艙就將從大約390公里的高度回到地面,這一路,返回艙要穿越重重難關。關鍵動作有四組。
第一組,兩次調姿、軌返分離,這組動作在大約390公里的高度完成;在距離地面約145公里時,第二步關鍵動作是推返分離,即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返回艙繼續下降到10公里高度,這時空氣已經足夠稠密,第三步關鍵動作來了——開傘;最後是第四步著陸。
回顧這四組關鍵動作,從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開始到著陸,從大約390公里的高度到落地,其實不過短短50分鐘左右的旅途,但卻是一路的風馳電掣、一路的驚心動魄。
太空出差5個月
「博士乘組」返回地球!
歡迎回家!
1
往期回顧
很重要!2024年高考報名,請撥打這些電話諮詢!
陝西氣象剛剛發布,降溫時間確定!
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
責編 | 王 皓
編輯 | 馬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