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上坪最早種植鷹嘴蜜桃的人

2024-07-02   照牛排

1)我記得90年代時,每到陽曆七月,學校放暑假,南方進入農忙季節,打禾、曬穀、剪稈、稀牛屎、耙田、拔禾秧、蒔禾、種番豆,下雨前後種番薯。最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鷹嘴蜜桃產業的興起,七月依舊繁忙,連平上坪幾千戶桃農忙著摘桃、賣桃,不少農戶依靠鷹嘴蜜桃發家致富。一年前,照牛排寫過一篇《連平上坪鷹嘴蜜桃的栽培歷史》,粗略考證了鷹嘴桃的種植歷史,當時我對最早的鷹嘴蜜桃種植戶還缺乏了解,今年有幸參與編輯《上坪客家》,了解到一些細節,今天剛好收到謝文興先生髮來的幾張老照片,茲分享如下。

最早種植鷹嘴蜜桃的人之一:謝朝發

2)據上坪鎮最早種植鷹嘴蜜桃的人之一謝朝發先生說,上坪種植鷹嘴蜜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當年,上坪鎮古坑村村民謝國漢通過其哥哥的同學富伯松(元善鎮牛角塘林場場長)介紹,從韶關翁源縣三華鎮三華村買回550棵桃苗,其中330棵分給了中村排子屋的謝朝發謝朝東分得40棵、謝朝仲分得40棵,謝國樹分得10棵(謝朝發三兄弟與謝國漢是親戚,謝朝發的堂姐嫁給了謝國漢,國樹是朝發的小叔)。謝朝發與兩個堂兄弟將桃苗種植在中村楊梅山水庫邊,謝國漢自己留下130棵種植在古坑村將軍山石柴下,由此開啟上坪鎮鷹嘴蜜桃的種植歷史。另據古坑謝國漢的兒子謝朝通先生回憶,上坪鷹嘴桃的種植歷史與謝朝發講述的基本一致。關於謝朝發種植鷹嘴蜜桃,早年某日《南方日報》的第二版頭條曾以《鮮桃何時香溢山外?》為題進行專題報道,作者何樹強,可惜照牛排未能找到這篇報道。

謝朝發與家人(攝於1995年左右,下同)

謝朝發用手推車運送鷹嘴蜜桃

朝發的堂弟謝輝廷與阿星幫忙收穫鷹嘴桃

3)1996年,謝朝發擴大種植規模,將在楊梅山上嫁接培育出的240棵桃苗移植到中村下灣(松光埂)。此後,上坪小水村的謝書林(曾擔任小水小學校長)到下灣種植的鷹嘴桃基地勘查後,開始在小水村試種鷹嘴桃,他自創「三主枝自然開心型」、「盆栽」修剪技藝,並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柳建良教授學習「短截修剪技術」、「蔬果技術」,又有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培訓指導,使鷹嘴蜜桃樹的外觀和果實品質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小水村桃一代謝書林(右) & 桃博士謝宏峰(左)

需要指出的是,上坪的鷹嘴蜜桃經過多次品種改良,與翁源的「九仙桃」是近親種系,兩者已有較大區別,上坪鷹嘴桃的典型特徵是開深紅色的花、果肉不離核。據謝朝發口述,起初,上坪栽種的桃樹不叫鷹嘴蜜桃,韶關翁源當地人稱之為九仙桃,後來隨著上坪鎮蜜桃種植的擴大及影響力的提升,為了增強桃子的辨識度,當地百姓根據其形似「鷹嘴」,所以命名為「鷹嘴蜜桃」。

鷹嘴蜜桃、本地家桃與九仙桃的性狀比較

4)之後的事眾所周知,鷹嘴蜜桃產業迅速發展,如今連平上坪已成為中國最大最集中的鷹嘴蜜桃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幾萬畝,年產值幾億元),並已輻射到連平其它鄉鎮,在連平周邊的龍南武當鎮、尋烏三標鄉、和平浰源鎮也有人跟風種植,每年三月上坪的桃花節還為連平帶來一輪賞花旅遊熱潮。上坪人從傳統的水稻、番豆、番薯種植向鷹嘴蜜桃產業過渡,絕非偶然,首先是上坪鎮的土壤、水分、溫度、光照等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鷹嘴蜜桃的生長,其次有各屆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指導、各類媒體的宣傳,其實第一代桃農們(謝國漢、謝朝發、謝書林等等)的帶頭作用也不容忽視。他們勇為第一批吃螃蟹者,披荊斬棘,嘗到甜頭後還帶領眾多上坪鄉親種桃。「吃水不忘挖井人」,桃一代值得我們銘記。

連平上坪:中國鷹嘴蜜桃之鄉

1994年左右,謝國漢先生逝世,他未能看到鷹嘴蜜桃今天的繁榮(照牛排註:謝國漢是古坑「愛及一鄉」的仲貴公派謝呈孜的後裔,謝朝發是仲輝公四房派謝俊玉的後裔,謝書林是仲富公派謝俊禧的後裔)。1995年8月底,謝朝發先生被縣委評為「連平縣百名種養專業戶標兵」三等獎。之後他被評為勞動模範受到表彰,2000年及2010年曾先後參加河源市及連平縣召開的勞模座談會。

1995年8月底,謝朝發被評為種養專業戶標兵三等獎

2000年8月底,謝朝發與河源市勞模代表合影(後排右數第9位)

2010年4月底,謝朝發參加連平勞模座談會(後排右數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