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勤生管理思想的起源

2024-01-16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袁勤生管理思想的起源

編者按:在江蘇省常熟市,有一位享譽全國的「民間思想家」——袁勤生。他用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國營工廠、集體企業、鄉鎮機關和民營企業工作的實際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企業黨政一把手崗位上管理的實踐體會,逐步完善總結了「袁勤生管理思想」。

為推進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創新,本刊即日起將連續刊登關於袁勤生管理思想的理論研究文章,希望大家的真知灼見能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作出一定貢獻。

在歷史長河中,產生了眾多人類智慧的結晶,其中,管理思想無疑是智慧結晶中的最為璀璨的珍珠。「袁勤生管理思想」作為中華大地上土生土長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開明管理」,肯定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主體作用與地位,它實施的開明管理建立在尊重人、關心人、培育人的基礎之上,是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基本制度的具體實踐。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這正是袁勤生一貫堅持的。袁勤生管理思想紮根於中國這片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熱土,起源於袁勤生關於人的樸素認知,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獻身於中國經濟改革的實踐大潮中,並不斷完善至最後形成,其起源、發展和形成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1961年,全國上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增產節約運動,各個行業各個崗位的人都在這一運動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思想宣傳領域也大力宣傳國家的增產節約運動,年輕的袁勤生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為廣播站寫稿,在單位開辦專題,受到當時黨委書記的讚揚和群眾的認可,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大大激勵了他。雖然是很平常的一段工作實踐,但是卻引發了他的深刻思考,讓他認識到,原來,讚揚和激勵可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和創造力。毛主席曾經說過,世界上,人是第一寶貴的,袁勤生對毛主席的話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在自己頭腦中形成了這一概念。這時候,袁勤生的認知是對人性最樸素的認知,正是這樣最初的、樸素的認知形成後,牢牢紮根於其日後的工作實踐中,紮根於工作思考中,成為袁勤生管理思想形成最初的主觀思想認識源泉。也可以說,在增產節約運動的國家大實踐背景下,年輕的袁勤生立足本職,積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才有了這一樸素認知的形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時代洪流滾滾向前,古老中華大地上又煥發出新的生機。此時的袁勤生,正值而立之年,在機關單位、國營工廠、教育領域、財會領域歷練多年,干一行愛一行,在不同崗位上培養了多面技能,也對不同領域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內在認識,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他自己有了利用自己所學所思,去改革的前沿陣地解決實踐問題的想法。袁勤生當時所處的常熟市,是蘇南經濟重地,自古就有「江南福地」的美譽,較早感受到國家變革的氣息,一家常熟本地經營不善即將崩潰的水泥製品廠成為他投身偉大實踐、踐行自己理想抱負的舞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打無準備之仗,袁勤生對江南儀表廠(王莊水泥製品廠)進行充分調研後,找到了這家工廠存在的四大弊端。他認為,這四大弊端是造成企業瀕臨倒閉的根源所在:經濟分配的不公平,造成職工的懈怠、懶惰,失去積極性;招工用工的不規範、不科學造成職工素質低下;產銷管理的混亂造成企業內耗大、成本增加,效益無法提升;幹部人事制度任人唯親,庸者占據崗位,能者沒有機會。同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形同虛設,造成全廠的一盤散沙,毫無凝聚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會如此?他認為四大弊端從根本而言都是人的問題。

於是,他開始對症下藥,進行改革:先以《廠規十條》剎住廠內各種亂象、歪風邪氣。然後接連採取措施,將職工勞動成果與報酬掛鉤,在結構調整與技術培訓中提高職工素質。在幹部制度上施實能者上、庸者下,在產銷管理方面減少環節,訂立科學標準、思想政治工作以激勵為主,尤其是打破三年定級制度,大大激發了普通員工的積極性。袁勤生的改革使這家企業煥發了生機,企業不但扭虧為盈,而且精神面貌呈現出昂揚進取的全新風貌。在江南儀表廠的改革被稱為「四改一滲透」,被常熟市、蘇州市、江蘇省逐級升格推廣,並引發了其他省份的關注和學習取經。「四改一滲透」成為「以人為本,開明管理」袁勤生管理思想的雛形。

在當時的中國,江南儀表廠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國有企業的通病,因此,在改革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的「四改一滲透」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具有針對性推廣價值,為當時的改革蹚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源於改革實踐,升華於改革實踐,改革實踐大潮奠定了袁勤生管理思想的牢固基石。

2001年,江南儀表廠進行改制。此後,企業適應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多次進行改革。每一次改革實踐,不但使袁勤生從自己的企業改革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提升經驗,而且此時的袁勤生已不再局限於自己的企業和本地,而是開始放眼整個國家,企業改革、國家經濟改革、政治改革、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通過吸收中國傳統思想精髓,融合國外管理思想,以自己在改革實踐中的思考,在更廣闊和宏大的視野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袁勤生先後將自己在改革實踐中形成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寫成《中小企業管理思考百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開明管理與以人為本》《中國農民思想家》等著作,1993年的《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被南京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教授周三多稱為袁勤生管理思想,至此,袁勤生經驗升級為袁勤生管理思想。此後,通過不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對袁勤生管理思想內涵外延進行豐富,使得袁勤生管理思想日漸成熟、獨成一派。其理論紮根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汲取中外管理思想的精華,從中國實際出發,極具中國特色,無論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都上升到了管理思想的新高度。

縱觀自己50年的實踐經歷,作為從中華大地走出來的管理者,袁勤生認為,自己雖然作了一些貢獻,但更多的是袁勤生管理思想源於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形成的管理思想的滋養,源於廣大人民以主人翁姿態投身經濟建設,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征程和改革實踐提供的肥沃土壤。

如今,袁勤生管理思想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還在動態豐富與發展中,將更好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世界管理思想史上發出中國人自己的光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4bd4325b1e32e7c2f856c66fa14b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