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半夏》中高辛夷報名了夜校的計算機課
在上海夜校被年輕人捧上熱搜後,「夜校」這個原本自帶年代感的概念是真的出圈了。
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長980%,相關筆記評價數同比增長226%。
其中最為出名的「上海夜校」,更是以500元12節的低廉價格、大師授課的高水準質量。
以及皮具製作、木藝製作、紅酒品鑑、寵物友好社交、相聲等花樣繁多的課程殺穿了網際網路。
性價比一目了然,課程報名開放時引發65萬人在線狂搶。
無數網友開始緊急搜索,查詢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有同類夜校。
七八十年代的夜校主要是掃盲、啟蒙作用,而如今被年輕人追捧的夜校更像是某種成人版少年宮。
嚮往著能逃進教室里,從快窒息的現實中透口氣。
01
市民夜校,一課難求
毫無疑問,上海夜校最初是因高性價比出圈。
500元10節或12節課的收費,放在大城市堪稱興趣班界的蜜雪冰城。
在北上廣,面向成人的瑜伽、舞蹈或樂器班收費動輒數千,商場的手工藝門店裡的銀器或玻璃製作光是體驗一次就得兩三百。
可在上海夜校的報名介面里,它們通通500,便宜得讓無數被大城市高消費PUA慣了的年輕人瞪大雙眼。
且由於是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主辦,請來授課的老師們大多還頗有水準。
此前東方衛視的新聞欄目曾經報道,夜校的繪畫光影課是由巴塞美術館館長領著一些青年藝術家授課。
辦海派非遺技術活動時,能把上海老字號蛋糕品牌凱司令的師傅請來展示技藝。
更難得的是,夜校中有大量區別於市面常見興趣班的小眾課程。
文藝點的有非洲鼓、花藝、扎染、橋牌、紅酒鑑賞,實用點的有手機攝影、書法入門、PPT製作、平板插畫、手語等等。
在網上刷到夜校學員們的體驗貼時,說不羨慕那都是假的。
搶到品酒課的網友@蘇破滿因為「教材」沒喝完,下課後端著紅酒杯邊喝邊往地鐵站走。
自述說以前是紅酒小白一個,現在都能品出些差別、形容出風味。
選上了非遺盤扣班的網友@SuNnY軒已經能自主製作盤扣,除了最初的500元課程費,有時會有點材料費用。
老師們每節課都教不同的基礎樣式,學會後就能自由發揮。
學校里還看到了其他夜校課程班:脫口秀、吉他、插畫、油畫等等,當真像是成人版少年宮。
其他城市也有類似性質的項目,比如北京各城區的社區學院內的課程,15節工筆人物課學費僅為260元。
去一趟環球影城的價格,在這能上二三十節。
只是這些課程的定位更傾向於滿足老年生活,上課時間普遍定在工作日白天,上班族基本與之絕緣。
廣州的社區課程此前也主要面向中老年人,但在今年7月底首次開設了廣州青年夜校。
開設的夜校公開課完全免費。
11月公開的課程包括棒球、花式籃球、尊巴舞、詠春拳,社交平台上已經有人曬出了棒球課體驗。
課程的任教老師全部是專業選手,尊巴舞的老師是全國一級健美操運動員,詠春拳的老師是廣州岑能詠春拳傑出傳承人弟子。
除此之外,廣州工會半個月前宣布將開放廣州職工大學堂課程報名,包含440節免費課,不少課的上課時間在晚間,也算是「夜校」。
課程方向覆蓋面極廣,龍形拳、hiphop、粵菜烹飪、婚戀心理學等等應有盡有。
不過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價格低廉或免費的社區課程名額很少、只有二三十。
想得到要麼拼手速要麼看運氣,像浙江省文化館的咖啡品鑑課程名額是通過抽籤選出。
每一則夜校新聞報道下,都能看到網友們的集體吶喊:「呼籲全國推廣」。
02
「免費的事物往往最貴」
從遠低於市場價格、或者乾脆免費的學費,以及非遺手藝等不尋常的課程種類上,大家其實不難猜測:
相比於盈利,這些夜校課程的公益屬性、公共文化屬性更強。
像上文提及的廣州案例,青年夜校是由市青年文化宮舉辦、職工大學堂是由當地工會策劃。
它既是一件好事,意味著便利於年輕群體的公共文化活動在增多。
破圈的上海夜校其實早在三年前就得到了本地媒體報道,數量有限的夜校課程被附近市民搶空。
藝術館館長在採訪中提及,他們發現夜校受歡迎後做了意向調查。
根據意向里年輕人想學的課程去聯繫合適的老師,課的數量也從十幾增加到如今的幾十種。
這或許能解釋上海市民夜校的課程相當緊跟年輕人潮流的原因。
但與此同時,夜校的強公共屬性也意味著一定限制。
低價學費,意味著其背後或是有政府文化領域經費進行補貼投入,或是與部分老師或機構達成了公益合作。
不論是哪一種,都指向了可容納人數有限的現狀。
夜校課程的多少又往往與當地的文化生活豐富程度相關聯。
它們共同導致的結果便是——北上廣夜校,很難走出北上廣。
豐富課程、頂尖師資、低價學費,上海夜校備受誇讚的這三大要素真要落地到小城市,大機率會遇上不少困難,可能只有學費一項比較好滿足。
上海夜校爆火後,如今網際網路上也湧出了不少嘗試復刻模式、售賣商業課程的個人或機構。
他們大多在網上發帖,向網友徵集課程意向,收費價格不高。
我嘗試加入了一個以「北京夜校意向」為名的群聊,價目為500元10節課。
內部課程表顯示,目前已開發的課主要是與現成商家或培訓機構進行合作。
大部分課目只能報一期,也就是說只能使用一次500元的低廉價格,少數可以長期。
群公告中負責人倒是也坦誠地進行了解釋:
「合作單位肯定是為了引流才接受了如此離譜的價格,哈哈哈!所以大部分只能上一期。」
相比於公辦夜校,這些帖子所描繪的課程其實更接近於低價興趣班,又或者是那些只能使用一次的團購優惠券。
網上大量「夜校貼」都僅處於找人階段,找學院、找老師、找場地,並沒有真正落地。
由於沒有官方背書或者專業的機構備案,不確定老師們的資質與學費流向。
部分帖子也被網友質疑「不安全」,擔心遭遇捲款詐騙。
只是與夜校的一課難求相比,年輕人對夜校模式的需求依舊強烈。
質疑網絡夜校貼的評論區里,不少網友理性上吐槽這些疑似私人機構像草台班子,但感性上坦言「如果不騙人,還挺想去」。
目前體驗過夜校的人只是少數。
但它掀起的討論卻讓無數年輕人恍然意識到,自己有多需要一個短暫逃離現實的「無用」空間。
03
夜校興趣班
本質是成年人的精神SPA
上海夜校興起後,不少網友嘗試尋找自己所在城市的夜校、或夜校替代品。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此前就已火過一陣的老年大學,北京地壇公園裡的老年大學課程攤位被年輕人包圍。
工作人員被年輕人突如其來的熱情搞懵,被採訪時用遇上了新鮮事的語氣介紹:「有的小朋友跟我們說性價比太高了。」
via @中國青年報
部分城市有一些技能培訓項目也被視為另一種形式的夜校「興趣班」,比如杭州有小籠包培訓、咖啡師培訓、育嬰員培訓等公共項目。
報名費不等,通過技能考試後會返還學費與一定補貼。
不過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並不建議大家出於玩樂、好奇等目的報名這類公益培訓項目。
它們的核心受眾其實是中老年或者失業者等弱勢群體,希望他們能通過低廉價格的培訓獲得一定生存技能。
很多網友在了解過所在城市的社區課程後無奈放棄上夜校的念頭。
因為它們大部分面向老人或孩子,上課時間也多為工作日或白天。
比如有網友查到北京海淀區文化館的第三十期公益培訓課,周末面向成人的課程僅有兩節。
工作日有一門晚間的線上民族音樂賞析課,只是6點的開課時間足以攔住大部分打工人。
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默認著——
年輕人,是不缺乏娛樂生活的。
有手機捧在手裡刷到深夜、有追不完的網紅潮流,在過去的想像中,年輕人是瞧不上夜校這種興趣班的。
社區文化活動自然傾向於更照顧老人孩子,開設的公益課程集中於書法國畫、葫蘆絲象棋等傳統科目。
上文提及的廣州青年夜宵、浙江省文化館咖啡品鑑等活動,也是今年才開始嘗試設計面向青年群體的項目。
年輕人文娛生活選擇最多的現象當下依舊成立,只是其中發生了一個微妙變化:
越來越多人,逐漸開始對永無止境、虛浮又急躁的外界潮流祛魅。
對許多嚮往夜校的年輕人而言,那些看似「無用」的課程其實是人生第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班。
沒有人強迫,沒有任何功利性質,課堂上不會有內卷。
它不關乎你的任何前途,只關乎當下這一刻的專注與愉悅。
是很多人希望在茫然前行的生活中,渴望著切實握住點什麼的、一種具體又聚焦的事物。
普通人小時候被家長安排去奧數班,又或是學一門樂器、學下棋,行為中多少有些「望子成龍」的期盼壓力在,純粹出於喜愛的只是少數幸運兒。
這層功利色彩在許多商業性質的成年「興趣班」上也依舊延續。
瑜伽課、普拉提課的傳單常常渲染身材焦慮,網紅健身房直接把「適合拍照」寫進場地特色中;
成人吉他課許諾著學完後一定會彈《告白氣球》、便於裝腔或文藝表白,但到最後可能只會這一首,最多再加首《小星星》。
充滿打量與審視、物慾標籤化的社交網絡中,許多「興趣」早已與興趣無關,而是一種攀爬鄙視鏈的工具。
大城市裡動輒數千的高昂課程費用,也讓普通人很難徹底平常心地對待那門興趣,容易在潛意識裡催促自己好好學、不能虧了。
然而夜校的存在,卻巧妙地跳出了這種時刻焦慮、時刻害怕失去的社會情緒。
它足夠便宜,便宜到無法衍生出什麼攀比鏈條。
又足夠具體,就是一門又一門實實在在的手藝,學到了就是自己的了,區別於如今無處不在的未來會不會被AI替代、被行業淘汰的虛泛恐懼。
同時又足夠遠離功利化的「實用主義」,沒人指望你學了幾節木器或皮具課後就必須用它賺錢。
甚至「學校課堂」這個形式本身對於許多人而言就有著一定象徵意義。
象徵著一方遠離社會複雜規則侵入、只需專注一件事的固定空間。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夜校這一形式。
我相信有相當多的打工人在下班後只想回家癱倒,沒有額外的文化體力再去搭地鐵趕赴夜校。
很多人深夜還沒下班(比如我),哪裡趕得上七八點的夜校課程。
但或許,所有人都需要夜校這樣的線下空間或者時間——
讓人能切實地觸摸到自己的生活,精力用於去成為期待中的自己,而不是永遠在追趕著外界的標準。
打工人下班沖向夜校,全國網友羨慕哭了。更多神仙課程,點擊視頻看看吧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速速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