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緬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為何4次出征都被緬軍打敗?

2024-01-05     千年史館

原標題:清緬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為何4次出征都被緬軍打敗?

清緬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為何4次出征都被緬軍打敗?

1762年,緬甸的貢榜王朝派遣大軍2000餘人,公然越境入侵我國孟定和耿馬兩地,就此拉開了清緬戰爭的序幕,此時的緬甸已經實現了一統,兵力強盛,先後滅掉了寮國、克撣邦等地,占據中南半島的一半。

而清朝此時也是中國的乾隆時期,剛剛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按照乾隆的話來說,此時的大清朝處於全盛時期,陸地領土面積也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帝國,而清朝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雖然有很多已經沉迷聲色當中了,但是軍隊的整體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在經歷了準噶爾的實戰之後,也是屬於清朝的精銳部隊。

第一次戰爭,因為準噶爾的原因,乾隆並沒有派遣中央部隊,所以1762年第一次戰爭,主要以雲貴總督劉藻率領的地方部隊進行自衛反擊為主,但是劉藻率領的3000人中了緬軍的埋伏,傷亡600餘人,慘敗而歸。

而乾隆也是極其震怒,因為在他的認知當中,緬甸只是一個小國,只要天兵一到,就會望風而降,在革查了劉藻之後,乾隆任用了楊應琚為雲貴總督,率軍兩萬,號稱50萬,大舉進攻緬甸。

但是形式卻沒有想乾隆想像的那樣望風而降,一開始,因為緬甸的主力部隊放在了暹羅,所以清軍進軍極其順利,但是隨著緬甸反應過來之後,調集重兵進行夾擊,以及騷擾清軍後勤補給,最終清軍先敗於鐵壁關,隨後又被緬甸攻入雲南境內,第二次戰爭,依舊以清軍失敗告終。

而不甘心的乾隆還是發動了第三次戰爭,這一次他派出了兩萬八旗精銳,而主帥更是在平定準噶爾當中,立下了大功的明瑞,明瑞進軍也非常的順利,但是因為氣候的原因,八旗軍非戰鬥減員的情況非常的嚴重。

而且緬甸使用的火器是最新式的燧發槍,而清朝的八旗主要以騎兵為主,而火器是相對落後的火繩槍,而在燧發槍的打擊之下,北路大軍主將額爾登額率軍私自撤回了國內,導致了明瑞有些孤軍深入,但是最終還是攻克了緬甸首都附近的重鎮蠻結,此時的清軍已經不具備繼續作戰的能力了,但是明瑞依舊選擇了朝緬甸首都阿瓦進軍,最終3萬清軍全軍覆沒,明瑞自盡身亡,第三次清緬戰爭結束。

在吸取了教訓之後,乾隆決定發起第四次戰爭,這一次他準備水路兩軍齊頭並進,雙方各有勝負,緬甸國內也發生了政變,雙方打得都是精疲力盡,最終雙方主帥在沒有請示國內的情況之下,進行了和談,雙方政府也就此認可,看上去打了個平手,但是實際上還是清朝吃了虧,當然,也使得緬甸徹底失去了稱霸中南半島的機會。

清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對軍情的不了解,主觀認為緬甸是個弱小的國家,其次就是主帥在戰術上面的冒進,後勤的補給也困難,再加上清軍的武器裝備其實已經落後,所以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了清軍的失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55983f64b5cc9033a750d81b16ca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