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日前在海南開標。從2019年「4+7」集采試點擴圍開始,截至目前,國家已經開展8批333種藥品、3批4類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平均降價幅度分別超過50%、80%。據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疊加地方聯盟集采,已累計降低藥耗費用超4000億元。
持續擠出藥品耗材
虛高價格「水分」
截至2023年2月28日,冠脈支架集采接續採購已完成17.85萬個冠脈支架產品採購,占約定採購總量的10.3%。這是高值醫用耗材集採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開展接續工作的首次探索。
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集中採購組組長高雪介紹,此次接續採購中選價格總體保持平穩,平均中選支架價格為770元左右,中選產品增加4種。
「相較於上一輪採購,這次續采的冠脈支架品種更加豐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楊偉憲說,除了降價「福利」外,集采根據臨床需求及時進行產品更新換代,這也為患者和臨床提供更多選擇。
讓患者的醫藥負擔降下來——從高達萬元直降至千元以內,集采冠脈支架為百姓「減負」從這組數據中可見一斑:2021年和2022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共使用約3.8萬個冠脈支架,為患者減輕負擔約4.8億元。
除了大幅降價的耗材類集采,多品類的藥品集采也為患者減輕不少負擔。
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主任楊清說,心臟病和高血壓人群數量龐大,且患者需常年用藥。當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和常見病用藥被納入集采,隨著多批次集采結果相繼落地執行,相關費用大幅下降,患者負擔減輕。
2022年年末,涉及31個治療類別的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結果在江蘇、福建、內蒙古等省份落地。
為更多企業有效競爭
培育「良性土壤」
從第二批藥品集采擬中選企業77家擴大至第三批集采的125家,到第四批集采企業擬中選比例創歷史新高,再到後續多批次集采企業中選率穩定在70%以上,隨著集采政策不斷完善,放寬競爭格局、適當保持競爭率正為更多企業提供良性競爭環境。
——「帶量」提升企業參與集采意願
「帶量」是推進集采的核心環節。國家組織冠脈支架接續採購中,全國3696家醫療機構參與採購、協議採購量約178萬個,分別較上一輪集采增加40%與30%。
實實在在的市場份額為企業「以價博量」提供更多動力。在這次冠脈支架接續採購中,賽諾醫療科學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兩款產品被納入集采,此前公司冠脈支架一年發貨量為2萬個,接續集采中標後2023年第一季度已出貨4萬個。
——集采規則更加注重效率與公平
最新批次藥品集采提高了入選範圍品種數量,同時採取「一主雙備」,即一個主要供應商,兩個備選供應商,這將進一步保障集採藥品供應,也讓更多企業能夠參與集采。
此外,通過設立集采觸發機制、採購支付款項提前預付、規範藥品流通環節等,國家集採在推進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舉措,推動集采常態化、制度化。
為醫藥產業發展
帶來「鲶魚效應」
集采正成為推動企業、醫院、醫藥行業改革的重要一環。有專家表示,「以量換價」意味著參與集采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將促進醫藥企業降低成本、穩定供給、研發創新等。
「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對醫藥行業產生正面導向作用,促進產業分工更明確,加快產業分類和轉型。」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丁錦希表示,仿製能力強、且有規模生產能力的藥企可以做快速仿製;對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來說,則是促進它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創新研發之中。
降價只是第一步,用得上才是關鍵。醫保部門多措並舉,採取簽署購銷合同、明確年度約定採購量、完善「雙通道」供應保障機制等,保證老百姓能及時用上集采產品。
根據此前國家醫保局印發的文件,集采覆蓋面將持續擴大,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採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高值醫用耗材將進一步聚焦心內科、骨科等重點產品,改革紅利將持續惠及更多人群。(據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