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el女士的人間「繆斯」

2019-08-22     鳳凰藝術

原標題:年輕時去過的地方,將影響我們一生

日新月異的速度砌出城市的浮華,而十年如一日的舊日美,是古老歐洲獨特的迷人之處。

站在大西洋海灘的灰藍色天空下,見證的是詩人和小說家讚嘆過的Anglo-Norman黃金時期;或是去畢卡索曾流連的海灘,女孩和100年前的貴族淑女們一樣自在地曬著日光浴;又或是登上Chanel女士曾坐過的貢多拉遊歷水城,兩岸不曾消退的巴洛克風光是她美妙的靈感來源。

或許Chanel女士自己也沒有想到,年輕時去過的諾曼第鄉村桃花源,巴斯克海岸的度假勝地和名滿天下的水城,會對自己的一生和後世的時尚世界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些或短或長的逗留,承載著關於邂逅、成長和情感的旅行故事,也令今天的我們心馳神往。

杜維埃 | DEAUVILLE

1912年 開設Chanel第一間服飾店

20世紀初,杜維埃海邊(攝影:Jacques-Henri Lartigue)

1912年的杜維埃在世紀之交迎來了「美好年代」。作為「鮮花盛開海岸的閃耀明珠」,距離巴黎不過兩小時車程的杜維埃名流雲集,歌舞昇平。

俄羅斯的頂級芭蕾團在這裡演出,年輕男孩們在海風中用帆船來征服諾曼第,才華橫溢的畫家、攝影師、小說家和時裝設計師也都聚集在這片仿佛來自印象派畫家筆下的海灘上。誰也沒有意識到,改變世界的戰爭和革命正在緩緩迫近。

杜維埃海邊的女孩們(攝影:Robert Capa)

那一年,29歲的Gabrielle Chanel跟著卡柏男孩來到了杜維埃。諾曼第晴空下來自大西洋的輕柔海風吹起了她的裙裾,但海灘上嬉水的卻儘是穿著累贅胸衣和裙飾、動作笨拙的上流女孩。看著眼前的奇特場景,年輕的Gabrielle清楚地預感到變革一觸即發。

1930年,Gabrielle Chanel在杜維埃

變化從她自己開始,她剪短了淑女標配的長髮,在日光浴中把皮膚曬成了前衛的古銅色,借來舒適的馬球運動員上衣在海灘漫步。

Gabrielle Chanel與卡柏男孩在香奈兒杜維埃精品店門前

但這只是剛剛開始:三年前,她在巴黎的康朋街21號開設了女帽店 「Chanel Modes」,現在,她決定在這處時髦的海濱城市開設自己的第一家服飾店,給杜維埃的女士們帶來更輕盈舒適、更適合海灘度假的服裝。

香奈兒精品店(Léon Fauret繪),發表於《FEMINA》雜誌,1913年9月1日

她的靈感就來自杜維埃目之所及的一切:水手身上的條紋衫、馬球服上的jersey針織面料、卡柏男孩的外套……這些簡潔優雅而實用的男裝啟發了她的設計,也給女裝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Gabrielle Chanel在杜維埃

也正是在法國杜維埃的貢多-畢宏街,Gabrielle Chanel用靈感來自男裝的運動時尚嶄露頭角,成為那個「十九世紀服裝風格的終結天使」。

比亞利茲 | BIARRITZ

1915年 開設Chanel第一間個人品牌時裝屋

《1918年在比亞利茲的泳客》, 1918 by Pablo Picasso

1918年,畢卡索和俄羅斯舞蹈家柯克洛娃來到法國和西班牙交界的巴斯克海岸度蜜月。比亞利茲時髦自由的海灘風光給這位印象派畫家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不同於當時西班牙國內強調保守得體的淑女服飾,在這裡,法國女孩穿著自在的泳裝享受日光,或是在海里游泳。在這片蔓延著自由因子的海灘上,畢卡索創作出了《1918年在比亞利茲的泳客》。

20世紀初的比亞利茲海邊,攝影:Robert Capa

上世紀第二個十年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名字和比亞利茲產生了聯繫。1915年,卡柏男孩帶著Gabrielle Chanel來這裡度假。比亞利茲是那個年代的避世「理想國」,巴斯克海岸不僅氣候溫暖,也因為靠近中立國西班牙而與戰火絕緣。

20世紀初的比亞利茲海邊,攝影:Robert Capa

在這裡,Gabrielle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瀟洒生活,並結識了許多從法國和俄羅斯流亡而來的貴族年輕人。他們在比亞利茲的豪華別墅里舉辦數不清的派對,毫不避諱地談論局勢、藝術和文學,或者在賭場裡盡情揮霍,與體育名宿一起打高爾夫球…… 比亞利茲以外的世界,仿佛都被他們暫時拋下了。

1920年,Gabrielle Chanel在比亞利茲 / Gabrielle Chanel與卡柏男孩在比亞利茲海邊

但Gabrielle Chanel比所有人都更清醒一點。她看準了比亞利茲得天獨厚的商業環境,在卡柏男孩和狄米崔大公等友人的支持下,決定在這裡開設季節限定精品店,推出和巴黎同步的完整服裝配飾系列。

1931年,香奈兒比亞利茲精品店

Chanel第一間個人品牌時裝屋的地點,就選在臨近賭場、豪華酒店和沙灘的一幢19世紀的別墅里,很快,巴斯克海岸享受假日的富裕階層都被Chanel簡潔優雅的時裝吸引了過來,就連西班牙王妃也成為了Chanel的客戶。Chanel的時裝帝國,在這處比亞利茲的宅邸里冉冉升起。

1928年,比亞利茲,身穿jersey針織套裝的Gabrielle Chanel

威尼斯 | VENICE

1920年 藝術讓Chanel重獲新生

1936年,Gabrielle Chanel在魯西·塞特的遊艇上遊覽威尼斯(攝影:V.H. Grandpierre)

正當Gabrielle Chanel擴張時裝版圖時,她迎來了最黑暗的時刻:卡柏男孩,她的一生摯愛,在1919年因車禍去世。而為了讓她走出痛失至愛的心情,她的藝術家朋友米西亞和荷西·馬利亞·塞特夫婦邀請她來到威尼斯——正是那個處處有動人故事的義大利水城,那個能撫平一切傷痛的「平安城邦」。

威尼斯街頭(攝影:Marc De Tollenaere)

在寧謐莊嚴的教堂和絢美壯麗的古蹟中,在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塞、提耶波羅等威尼斯畫家的傳世之作中,在水城仿佛迷宮般的窄街小巷和流淌不息的流水中。

Gabrielle Chanel漸漸忘記了曾經揮之不去的陰霾,看到了這個迷人城市多形態的美:藍中透綠的運河,優雅迷人的麗都島海灘,還有金碧輝煌的聖馬可大教堂。拜占庭帝國的遺蹟和東西方交匯的文化遺產,賦予了威尼斯這抹壯麗色彩。

威尼斯街頭(攝影:Steve McCurry)

作為巴洛克與浪漫主義美學之都,威尼斯不僅是Gabrielle Chanel最愛的城市,也是她重要的靈感來源。

1937年,Gabrielle Chanel與舞蹈家Serge Lifar在威尼斯

她創作的多彩華麗「服飾珠寶」,模仿了威尼斯常見的馬賽克鑲嵌畫和拜占庭式祭壇的寶石裝飾;錘鍛黃金鑲嵌明麗蛋面寶石的作品則是受到宗教聖物法器的啟發;而出現在Chanel鈕扣、胸針和項鍊中的獅子元素,也與威尼斯守護神聖馬飛獅不謀而合;甚至在她巴黎寓所的每個房間中,都可以見到鏡子、水晶、金色木料等華麗裝飾。

Gabrielle Chanel的巴黎寓所

威尼斯是她的重生之地,而在Gabrielle Chanel之後的歲月里,威尼斯也從未遠離。

Chanel第四代專屬調香師奧利維耶·波巨 相比度假勝地的現實模樣,我更喜歡都市人對周末鄉野小憩的美好想像。我想描繪的並不是諾曼第遠郊如今的景色,而是漫步於茂草間的那份希冀。

從Gabrielle Chanel最喜愛的這三處度假勝地汲取靈感,Chanel第四代專屬調香師奧利維耶·波巨與香奈兒香水實驗室,創作了清新而感性的「香奈兒之水」系列。從杜維埃、比亞利茲到威尼斯,每一瓶香水都用不同的清新氣味,「復刻」了Chanel曾經歷過的美麗時光。

(圖片來源於 Voicer)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M3uWwBJleJMoPMBu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