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電影改編的真實事件,是否都打動了你?

2022-10-08     深度文娛

原標題:那些被電影改編的真實事件,是否都打動了你?

「外交人員看萬里歸途哽咽了,電影《萬里歸途》真實還原了撤僑幕後的驚險和不易。」

——這是電影《萬里歸途》上映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微博上轉發的一條外交人員觀看電影時的反饋。電影《萬里歸途》根據真實撤僑事件改編,講述了因北非某國內戰,中國同胞滯留,中國外交官面對複雜的局勢,歷經萬險帶同胞回國的撤僑故事。

其實,細數今年國慶檔,你會發現其中好幾部影片都有一個相似屬性,那就是改編自真實故事。另一部國慶檔《平凡英雄》則根據「救助和田斷臂男孩」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通過這一事件,呈現了各行各業的人們全力以赴救助一名素不相識孩子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跡;而《鋼鐵意志》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將孟泰、王崇倫等真實楷模的故事予以講述……

當下,在電影相關題材中,「真實事件改編」成為了國產主流電影的很重要的組成,而它們之中又因真實事件的堅實文本基礎,大多都能獲得較好的口碑,那麼近些年,我們經歷的那些真實故事,它們又是如何被改編成電影的呢?

楷模人物,時代之光

《中國機長》——改編自2018年川航3U8633備降事件

如果時刻關注新聞的朋友,一定會記得2018年5月14日早上,新聞頭條上始終掛著的那條信息:從重慶飛行至拉薩的川航3U8633次客機失聯。慶幸的是,失聯不久飛機成功備降至成都雙流機場,可是就是這失聯的短短34分鐘,卻見證了一次飛行的奇蹟。

飛機備降之後,人們才得知,川航3U8633的飛機駕駛艙在高空突然遭遇右座前擋風玻璃破裂脫落,導致機艙內失壓,而面對極大可能機毀人亡的危境,機長劉傳健靠著驚人的毅力與成年累月的飛行經驗,正確的操作,最終將飛機成功迫降,挽救了乘務員在內的128個生命。

事後,在對這次飛機事故進行模擬實驗時,10次模擬均是墜機失敗的結果,而機長劉傳健的故事也被大眾所知曉——他英雄般的操作,讓歐洲空客公司調整了飛行手冊,將他的操作設計為規範流程。

英雄機長的故事很快被近年來擅長拍攝新主流影片的博納影業看中,在極短的時間內改編成了電影作品,硬漢張涵予眾望所歸飾演機長劉傳健。2019年國慶,在事件過去一年半後,影片正式上映,劉傳健還出席了電影發布會,最終電影獲得了28.66億的票房。

而在新聞上再次見到劉傳建,則是在2020年初,運送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20餘名醫護人員及相關物資的航班上,他主動申請執飛,擔任此次航班的機長。

《中國醫生》——改編自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事跡

2020年8月,人民大會堂中,「人民英雄」張定宇接受了屬於自己的榮譽。這一年的春天,他與新冠疫情展開了殊死搏鬥——當時,面對這種從未見過的病毒,他帶領醫院的醫生攻堅克難,在最短的時間內,搶救了最多的生命。

在身負重任之際,他還隱瞞了自己也是一名漸凍症患者的事情。他擁有作為傳染病學醫生的專業性,更擁有作為一名醫生的使命感,即便妻子感染住院,他也沒有時間去病床看一眼,即便因病腿腳不便,但他仍舊親自奔走,勸說病人家屬捐獻遺體解剖研究病毒……

2021年7月9日,由他的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中國醫生》上映,博納延續了「中國」系列,主角仍舊是張涵予,影片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面對新冠疫情時,我們無法接觸到的更核心的救治場面,讓我們對新冠時期的醫護人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通過對張定宇這個原型人物的深入描繪,還原了一個個承擔著生命危險,但仍舊戰鬥在一線的中國醫生最真實的一面。

《穿過寒冬擁抱你》——改編自被稱為「生命擺渡人」的抗疫英雄汪勇事跡

新冠疫情無疑是近兩年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大事件,因此也湧現出許多改編自抗疫故事的影片,其中《穿過寒冬擁抱你》尤為特別。它一開始其實想改編抗疫鬥爭中湧現出的快遞小哥汪勇的故事,可是經過實際採訪了解之後,汪勇的故事缺乏戲劇性,因此對劇本進行了升級,在保留汪勇原型的故事之際,加入更多與汪勇一樣的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構建出一幅抗疫群像畫卷。

汪勇在微博上的名字叫「汪勇-組局人」,因為在他看來,他並不是「英雄」,而是一個組局人——在疫情最兇險的那段時間,他義務接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協調推動網約車企業參與接送醫護人員、協調共享單車企業在醫院周邊投放單車、自行募集資金為醫護人員提供泡麵、「掃街」找餐館爭取有關部門餐食供應、快速搭建起應急餐食免費配送備用網絡……

汪勇做了許許多多瑣碎而簡單的工作,看起來並不「偉大」,甚至對於編劇來說沒有可改編的戲劇張力,但是他在這期間彰顯出的管理能力、統籌能力,以及作為一名普通人的責任感、使命感都讓人感動。2020年2月19日,汪勇接到了單位復工的通知。因為疫情中的突出表現,工作近6年的他連升3級,從一名快遞小哥升職為分部經理,這在順豐歷史上從未有過。

2021年12月,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上映,汪勇來到發布會現場,與飾演他的演員黃渤進行了有愛的互動,也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這名普通的快遞員,感知到了來自陌生人、平凡人的最無私的愛。

社會新聞,凸顯人心

《失孤》——改編自郭剛堂騎行40萬公里尋子事跡

2021年7月13日,劉德華通過媒體發布了一則視頻,原來由他主演的2015年上映的影片《失孤》原型人物郭剛堂經過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國家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1997年被拐的兒子。

郭剛堂的故事被大眾知曉時,他已經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尋找兒子十多年了。導演彭三源原本只是一名編劇,在得知他的故事後,大為震撼,因此決定將他的故事改編。她找到了當時的電影圈頭部製片公司華誼,希望能得到支持,而她也大膽地提出了讓劉德華飾演尋子父親這一角色。

華仔在拿到劇本,又了解了原型人物故事之後,決定出演——這也是劉德華第一次飾演中國農民角色,最後當他穿著農民工服裝出現在片場時,幾乎沒人能認出他。值得慶幸的是,影片在上映時的高調宣傳,讓郭剛堂的故事又一次進入到了觀眾視野,而通過電影的上映,郭剛堂被廣大人民所熟知,這對他尋找孩子有著很大的幫助。

2021年,電影上映六年後,郭剛堂終於找到了兒子。12月份,另一部打拐影片《親愛的》中張譯所飾演的角色原型人物孫海洋也找到了自己被拐多年的兒子,兩位因「尋子」而相識的男人,似乎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而未來,他們要利用自己所累積的經驗,幫助更多的「失孤」家庭找到孩子!

《我不是藥神》——根據為救人購買印度仿製藥的「藥俠」陸勇事跡改編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雖然創辦企業自己積攢了一些財富,但是為了治病購買昂貴的「救命藥」,也讓他經濟上開始逐漸承擔不起,而此刻他在印度發現了「救命藥」的仿製版,價格低了不少,而且藥效並不會打折扣。

為自己,也為幫助病友,他開始從印度購買這種仿製藥物。然而,2014年因涉嫌販賣「假藥」,陸勇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法院對這起案件「撤回起訴」。陸勇免去了一場牢獄之災。

2018年,由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將他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良好的口碑與感人至深的劇情,獲得了觀眾高評價,也讓影片一路高歌,票房破30億元大關。最值得開心的是,陸勇的事跡讓國家注意到了許多小眾病患者高昂的醫藥費這一民生問題。

據了解,通過國家醫保目錄談判,2018、2019、2020年分別談判納入17個、70個和96個藥品,價格降幅分別為56.7%、60.7%、50.64%,均達到一半以上。影片中那瓶維持眾人生命治療的抗癌藥「格列衛」,2018年以前,一個月的藥費要2萬元,而現在原研藥和仿製藥都納入到醫保報銷中,每月只需要幾百元。

如今的陸勇手機里的購藥群,早已經變成了病友之間問候、健身打卡的交流群。當疾病變得有藥可治,百姓能夠負擔得起時,更多人開始像陸勇一樣回歸到正常的生活。

《解救吾先生》——改編自吳若甫綁架案

2004年2月3日凌晨2點多,演員吳若甫從朝陽區某酒吧出來,被突然出現的幾個陌生男子攔住,他們自稱是警察,給吳若甫戴上手銬,被按進一輛汽車中消失在夜裡。之後,吳若甫的朋友打電話報警,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會同朝陽分局立即組成了專案組,開始了「解救吳先生」。

2004年2月3日中午,犯罪嫌疑人打來電話,索要200萬元贖金。而北京警方也已經展開了拉網式搜索,終於在晚上7點發現了綁架團伙的蹤跡,隨即抓獲了綁架團伙的主要策劃人,而後根據對其多輪審問,犯罪嫌疑人終於帶領警方找到了被關押的吳若甫,吳先生被解救成功!

2015年,導演丁晟將這起綁架案改編成電影《解救吾先生》,影片還原了綁架案的諸多細節,再現了當年驚心動魄的23小時。值得關注的是,事件原型人物演員吳若甫也參演了影片,飾演一名警察,這也讓影片充滿了傳奇色彩。

影片中,人質的成功解救除了警方的全力追查之外,也在於劉德華飾演的主角與綁匪在心理上的博弈,自救之際,也積極為警方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影片上映後,因真實的描繪、演員的精湛演技,獲得了較高的口碑,也成就了反派王千源的教科書般的表演。

傳奇人生,勵志演繹

《媽媽的神奇小子》《12秒58》——改編自殘奧會冠軍蘇樺偉的真實經歷

東京奧運會上,蘇神蘇炳添創造了中國人的歷史,成為了亞洲之光。其實,在他的心中還有另一個蘇神,那就是殘疾人運動員——蘇樺偉。

1981年出生的蘇樺偉,因小時候患病造成終身殘疾,但是他的母親從未放棄過他,並通過田徑教練發掘出了他跑步的天賦。蘇樺偉曾參加過4屆殘奧會,拿下過6金3銀3銅。同時,他也是目前男子100、200米T36級殘疾人世界紀錄保持者。

早在2008年就有一部根據他的事跡改編的電影叫《12秒58》上映,蘇樺偉還在片中飾演了自己。2021年,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又一次將這位偉大的運動員的事跡改編成電影,不過此次不僅聚焦蘇樺偉,還聚焦了他的母親。可以說,蘇樺偉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離不開這位偉大母親的支持——面對擁有殘疾的兒子,她的付出遠比常人更多。

2022年,影片提名8項香港電影金像獎,足以見其令人動容的演繹。蘇樺偉的經歷曾震撼了全香港,不僅因為他的勵志人生,更在於他的人生態度,2008年北京殘奧會獲得金牌之後,他曾說:「2008年在四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遭遇了不幸,希望他們可以看到這部影片,希望他們不但要繼續活下去,還要活得精彩,因為這就是人生。」

《滾蛋吧,腫瘤君》——改編自抗癌漫畫家熊頓的故事

「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剛起床走到房門口就轟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並且……全裸!」這是漫畫《滾蛋吧,腫瘤君》的第一句話,一個活潑的、幽默的、自嘲又自信的女孩躍然紙上。這也是漫畫家熊頓的真實經歷,這一天,她得知自己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醫院治療的過程中,她將個人的抗癌經歷畫成漫畫發表在網上,她將在治療室內進行化療、吃藥的種種經歷用幽默的筆觸呈現,也細心捕捉了來自父母、親人、朋友的關懷和生活中的點滴感動。2012年,與癌症抗爭一年多的熊頓還是離開了,但是她笑對腫瘤的故事卻始終鼓勵著更多的病人,趕走陰霾。

2015年,她的經歷被拍攝成了電影《滾蛋吧,腫瘤君》。與許多抗癌題材不同,《滾蛋吧,腫瘤君》的氛圍是輕鬆而感人的,女主角熊頓是個天馬行空,大大咧咧又充滿幻想的角色,她將灰色的治療過程,渲染成了彩色,用最後的時間,給予了每個人最大的歡樂和安慰。憑藉笑中帶淚的劇情,影片大受歡迎,女主角白百何更是獲得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

如果說一部電影什麼最能打動觀眾,相信很多人會回答:真實。確實,從真實故事中取材的影片總有一種真實的力量,賦予人物與劇情更多的魅力,而影片演繹的不僅是某一地方的一個人,某一件事,更多的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因為感同身受,所以觸動人心。我們也期待更多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上映,因為這樣的影片,更見天地、見社會、見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afe944d7237b6170fa025410707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