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大會》:於創新舞台見青春樣態 依時代擔當詠大醫大愛

2023-12-24     深度文娛

原標題:《中國中醫藥大會》:於創新舞台見青春樣態 依時代擔當詠大醫大愛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文化的故事怎麼講述?「望聞問切」的技藝能被年輕人「玩」出怎樣的新花樣?中醫藥典籍與古今大醫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古老而傳統的中醫藥文化與當代青年之間又能碰撞煥發出怎樣的時代光彩?答案或許可以通過近期總台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文化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一探究竟。

三重創新打造新奇體驗場

讓中醫藥文化有趣吸睛

「精彩」是眾多年輕人看完《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一期後最直觀的感受。這種認可主要來源於節目三個層面的創新:

一是內容設置上的創新。以「思想+藝術+技術」為核心創作理念,《中國中醫藥大會》共分為11期,一期一主題,節目按照中醫藥的歷史發展脈絡,以中醫藥為人類貢獻的科學價值和文化特點進行內容架構、布局謀篇,創新運用多機位AR虛擬植入技術,通過開啟「寶葫蘆」打開中醫藥的神秘寶藏,用一場視聽饕餮大秀、一個中醫技法展示、一個創新成果呈現、一場跨界對談以及一段故事演繹,將中醫藥文化、前沿科技和人文思考,用藝術表達進行多元化呈現。

二是舞台設計上的創新。在《中國中醫藥大會》的舞台上,多維電視化語言讓觀眾對於中醫藥文化的理解更為直觀具象。

在第一期節目「醫攬芳華」環節,舞者張傲月帶來的創意舞蹈秀,是「以樂為藥」創意潮流的中醫藥主題創演大秀;節目中核心舞台則是首次運用360°旋轉舞台,構建守正舞台+中心舞台+創新舞台的三合一表達空間,全景展現中醫技法的精妙傳承;在醫承有道·演繹傳環節,更是通過一人分飾兩角的劇式演繹,故事化呈現古今大醫共話醫德隔空致敬的感人場景……

這些創新舉措都將中醫藥文化傳統之美與當代極致美學、視覺技術相融合,為觀眾打造出一個夢幻感交疊的體驗空間,讓數千年前中醫藥的故事 「重現」在眼前。

三是敘事手法上的創新。對於年輕觀眾而言,吸引其追更一檔文化節目,不僅要滿足其視覺上的愉悅需求,內容中連綿不絕的「新奇感」衝擊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首期節目,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扁鵲脈學診法」傳承人齊向華來到節目現場,節目組用一根鋼絲連接鋼琴琴弦,讓機械臂以不同的力度敲擊琴鍵。齊老師戴著耳機,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僅憑三根手指感受鋼絲線的振動,並將振動幅度由弱到強進行排序,齊老師竟然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引得嘉賓、觀眾滿堂喝彩。

此外,中醫四診技藝更是輔助應用於中國空間站,為航天員們在特定的外太空環境下進行綜合健康測評。《中國中醫藥大會》通過高度提煉中醫藥文化中「最有趣+最實用+最吸睛」的內容,為觀眾打造出一個超沉浸式的體驗場,讓觀眾真正走進中醫藥文化,在一個又一個的新奇體驗中,感受中醫藥歷史的真實性和豐富性。

跨越千年的歷史「一揖」

大醫精神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近期,不少網友的朋友圈被人民日報一篇標題為《專家號,一元錢!大先生,「瓜真切」》的文章刷了屏,一舉將川西小城天全縣79歲的老中醫陳懷炯送入公眾視野,每天早晨5點準時坐診、退休後仍然堅持每天出診7個小時,挂號費低至1元,最大限度減輕患者負擔,老先生身上「懸壺濟世、仁愛無疆」的大醫精神讓無數網友肅然起敬!

這份敬意也從手機端延展至了大螢幕,陳懷炯的故事被搬上了《中國中醫藥大會》的舞台,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大先生」陳懷炯與古代大醫扁鵲開啟了一場穿越歷史的傳承與奔赴。

在一片星火璀璨中,扁鵲顫巍著雙手從腰間解下伴隨自己一生的藥葫蘆,將它鄭重交付給身著現代醫護服的陳懷炯醫生,而陳醫生鄭重接過這「藥葫蘆」,也似接下了千斤重擔。

在《中國中醫藥大會》的舞台上,二人拱手作揖,於星光熠熠中完成了跨越千年的深深一拜,這一拜是先賢醫者對後輩的殷殷重託,也是當代醫者對前輩嘔心瀝血、經驗積累的感激與敬重,更是古往今來萬千醫者致力於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踐諾。

「當天下仁德之醫共習之,吾道不孤必有鄰」,聽著這鏗鏘有力的誓言,激動的又何止兩位穿越歷史相見的良醫?更有熒幕前千千萬萬的觀眾,中醫藥技藝與大醫精神傳承的種子就這樣播撒開去。

我國的中醫藥學是一門歷久彌新的古代科學,其記錄了一代代中國人對抗疾病的經驗與方法,也承載著我們對於自然與生命的探索與追問,但也正因其知識系統的龐雜以及學科的紛繁多樣曾讓普通大眾望而卻步。

然而可喜的是,在《中國中醫藥大會》的舞台上,通過對中醫藥文化的青春化表達,觀眾不僅能夠看到一代又一代中醫人的努力,看到當代青年對於中醫藥文化發展傳承的擔當,更能看到中醫藥文化此後更為壯闊的發展路徑。

在首期節目「醫見匠心」環節展示四診合參法時,在120秒內依據舌診、脈診、問診所得信息,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三位年輕醫生就能判斷出舞台上的盲盒中工作人員的身體特徵,乃至大致的生活習慣,據此實時生成的數字成像與真人進行對比,現場嘉賓與觀眾均對三位醫生精湛的專業技能心悅誠服,更是驚呼讚嘆四診合參中醫技法的精妙。

當古老的文化瑰寶遇上胸懷萬千志的當代青年們,勢必會讓中醫藥文化的「老根」發好「新芽」,迸發出更具生機、更為璀璨的奪目光彩,就像中醫大家扁鵲與陳懷炯老先生所演繹的那樣,「扁鵲,是一人,是一群人,是生生不息的大醫之魂」。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總台講好中國故事的新時代創作擔當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的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作為總台首檔向全世界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大型文化節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在《中國中醫藥大會》啟播儀式上表示,《中國中醫藥大會》將通過生動展示燦若星河的名醫大家、傳承智慧的經典醫技、嘆為觀止的非遺技藝、融合發展的前沿科技,深度解碼中華文明,為全世界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打開了窗口。

在經歷了傳統文化類節目百花齊放之後,《中國中醫藥大會》或許為此類節目的守正創新提供了一條新的創作思路,那就是不一味地灌輸,而是側重於激發興趣。不管是節目中對於《黃帝內經》等醫藥經典的解讀還是扁鵲與陳懷炯的古今對話,都是通過梳理中醫藥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引導觀眾「知來路」,並充分展現其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深思其在新時代的發展與應用,從而「明去路」,有效幫助觀眾更全面深刻理解中國的中醫藥文化。

博觀約取,紮根人民,關切時代,立足細節,守正創新……《中國中醫藥大會》用品質和實力搭建出一個中醫藥文化傳播與傳承的舞台空間,通過多種表達方式帶動觀眾關注中醫藥、愛好中醫藥,甚至自發學習中醫藥文化的熱情,在探尋千年醫脈,致敬古今大醫的主旨立意中實現古今相照與精神傳承,讓世界各國觀眾在深刻領略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的同時,傳遞出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養生知識,讓更多人受益於中醫藥的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63891d30ce94495dfd172c76822de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