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絕望到希望,男子被江水捲走18小時後獲救

2024-07-25   江西衛視

從絕望到希望從被困到發現再到營救21歲的張銳經歷了人生中最驚險最害怕最難忘的18小時張銳說:「要是沒有被發現, 後果難以想像。」

7月23日晚,下班回家的張美艷發現兒子張銳不在家,於是撥打了張銳的電話,可一直無人接聽。想到孩子最近總是游泳,於是來到防汛碼頭,沿著江邊尋找,只找到張銳的衣服和鞋子。

看到兒子的衣服以及對著江面哭泣不止的妻子,張華明立即報了警。「通過調取監控,發現傍晚時分,6點多鐘,孩子在防汛碼頭這邊游泳,之後就找不到上岸的畫面。」

這時,張華明的心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還請了藍天救援隊在附近水域搜尋。

防汛碼頭旁,停泊著大型水上應急救援工程船「中國應急·九江號」。「23日晚上,我接到信息,說有人在附近游泳,但找不到人了。」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水上搶險救援大隊負責人李海權連夜趕到防汛碼頭,組織人員和藍天救援隊隊員一起搜尋。

「一直搜尋到凌晨2點多鐘,沒有找到。」張華明告訴記者,搜尋過程中,他的妻子數次哭到暈厥。

7月24日一早,張華明夫妻又繼續沿著長江岸邊搜尋。「哪怕只有一絲可能,也要找下去。」

微弱的求救聲

在附近水域沒有搜尋到人,李海權沒有回家,而是回到「中國應急·九江號」。「我晚上幾乎沒睡,一直在分析這附近的水流情況。」

李海權是一名退役軍人,從小在江邊長大,比較熟悉水情。本著對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他一直在想搜尋地點,並主動聯繫了上港集團。

「24日一早,我就趕到防汛碼頭,和李海權一起再次翻看監控。」上港集團九江港務有限公司滾裝碼頭負責人余慧峰告訴記者,他們一起看了一個多小時,決定再到附近水域搜尋。

就在走到引橋處時,李海權突然停住了腳步。「你聽,好像有求救聲。」李海權、余慧峰以及輪機長仔細辨聽,果真聽到非常微弱的求救聲。

李海權迅速返回「中國應急·九江號」,啟動快艇,繞到橋底。發現引橋橋墩與橋面連接處有聲音發出,通過手電筒探照,發現確實有被困人員,且被困在極其狹窄的縫隙里。

「他被困在橋墩與橋面連接處的縫隙里,通過橋面看不到,沿著引橋邊也看不到。」李海權說,得乘坐快艇浮在江面,沿著引橋邊,用手電筒往中間探照,才能看到一點點情況。

經過交流,得知被困人員正是張銳。李海權趕緊詢問張銳身體狀況以及被困環境,及時將情況報告給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支隊長徐麟。

此時,張銳已經被困13小時,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經驗豐富的李海權第一時間將「中國應急·九江號」上的麵包、生理鹽水、救援服等,通過縫隙給了張銳,並不斷安撫張銳的情緒。

多方合力營救

接到信息的徐麟迅速帶領隊員趕往防汛碼頭,通過探查,發現被困位置處於橋底中段,底下水流湍急,且有暗流。

此時,張華明夫妻也從下游搜尋位置趕到了防汛碼頭。「我們到的時候,看到很多救援人員圍著引橋,有應急人員、有消防人員、有公安人員,都在想辦法救我兒子。」

記者趕到時,看到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頂著烈日,在橋面上商量救援方案。於是,記者與救援人員一起登上快艇,通過縫隙了解張銳情況。

救援人員經過多方嘗試,仍然沒有辦法將張銳救出。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銳被困的時間越來越長。

「對於救援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徐麟迅速聯繫深潛隊,想通過水底探查,將張銳從急流中救出。在等待深潛隊的過程中,李海權一直在快艇上關注著張銳的情況。

11時許,深潛隊趕到了現場。沒有片刻耽誤,隊員迅速換上潛水服,通過上游潛入江底探查情況,在探查到張銳被困的具體位置以及江底情況後,立即上岸商量營救方案。

11時45分,2名深潛隊員第二次潛入江底。徐麟、李海權以及水上搶險救援大隊隊員們按照方案,分工明確,有的在快艇上、有的在引橋上,定位、牽繩、喊話……

岸邊,聚集了很多關注此事的市民。

12時33分,被困18小時的張銳成功獲救,並被迅速抬上擔架送往醫院檢查。

在張銳被救出的那一刻,他的母親泣不成聲,一個勁兒向救援人員表示感謝:「謝謝你們,救了我兒子的命!」

16時許,記者聯繫到張銳的救援醫生熊鷹。「患者呼吸、血壓均正常,生命體徵平穩,身上有多處擦傷。」熊醫生說道。

正在輸液的張銳告訴記者,他是在游泳的時候,被急流卷進了橋底縫隙。

市應急管理部門提醒廣大市民

切莫到大江大河等

深水區以及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來源:掌中九江

編輯:陶素寧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好看就讓更多人看到

老規矩,點亮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