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年內申請了5次PR,終於過關!吐血整理這些年的教訓與經驗」

2022-02-23     新加坡眼

原標題:「我7年內申請了5次PR,終於過關!吐血整理這些年的教訓與經驗」

編者按:獲得PR幾乎成了每一個在新加坡長期求學工作、生活的人的目標。有了PR身份,買房、上學、找工作都有很多便利。網傳新加坡PR申請是一門玄學,有人申請了很多次被拒,有人卻一次通過。其中有什麼玄機?怎麼才能提高通過幾率?

《新加坡眼》APP網友「想不出新名字「申請PR七年,近期才剛批准。他給大家分享了多年的心路歷程,一起來了解下是否有值得借鑑的經驗~

09年大學畢業後第一次來到了新加坡。當時被公司外派到新加坡執行項目。那時申請pr很簡單,門檻低。

但當時並沒有打算長期居住。回國後發現自己對新加坡念念不忘。

15年再次回到小坡,開始了我漫長的pr申請之路。

15年第一次申請。當時需要預約去ICA交材料。

幾乎沒聽說有人申請一次就能拿到,因此我沒有很認真地準備資料文件。當時ICA的工作人員對我很無語。隨後我寫了整整一頁紙的澄清,說明什麼資料缺失,稍後會補交。後續我沒補文件,4個月後不出意外收到了第一封拒絕信。當時是EP且是P1,算是准證中的天花板了吧?

(圖源:unsplash)

那次之後就沒有再申請。直到17年換了工作,工作準證也從EP掉到了SP。降級的原因是薪水。薪水和年齡是成正比的,年齡越大要求的薪水越高,這是題外話,懂得都懂。

17年8月開始,陸陸續續申請了4次。

17年8月第二次申請,6個月後被拒。

18年2月新年過完回新加坡後,直接第三次申請,還是6個月後被拒。

19年第四次申請,還是一樣,被拒。

這3次申請都是剛剛好6個月後就收到拒信,令我懷疑ica不是人工翻閱資料,而是系統自動篩選一樣。

(圖源:unsplash)

過程中,個人條件除了每年固定薪水漲幅,沒有其他變化。

20年年初收到拒信後就再申請。當時有猶豫過回國還是留在這邊。回去不甘心,不回去,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這期間家裡事情也不少,就在疫情期間回國離了個婚。

9月底回國辦事,10月尾回來的新加坡。

回來後就開始第五次申請,當時不想自己弄,就去找了中介。11月中見面聊了聊就交錢了。

心想花錢省事吧。結果交了錢後發現,所有東西還是自己弄。你弄好後給他們,他們只負責整理後幫你遞交。

這次總結出來比之前多的材料有以下幾個:

1. 捐款憑證,3個月的,我每個月給癌症協會捐巨款5塊,之後會收到回執單。

2. 一封自薦信。我自己寫的,但是英文水平有限,所以其實是中介幫忙改。當時為這事還挺不愉快,他們說寫的不行要改,我說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寫了,你們收了錢寫封信都不行?後來他們就按我的要求幫我修改了。

我是21年1月26號中介幫忙遞交的材料。

從11月開始,到1月中其中介都沒找過我,我也沒找他們。他們給了我個list去準備資料,等三個月就是在等捐款憑證。

我是21年1月26號中介幫忙遞交的材料。

遞交後開始了漫長的等待,6個月的時候開始查,顯示pending,一直到8個月還是pending。當時有些急,心想ica給個痛快吧。

第9個月的時候查,發現上傳按鈕消失了,出結果了。轉身去點重新申請顯示無法重新申請,當時按照經驗,應該是批啦,但心裡還是懸著。

轉身去查cpf,直到第五天早上,查到cpf號碼,終於成了!(這幾天心情是最煩躁的,感覺自己抓心撓肝的,看來心裡不夠強大)。這時候網站還是pending,後來就是收到批准信、體檢、ica面試、拿卡。歷時7年,前後申請5次的pr之路終於圓滿完結。我朋友說:恭喜你,在新加坡的生活才剛開始。

給PR申請路上的小夥伴一些建議吧:

1: ICA所有要求的資料必須要有,一樣都不能缺,包括中國身份證我都公證翻譯了,能打彩色的最好不要給黑白的。

2: 找中介沒用,親身經歷,雖然我拿到了,但是我不建議你們找,這點切記,當然你有錢的話另說。

3: 在無法證明你為新加坡做出多少貢獻的情況下,至少要讓政府知道你不會給新加坡添加負擔。這條你們自行理解。

4: 申請這段期間儘量讓自己的銀行帳戶充足,不要匯錢回中國。你大把大把賺的錢都匯回去,怎麼證明你要在新加坡長久生活?

5: 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去捐款一下。5塊其實不多,不用多,幾個月的就行。

6: 義工我沒做,想做的可以去做做,做好事總是好的。

我這次的個人條件和前四次的不同有以下:

1: 婚姻狀態變化。

2: 買了長期保險,這個是中介要求的,對應我上面提到的第三點。

當時我還說其他我都能滿足,保險不買可以嗎,我其實特別抗拒保險這種東西。他們說不行,一定要買,要讓政府知道你打算長久在這邊,並且有保險,政府不會擔心你給政府添負擔,沒辦法還是買了,很貴很貴。

3: 有了個自我推薦信。

其餘什麼都沒變化,沒換工作,薪水固定漲幅,沒有學歷提升(這個我問過,他們只看第一學歷,後面再考的用處不大),沒升職。

如今拿到藍卡已經快3個月了,收到了第一個月的cpf。生活還是很平靜,沒有因為pr的到來改變什麼,該買不起屋子還是買不起,該吃狗糧還是要吃狗糧。很多人說有了後就沒有工作的限制了,其實不然,身份只是開門的鑰匙,但能不能和敢不敢還是看個人的能力與性格,我是能力不夠,也不想折騰的人,所以pr只是對自己這麼多年生活的一份見證吧。

希望正在申請路上的小夥伴早日拿到PR,開啟你們的新「旅程」。

96%

(視頻和文字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想不出新名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ac9a609dc05c276939a8061486c3f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