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的種植戶林松向農管家的專家求助,看上圖網紋瓜葉片出現乾枯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農管家APP專家老師們給出如下答覆:
服務三農(甘肅省威武市)
大斑病,用戊唑醇或者氟矽唑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咪鮮胺錳鹽或者苯甲丙環唑防治。
呂蘭華(山東省陽穀縣農業局,從事農技推廣)
葉枯病危害,建議選用40%氟矽唑乳油4000—6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0%苯醚·咪鮮胺微乳劑2500—3500倍液等噴施防治。
劉濤(山東聊城,擅長植保技術)
大斑病危害症狀,用撲海因或戊唑醇、大生M-45+葉面肥噴霧治療。
劉風花(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擅長植保技術)
葉枯病,選用苯醚甲環唑、咪鮮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噴霧防治,間隔7天再噴一次, 或是溫度不適引起。
郭欣華(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農藝師,技術站站長)
葉枯病,發病初期,可選擇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或多菌靈噴霧防治。
李超(河北省石家莊市,擅長植保技術)
葉枯病,建議用戊唑醇肟菌酯或者丙森鋅咪鮮胺或者苯甲嘧菌酯或者吡唑代森聯防治。
農管家知識講堂——大斑病&真菌性葉枯病&細菌性葉枯病
1.大斑病危害症狀
危害葉片、莖蔓和果實。
一、葉片。下部老葉先發病,葉片上的病斑近圓形,褐色,有不明顯的輪紋,病斑上有稀疏霉層。
二、果實。多在日灼或其他病斑上,被為害的瓜果形成褐色、稍凹陷的圓斑,直徑2~16mm,外有淡褐色的暈環,有時內有輪紋,漸擴大變黑,病斑上有一層黑色霉狀物,形成果腐。
2.真菌性葉枯病危害症狀
一、主要為害葉片。現在葉背面葉緣或葉脈間出現明顯的水浸狀小點,濕度大時導致葉片失水乾枯,天氣晴朗氣溫高易形成圓形或近圓形褐斑,布滿葉面,後融合為大斑,病部變薄,形成葉枯。
二、果實染病,在果面上產生四周稍隆起的圓形褐色凹陷斑,可深入果肉,引起果實腐爛。
三、莖蔓染病,產生梭形或橢圓形稍凹陷的病斑。
3.細菌性葉枯病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呈水浸狀褪綠斑,逐漸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直徑1~2mm,周圍具褪綠暈圈,以後壞死,呈黃色至黃褐色,有的很薄。病斑中央半透明,病葉背面不易見到菌膿,別與細菌性角斑病。葉柄、幼莖染病易開裂。果實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後呈白色瘡痂狀斑,病斑四周有水浸狀暈圈。
防治藥劑參考:
1、大斑病防治藥劑:
80% 多·錳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20% 氟醯胺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90-112克/畝 噴霧
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5%,3% 多抗黴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75-150倍液(1.5%),150-3 噴霧
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250克/升 吡唑醚菌酯 乳油(中等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2、真菌性葉枯病防治藥劑:
80% 多·錳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20% 氟醯胺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90-112克/畝 噴霧
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5%,3% 多抗黴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75-150倍液(1.5%),150-3 噴霧
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250克/升 吡唑醚菌酯 乳油(中等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70% 丙森·醚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3、細菌性葉枯病防治藥劑:
20% 葉枯唑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彌霧
25% 氨基·乙蒜素 微乳劑(中等毒) 使用50-67毫升/畝 噴霧
32% 唑酮·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75-94毫升/畝 噴霧
25% 中生·嘧霉胺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0克/畝 噴霧
8% 苯甲·中生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500-2000倍液 噴霧
40% 琥·鋁·甲霜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77-100克/畝 噴霧
45% 精甲·王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