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股權激勵是「送」給員工還是「賣」給員工?

2019-09-05   股權激勵彭生

企業在成長中會出現一些特殊信號,比如有優秀的企業員工頻繁跳槽,或是投資公司對企業有了投資意向,這些時候就是企業家做股權激勵不錯的時間點。

問題是,股權激勵設計究竟是送好還是賣好呢?

讓我們在說利益之前,先看一個股權案例。

有人成立了一人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投入資金的股東只有創始人1個人。

這個創始人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均擔任公司一個區域的銷售副總。結果成績很不錯,公司發展非常好。

這個創始人就準備拿出30%的股權來獎勵大家。他的方案是拿出30%,送給甲20%,因為甲負責比較好的區域,銷售業績很好,乙和丙每人獲得5%。

這個股權案例非常有借鑑意義,因為老闆的慷慨背後隱藏著很多誤區。

1.股權最好讓員工購買而不要輕易贈送

做股權激勵原則上說讓員工能買一定要買。

像追女孩子一樣,為什麼女孩子要矜持,這是人性的特點,當男人很辛苦地追求一個女生,這個男人在持續一段時間內都會很愛他,因為他付出了。反過來女孩子追男孩子也是一樣。

如果輕易將股權贈與他人,短時間內他會很感激你,但時間長了他沒有壓力,一開始股權還對應有債務,員工自己的錢沒有放進去,債務與他也沒有關係。

所以,股權激勵不只是激勵,從管理心理上來看是押金和投名狀。

除非員工懷有一顆非常感恩的心,而且你對他非常了解,否則不要輕易贈送股權,哪怕老闆借錢給員工來買都沒問題。

2.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分配上一個人20%,其它兩個人5%,雖然20%的人貢獻很大,但是其他兩人會不服氣,可能第一個人碰巧負責的區域好,其他兩個區域基礎不好,做出成績更不容易。

在分配上一定要平衡,比較理想的狀態是設置股權激勵的股權池,這個池裡有水,但是現在不能馬上拿,而是等業績達到一定程度後兌現。

此外,每個人基礎不一樣,每個人可以先給等額的股份,每個人根據業績的漲幅有權力去買不同的份額。

通俗來說,開公司和結婚差不多,無非是結婚只能跟一個人結,開公司可以跟很多人在一起。

而股權分配和過日子一樣,大家把錢扔到碗里,每個人都有權力為了這個家去做經濟上的支出,賺來的錢再大家一起分配。

01不同發展階段,股權激勵目的不同

股權激勵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穩定人心。

企業在成長中會出現一些特殊信號,比如當優秀的企業員工頻繁跳槽時,或者企業在某段時間頻繁被同行業競爭對手用小手段攻擊,又或許慢慢有投資公司對企業有了投資意向,這些時候就是做股權激勵不錯的時間點。

處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進行股權激勵的目的是不同的。

初創企業的需求是以激勵為核心的。初創企業往往很有生命力,都帶有一個夢想,而且這個夢想已經能看到了,所以初創企業的發力點都是為了聚攏人心,要激勵員工把潛能全部發揮出來,跟創始人一起實現夢想。

對成熟企業而言,股權激勵更是為了穩定人心。成熟意味著這個企業可能到這個狀態不會再往上走了,這時很多人就會跳槽了。所以就要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來穩定團隊。

股權激勵的第二個目的是吸納資金。

初創企業最理想的方法是能收一筆錢做股權激勵,創始人將股份轉讓,或者是折扣出讓,或者是增資擴股。

這都可以給公司或者股東緩解一定的經濟壓力。股東享有對應自己股權的分紅權和增值權,員工可以花錢來買,或者根據崗位和業績來獲取。

股權激勵可以完善公司治理。

一個好的股權激勵的方案絕對不是完美的,第一步要做盡職調查,看公司的規章制度是否需要完善和補充。

股權激勵如果想得到長期的持續,就一定要對公司的業績指標和員工表現儘可能量化進行考核。股權激勵最大的魅力在於這種給予是有條件的,受益人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

最後一點,做股權激勵方案要考慮如何持續。

一定要考慮未來,首先要為未來進入的新人留一部分股權,這個公司才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其次還要考慮到已經拿到部分股份的老員工在未來是否能拿到更多。所以,制定股權激勵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把目光放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