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鳶-開問精選:鄧書江:愛我所愛,無問西東

2019-12-20   開問網

肩挑凡事,拳握初心(採薇成長記)

第一次採訪鄧書江是在周末下午四點的一個咖啡店裡,伴隨著舒緩的音樂,我們進入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包間。在一個多小時的採訪與閒聊中,鄧書江從對文學的初心談到文學創作,再到後來成立新媒體公司的經歷;讓我們見識到了一個對文學有獨特見解的行業翹楚,如何一步步從愛好文學走到今天。

對於一個與文字接觸了幾十年的人來說,一談起文學,鄧書江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題。一個多小時的閒談交流中,始終面帶微笑的他,講到動容處,總少不了滿面春風、慷慨陳詞。他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採訪中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總會把自己想說的東西表達得淋漓盡致,才會去喝咖啡。末了,會溫文爾雅地問我們下一個問題是什麼。

「首先我覺得對於文學創作,有些人可能對它有些誤解,認為要有靈感才可以去進行寫作;其實並不是,把它當成基本的工作來完成就可以了,只要具備一定的工作技巧,這就是一個孰能生巧的過程。」

鄧書江對文學創作獨特的理解,不僅刷新了我們的文學觀,也讓我們驚嘆:在他眼裡,文學創作顯然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一晃,採薇文學社已走過十四個年頭。當談及成立採薇文學社時,鄧學長感慨萬千:「雖然我們當初遇到過很多困難,其實困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也許是自己的承受能力太小;只要去做自己堅持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被解決,

所有的門,

都有鑰匙去嘗試。」

不能成立新的社團,那就改成興趣小組和院上鬥智斗勇;收集同學文章,在網吧通宵排版列印,再出版……一系列努力的背後,是不懈的堅守。鄧書江用自己那顆純粹的文學之心,打造了屬於自己夢的起點。

厚積薄發,揚帆起航(文學探索路)

對於現在有些大學生寫文章都會犯的通病,鄧書江有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一直到大學,我們都缺少一種系統的寫作教育;大學生目前的寫作,只能算一種模仿。

鄧書江有提到最近在看蘇童的書,平時寫作就會無意識的去模仿一些文筆曲調;在他看來,寫作之前,我們應該培養的是自身的審美能力,因為你得清楚什麼是好的作品。而具備這樣一種能力,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鄧書江說道,寫作源於生活,源於閱讀。創造一部文學作品,首先是作者對現實生活要有自己的理解,從而融入到作品之中。這是對現實世界的寫照,也是作者對世界的認識。

我們在閱讀中通常會發現一些彩蛋,會知道作者有自己的小心思;當發現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很快樂的,滿足的。我們不僅僅閱讀了作品本身,還閱讀了作者的喜怒哀樂。

而我們能帶給讀者的東西,想必正如鄧書江所言,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都有注意到:鄧書江在一個多小時的談話過程里都顯得非常從容,文詞用句都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原因顯而易見。

在上大學時,鄧書江他們正好跟城市學院合作,他就去搞採訪,採訪那些城管。據說當時大夏天,天氣很熱,騎著單車在瀝青路上看得到輪胎冒煙;汗水從頭頂一直流到腳板心。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鄧書江一路奔波,各地走訪,採訪了兩百多個城管,於是就寫了一本書,叫《城管日記》。兩百多次的推心置腹,換來的不僅僅是人生百態;也算是為後來成立新媒體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鄧書江給別人寫欄目劇,也寫過劇本,漸漸的,寫作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一次次的磨鍊下,新媒體公司孕育而生。

有關新媒體公司的運營,鄧書江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著名策劃師——楊建鷹先生。

因為兩人經常在一起合作項目,這也造就了鄧書江一種在同行業中較高的格局視野;在與楊建鷹先生的交流中讓他收穫到了一種獨特的策劃思維,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往往能夠做到化腐朽為神奇。這也讓他在新媒體這個行業越做越充滿信心。

在新媒體這個競爭激烈,亂象叢生的現狀中能夠做到絕地求生,向陽生長;更多的是鄧書江特立獨行,堅守自我的一種理念。

首先對於「新媒體」這個概念,鄧書江認為它其實是一種偽命題;因為在任何一個時代來說,「新」是相對而言的,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我們很難說清楚以後新媒體這個行業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新媒體主要是看一種格局,它所傳遞的是一種大愛,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公共產品。這跟寫作不太一樣,這需要平衡自我與世界。」鄧書江如是說。

的確,《遠山的雪》這部微電影正是一部有所依託的正向引導;我們可以對藝術進行討論,但它面世一定是正向的,傳遞的是一種社會正能量。他還提到新媒體要有一種自律精神,要遵守一定的職業道德,才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

如何看待行業亂象呢?鄧書江是這樣認為的:雖然這個亂象在前兩年比較突出,但是近些年就減趨恢復到一種理性之中。一些公司往往用低價搶奪客源,在他看來,低價其實體現不了新媒體的應用價值。時代在發展中是一種大浪淘沙式的前進,這些公司的做法,實則是在消耗社會價值。

愛我所愛,無問西東(希望寄語篇)

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時刻,當要在成立採薇文學社和新媒體公司中選擇一個瞬間時,鄧書江毫不猶豫選擇了採薇。

「我依然覺得那個時候的自己是最簡單,也是最純粹的,這是生活的一種嚮往。至於新媒體公司的成立,則屬於是文學之後花開的結果,那是一種對文學的感動,是永恆的。」

的確,最初的記憶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值得珍藏的,因為那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

最近採薇也迎來了第十四屆換屆大會,對於新一屆的採薇人,鄧書江也表達了希望和祝願。

「希望新一屆的採薇小可愛們能夠不忘初心,回歸到文學本身,永遠對美的東西充滿嚮往。

也希望他們能夠把寫作,

當做一種生活方式。」

一路走來,是初心;一路向前;是熱愛。在文學的道路上,鄧書江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對文學的看法。

那是一種純真的回歸,

那是一種愛己所愛,無問西東的堅守。

版權:開問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