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畫風詭異、內容殘酷、血腥暴力的成人動畫。
有網友提醒,以下觀眾不宜觀看:1. 天真無邪的少年兒童;2. 素食主義者;3. 喜歡吃生魚片的日料粉絲;4.從事水產養殖販賣人員;5. 廚師。
片名倒是有點萌:《啪嗒啪嗒》
韓國,繁忙的海港。
每一天,無數漁船滿載歸來,在這裡停泊。
新鮮的魚,密密麻麻的擠在水箱裡,被搬下船,再一車一車運走,送往各大市場、 餐廳…
一條藍黑色的雌性馬鮫魚,從大海中被捕獲,在船上顛了幾天,又在車裡顛了幾小時,最終被送到一間餐廳,丟進了餐廳門口的水箱裡…
這是海邊一間專做海鮮刺身的餐廳,食客在門口挑好了魚,店家現撈現殺。
也就是說,從水箱往外看,四五米外就是大海,往裡看,是案板,手起刀落間,一條剛剛還活蹦亂跳的魚,瞬間變成了一盤菜…
馬鮫魚回過神來的第一分鐘,就親眼目睹了,另一條魚被開膛破肚,切成一片片,端上了桌。
上了桌的魚,魚頭還留著,瞪著眼,嘴巴還在一張一合…
馬鮫魚嚇壞了,她拼了命的沖向玻璃,試圖鑽過這堵看不見的牆…
水箱裡的其他魚,都像看傻X一樣看著她橫衝直撞。
有魚說:這樣會傷的,不過來回遊的話,肉質很新鮮吧。
另一條魚說:我以前待的那個養魚場,也一定會有幾個這樣的傢伙,他們都覺得自己很特殊…
水箱裡的老大,一條老比目魚,看不下去了,上去把馬鮫魚打暈了。
然而,馬鮫魚醒過來後,依舊焦躁不安的游來游去,她對水箱裡的同類說:我必須回去,回到海里!你們難道都不想嗎?
有一次,她卯足了勁,奮力一躍,跳出了水箱…
沒手沒腳,只能在地上「啪嗒啪嗒」,一點一點向海邊挪動,蹦躂了一會兒,就因為缺水而暈厥,很快被人撿回了水箱。
水箱裡的魚,都笑她:原來是一條啪嗒啪嗒找死的魚。
從此,他們給她起了個外號:啪嗒啪嗒。
這部《啪嗒啪嗒》2012年在韓國上映,是一部冷門的成人動畫,豆瓣得分8.2。
由於畫面血腥暴力,不少網友看過表示,有點生理不適,再也不想吃海鮮了。
但它並不是一部動物保護題材的電影。
有網友評論:一部充滿反思和實驗精神的動畫寓言,探討生存之道,到底是坐以待斃還是奮力一搏?動畫真的不用搞那麼多玄幻,能把平常事表現好就行。
事實上,影片中最血腥的畫面,不過是生活中常見的殺魚。一般人都見過,甚至自己動手殺過魚,但在這部片子裡,觀眾卻能感到深深的恐懼。
原因在於:它是從魚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因此讓人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
比如,馬鮫魚困在水箱裡,等待被宰殺,焦急的從玻璃牆向外觀察;
跳出水箱後在地上掙扎著、喘息著,視線逐漸模糊…
最恐怖的是,老比目魚被撈上案板,即將被殺掉的那一幕。
從他眼中看去,我們熟悉的一切:食客正在咀嚼的嘴、灶頭上燉著的鍋,頭頂日光燈的光亮,旋轉的排風扇…都顯得格外詭異而驚悚。
你可以深切感受到那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當然,本片的初衷絕不是為了嚇唬你。當你對魚產生共情的時候,也就能明白,這魚界的生死抗爭,其實跟我們人類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
影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橋段,令人反覆咀嚼,產生聯想。
比如,與主角馬鮫魚不同,水箱中的其他魚,都是養殖的。
他們不知道大海是什麼樣子,也不相信可以逃出水箱。他們覺得,能活一天是一天,還能呼吸,還能感知一切,比自由來得重要。
於是,他們開發出一項新技能:裝死。
他們能分辨出食客的腳步聲,待到他們靠近,就利用魚鰾,集體翻了肚皮…
這個生存技巧,幫助他們延長了壽命。
水箱裡的生活,當然不美好。
每天被迫看一牆之隔的「恐怖直播」,永遠被死亡的恐懼支配,除此之外,僅僅是生活在水箱這個小社會裡,也不太平。
這些魚並沒有因為一同被困而生出友誼,相反,這裡等級森嚴,魚與魚之間,相當冷漠無情。
老比目魚是老大,平時不露面,生活在水箱底部的井蓋下面,但有吃的,都要先孝敬他。
海鰻相當於二把手,他對其他魚的態度是:活著的時候是朋友,死了,就只是塊肉。
每天,老比目魚都要逼迫其他幾條魚,玩一種無聊的遊戲:排隊回答問題,答錯的,其他魚就咬那條魚的尾巴取樂。
細思極恐的是,老比目魚制定遊戲規則,決定誰先答誰後答,並決定答案,其他魚不准對結果表示不滿。
因為老比目魚沒見過海,於是他規定,海星有50隻腳…
但即使這樣,生活在這裡的魚,從未想過要離開,他們對此不抱希望:只有死了才能出去吧?所謂的靈魂歸大海…
來自海洋的馬鮫魚,試圖用各種方式喚醒他們。
她對一條魚說:仔細聽,屏住呼吸,能聽到很小很小的海浪聲,那就是大海。
對方聽了半天,說:只有水箱裡泡沫的聲音…唉,聽到有什麼用,反正都要死了。
她又繪聲繪色的描述:我在海里遇到過很多魚,我懂帝王蟹的語言,見過魷魚、飛魚、海蒼蠅…大海可寬廣了,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再重新回到海里的話,就能看到感受到更多的東西。
其他魚卻說:你不怕海嗎?海里有特別大、特別凶的魚,我們這樣的小魚,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來…
老比目魚更是粗暴的打斷他們:你們都已經死了,進了魚缸就等於死了,死了就不要做夢了…
海里來的魚,和養殖場的魚,似乎永遠是雞同鴨講。
就算無法說服同伴,馬鮫魚從來沒有放棄重回大海的希望,她一次次跳出水箱,甚至跳進帝王蟹的水箱,試圖說服他們,協助逃跑…
為此,她傷痕累累,命懸一線…
魚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
很多人何嘗不是這樣,一心想著適應「無形的魚缸」里的生活,時間長了,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長期的失去自由,就可能會不習慣自由、討厭自由、甚至害怕自由。
他們不願意做出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要冒險,要付出代價,他們選擇認命,渾渾噩噩,苟且偷生。
甚至乾脆說服自己:我什麼也做不了,現在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另一些人則完全不同,他們見過更廣闊的天地,嘗過自由的味道,他們再也無法回頭,去過牢籠里的日子…
片中有一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其他魚對馬鮫魚:你是從海里來的,跟我們不一樣。
馬鮫魚卻說:不是的,我們是一樣的。所有的魚都可以去海里,實際上所有的魚都來自海上,只是現在忘記了,到了海里就會想起來的。
確實,我們都是一樣的。
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你在韓國還是中國,無論你是70後還是00後,無論你持何種政見,信仰哪個宗教,是怎樣的性取向,收入幾何…
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你的願望,是我的願望,是所有人的願望。
也因為如此,在「裝死的活著」和「啪嗒啪嗒找死」之間,總會有人,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