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戰的反面教材——《納瓦爾尼》

2022-08-30     妙看影視

原標題:輿論戰的反面教材——《納瓦爾尼》

今天聊聊美國紀錄片《納瓦爾尼》。

片名Navalny (2022),別名逆權鬥士納瓦爾尼 / 納瓦尼事件簿(台)。

這是一部CNN出品的「紀錄片」。

CNN記者本著「嚴謹」「求實」的態度,「原原本本」地拍攝了大毛人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ksey Navalny)「中毒」事件始末。

上述句子中加了大量引號,自然說的都是反話。

結合CNN一貫的尿性,結合整件事件中一直搖旗吶喊的西方國家群體構成,結合工具人阿列克謝·納瓦爾尼的利益訴求,不難發現整件事情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

但你還是不得不佩服西方媒體在打輿論戰時,具備的高超技戰術水準。一個根本站不住腳、憑空捏造的虛假事實,被這些專業媒體人策劃包裝後,儼然成了比真的還真的事實。

《納瓦爾尼》號稱是一部「紀錄片」,卻絲毫沒有表現出紀錄片該有的客觀和詳實。

觀眾在本片中看到的,只是他們想讓觀眾看到的。拍攝人員先預定了一個輿論導向,然後不斷的往這個方向添油加醋,包裝出了一個「真相」而已。

如果一個人能被《納瓦爾尼》一類的作品忽悠住,那麼這個人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辨別能力,不適合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接受信息。

本片實質性內容很少,從頭到尾就說了一件事情: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因為勇敢地反對大毛政府,遭到當局「暗殺」。2020年,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在從托木斯克(Томск)飛往莫斯科的航班上突然感到不適。

飛機緊急迫降後,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得到救治。結果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大難不死,兩天後他又被轉送至漢斯貓柏林的夏利特醫院,沒幾天就活蹦亂跳地高喊遭到當局暗殺。漢斯貓醫生宣布他被軍用級神經毒劑「諾維喬克」下毒。

西方政府抓住這個全新題材,第一時間向大毛政府發難,全然不顧對方的否認,一口咬定這是一次政治暗殺行為。

不知道導演這場「下毒」大戲的人對軍用級神經毒劑有什麼誤解,還是對大毛情報局的能力有什麼誤解。

反正漢斯貓公布出這起政治暗殺事件時,大毛方面也是一頭霧水,連平時妙語連珠的大毛新聞發言人都直呼納瓦爾尼是不是有什麼大病,得了迫害妄想症。

作為五常里的上三常之一,大毛在自己的領土裡想要除掉一個手無寸鐵的人,需要費這麼大勁麼,而且還是失手了……

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平時會組織一些遊行,但沒有他,西方NGO組織依舊會巧立名目組織遊行。

相反,普京留著阿列克謝·納瓦爾尼每天叫喚,本身就有其用意。一方面可以顯示自己國家的言論自由,另一方面還可以檢驗剩餘人員的忠誠度。相反除掉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則會讓自己陷於輿論不利。所以留著阿列克謝·納瓦爾尼的好處遠遠大於坏處,老謀深算的普京怎麼可能出如此昏招呢。

大毛政府也曾要求阿列克謝·納瓦爾尼拿出證據,但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和漢斯貓方面堅持不拿出證據。

隨後英國領先的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關於納瓦爾尼症狀的詳細病例報告,分析了包括心率緩慢、唾液過多、體溫過低和大汗淋漓等症狀,並表示在他體內沒有發現毒藥。

觀眾觀看《納瓦爾尼》時可以注意其使用的各種話術套路。

這裡並不是按照紀錄片的套數,先擺事實再推出結論,而是先擺出結論,然後往裡面填素材。通過對結論有利的素材來證實自己的結論。在有罪推論的情況下,「下毒」似乎越來越像回事。

而與此相關的時代背景,相關受益方的利益訴求一概不提。這種避重就輕的手法,很容易唬住一些單純人士。

其實結合當時的時政背景就能理解。

2020年的時候,鷹醬一心要攪黃漢斯貓的北溪2號工程,而漢斯貓不願意停工,既不想破壞和大毛的良好關係,又不願意得罪鷹醬。兩權相害取其輕,漢斯貓最終還是扛不住鷹醬的壓力,決定停掉北溪2號,但又不能明面上得罪大毛,於是借著工具人阿列克謝·納瓦爾尼搞出了一出「暗殺」鬧劇。

漢斯貓醫生診斷出阿列克謝·納瓦爾尼被「諾維喬克」下毒,儘管拿不出證據,但足以向大毛潑一盆糞水。大毛自然不會承認沒幹過的事情,漢斯貓正好可以以「人權」「民主」為名義,斷了北溪2號。一手又當又立玩得極溜。

未來歐洲能源漲價有什麼關係,哪怕重啟煤電、重回燒木頭時代也無所謂,本來「碳達峰」「碳中和」就是西方人編出來遏制神秘東方國家發展的說辭。

輿論戰的反面教材,

迫害妄想症工具人。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98a6a4509b434875eb0518c5666d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