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18營銷套路,看途虎終局

2023-06-16   鋅財經

文/陳妍

編輯/大風

一年一度的618大促來襲,為了抓住這個活動節點,各行各業都推出花式促銷活動。汽車後市場也不例外,連鎖養車品牌們也紛紛參與到這場消費盛宴中。

各家品牌都積極參與到大促活動一事不假,但具體到促銷細節,卻可以發現,有的品牌並不真誠,明面上花招多,優惠政策滿天飛,私底下拿消費者當「大冤種」。

今年618期間,知名養車品牌途虎養車喊出了「品牌直降5折起」和「千萬紅包隨心搶」的口號,但事實上,所有權益僅限於部分產品。在營銷上跟消費者玩文字遊戲,又不給到真正的實惠,似乎是把消費者當傻子。

不得不說,這些年途虎養車的日子過得並不好,衝擊IPO輪番折戟,眼下進展也尚不明朗。雖然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但都是「燒錢」換來的規模,這也讓途虎始終處於巨額虧損狀態,至今沒能實現「自我造血」。

更糟糕的是,途虎自身的模式一直沒跑通,企業經營和戰略布局都存在嚴重不足,導致假貨泛濫,服務水平跟不上,消費者投訴也源源不斷。

這次618促銷套路,也從側面反映出,途虎養車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人心和初心,正陷入更大的焦慮。

營銷套路深,爭奪消費者不真誠

對於任何品牌而言,想要獲得消費者的喜愛與信任,真誠才是必殺技,但途虎養車顯然沒有把真誠對待消費者這件事放在心上。

「套路」二字,寫在了途虎養車臉上。仔細閱讀途虎的618活動條款就可以發現,所謂的「品牌直降5折」,僅限特惠專區內活動商品,只有部分品牌部分商品參與,會不定期更換產品,還是限量搶購。

直白點講,就是途虎把5折優惠當噱頭,消費者真正購買產品時就會發現,大部分庫存已經沒貨了,剩下三三兩兩可以下單的指定特價產品,也未必能滿足消費需求。只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對比來看,同樣是推出養護產品優惠,有的品牌就實誠得多。比如,京東養車在今年618期間,直接標出大牌保養套餐低至188元,同時參與促銷的產品基本覆蓋了自營輪胎、配件、保養等所有養車品類。

如果途虎養車只是優惠力度小,或許還能被諒解,但更過分的點在於,它在大促期間並不是真心降價,反而開始糊弄消費者,玩起了明降暗升小把戲。

此次汽車後市場的618,筆者觀察到,北京市場成為幾大頭部養車品牌角逐的關鍵之地,途虎自然也不能落下。在看到核心競品提前上線「輪胎買一贈一」權益後,倉皇緊隨其後,但行業人一眼便知其中的不實。

同款輪胎,先漲後降,冒充買一贈一

有消費者發現,途虎養車聲稱特價輪胎買一贈一,但事實上,輪胎原本的價格就沒有那麼高,途虎故意在促銷前先漲價,後降價。再加上途虎的工時費也比較高,算上工時費,最後產品的價格並沒有便宜。

另有行業人士觀察表示,途虎在北京地區跟隨上線的「輪胎買一贈一」並不包含米其林、馬牌等知名大牌,可見其在供應鏈貨品維度並未獲得品牌強有力支持。

從後續的服務權益來看,途虎養車沒有買貴賠,只有價保,而且後續條款對價保設置了很多門檻。比如,僅限途虎養車詳情頁內有保價標示的指定產品參與保價活動,參與秒殺、拼團、砍價的商品沒有價保,購買前無贈品或者商品本身未降價的也沒有價保。

途虎這波操作明顯是在苛求消費者,逃避責任,不想為消費者的利益兜底。反觀隔壁競品,不光服務到位,有價保,還有買貴賠雙倍,並且涵蓋全線自營商品,並承諾5公里一定有門店承接免費安裝服務,即便找不到服務門店,也會給予安裝服務費的兩倍賠償。

途虎養車對待消費者不真誠,最終消費者也不會對它的產品和服務買單。

闖關IPO連連失利,陷入巨額虧損僵局

聚焦回途虎養車的現狀,就可以知道,布局汽車後市場這些年,途虎的處境並不樂觀。

有行業人士認為,與行業競品天貓養車等品牌不同的是,途虎作為一家垂類平台企業,除了賣機油、保養,做養車服務網絡,其實很難延伸出其他關聯性交易,甚至包括汽車本身車品相關的交易,因而很難實現用戶本身一站式消費的閉環。這是其從底層來看,與天貓養車和京東養車相比最大的弱勢項。拿特斯拉來舉例,在天貓和京東上線店鋪後,每年購買車品的用戶多達數千萬,上線當天就達成過億銷售額。這種用戶體量、交易規模和一站式服務能力對途虎來說,還差得太遠。

今年3月30日,途虎第三次遞交IPO招股書,上市之心尤為迫切。但觀其招股書,跟前兩次對比,途虎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現金流狀況。

根據招股書,2013年至2021年間,途虎共完成16輪融資,平均下來每年都有一兩輪融資,總金額高達95億元。其中,還不乏有騰訊、紅杉資本等長線投資者。這種融資記錄放眼整個汽車行業都相當少見,但即便如此,仍然沒支撐起途虎實現自助造血能力。

一個事實就是,錢持續不斷地花出去,新的資金卻始終進不來。

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2年,途虎養車實現營收70.4億元、87.53億元、117.24億元、115.47億元,虧損額分別為34.28億元、39.28億元、58.45億元、21.38億元。途虎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連續虧損四年,累計虧損達到153.39億元,而且2022年的營收還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由於途虎遲遲不能上市,也無法止損盈利,資本方對其也變得保守克制。2022年以來,途虎沒有任何新的融資入帳。

一切的問題根源,仍是途虎本身。縱觀其發展歷程,這些年途虎在「融資」和「燒錢換市場」之間反覆交替,規模越來越大,虧損也越來越大。明明沒有網際網路的命,卻得了網際網路的病。

前車之鑑就是蘇寧,僅2022年第四季度虧損就將近70億元,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47.4%,整體經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蘇寧錯就錯在了戰略布局上,沒有找到成功模式之前,就大規模地投資與擴張。

比如當年被視為「零售全業態超級入口」的蘇寧小店,在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數量從23家增加到5368家。但蘇寧小店的模式沒跑通,從2020年開始就大規模關店。而前期的野蠻擴張,也對蘇寧資金鍊形成巨大考驗。

某種程度上,途虎就是養車界的「蘇寧」。激進的「燒錢換規模」戰略留下後患,而本身的經營模式又存在嚴重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個IPO或是得到新的融資就能解決的。

跟不上新能源時代,搞不定加盟雙刃劍

的確,途虎養車曾有過不錯的開局,恰好趕上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紅利,也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由於在發展過程中一步又一步走錯,最終動搖了基本盤。

目前,途虎的主營業務仍然是輪胎及配件的銷售,維保與服務只占小頭。這說明途虎是一個以賣貨為導向的品牌,說不好聽點就像一個散點式的汽配城,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雪上加霜的是,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對途虎養車在燃油汽車時代建立的汽車服務體系形成衝擊。現在途虎的門店服務能力主要還是以傳統汽修為主,嚴重缺乏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無論是維修人才,還是相關配套設施都完全沒跟上。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動力系統和油車的內燃機存在本質區別,並不用對發動機進行更換機油、濾清器、火花塞等維養操作,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對傳統養護的依賴很弱。即便需要維修或者更換電池,新能源車主也會求諸品牌廠商和電池廠家。目前來看,途虎想要切入新能源賽道並不容易。而新舊轉換之下,途虎可盈利的點也越來越少。

加盟模式,變成了途虎緊緊抱住的一棵「搖錢樹」。根據招股書,途虎的自營門店連年虧損,第三方合作門店數量也大幅收窄,唯有加盟門店還能實現盈利。但值得注意的點是,途虎一直沒有公布加盟店的具體盈利點,不禁讓人有「割加盟店韭菜」的聯想。

另一方面,加盟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

途虎養車和加盟商之間存在天生的利益博弈。途虎為了開拓市場尚且可以接受虧損,但加盟商為了維持經營會更關注短期利益。這就形成了衝突,加盟商的服務質量層次不齊,甚至為了獲利會故意損害消費者利益,從而影響途虎養車的口碑。

前不久,有網友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反映,2022年底在途虎養車上購買的輪胎,不到半年就已經開裂,這種嚴重的質量問題,對車主的生命安全都造成威脅。再早之前,有消費者向媒體曝光途虎養車門店提供來源不明的電瓶,維權九個月未果,途虎僅僅把問題歸咎於門店。

黑貓投訴平台截圖

鋅財經在黑貓投訴平台上發現,目前途虎養車的投訴量高達1400個,其中大部分與產品偷工減料,服務態度惡劣,虛假報價等問題相關。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開始遠離途虎養車,招股書顯示,其復購率已經從2021年6月末的62.5%下降至2021年末的60.7%。

黑貓投訴平台截圖

養車是一個高度依賴服務和信任的行業,途虎卻因為種種操作逐漸丟失人心。如果途虎不能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即便IPO成功,也會面臨很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