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鵬越
編輯|大風
一年一度的「iPhone春晚」,逐漸被華為竄了台。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蘋果舉辦秋季發布會,發布iPhone 16為首的重磅新品;而就在同一天下午14:30,華為也舉行見非凡品牌盛典,帶來了全新旗艦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
目前,坐擁主場之利的華為Mate XT熱度明顯要高於蘋果iPhone 16。截至9月13日13點,華為三摺疊手機Mate XT非凡大師的預約人數已達567.9萬人。
經過市場的核驗,事實證明,能夠抵抗住蘋果的,唯有華為。
在數碼3C領域,每年的9月,一直是專屬於蘋果的「iPhone之月」,每年最新款的iPhone系列都在9月份發布,這也讓全球果粉將其視為「蘋果春晚」。
從2010年的iPhone 4發布以來,全球各個手機品牌都對9月畏之如虎,退避三舍。直至2023年9月,華為吹響了反攻蘋果的號角。
在去年9月,華為與蘋果便分別在同一天發布了各自的旗艦手機Mate 60系列和iPhone 15系列。
不止是同一天發布新品,華為用「硬核黑科技」好好給蘋果上了一課。
Mate 60系列帶來了陶瓷「霽紅釉」技術、玄武鋼化崑崙玻璃、玄武鋼化耐刮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黑科技滿滿的華為Mate 60系列讓一貫「擠牙膏」的蘋果公司備受衝擊。
華為Mate 60系列自發布以來,一直是市場上的熱銷機型,截至2024年6月底,華為Mate 60系列全版本銷量已突破千萬大關,其中的Mate 60 Pro銷量倍比高達101.41,遠超其他競爭對手,實現了斷層式的領先。
IDC跟蹤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華為以17.5%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獲得「2024年半程冠軍」。
華為Mate 60
已經有十幾年歷史的「蘋果春晚」神話破滅,被華為「狙擊」成功的蘋果iPhone 15系列則銷量暴跌。Canalys報告指出,2024年二季度,蘋果出貨排名退至第六,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占比14%。
這對於華為來說,也是一場暢快淋漓的「復仇」。
曾經的華為是智能機的王者,在2019年華為全系列手機在全球市場的總出貨量達到驚人的2.4億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二。
然而隨著制裁事件的發生,華為慘遭「晶片卡脖子」,陷入了長達三年的衰退。從巔峰時期的2.4億部,到最慘澹的2800萬部,華為將自己的高端市場拱手讓給了蘋果。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重回巔峰的華為,在蘋果最強勢的一個月,將其王冠打入塵埃。
不得不說,華為妥妥是爽文大男主的劇本。
不論是華為Mate XT還是iPhone 16系列,它們倆分別代表了高端手機的兩個方向:摺疊屏手機和AI手機。
先說摺疊屏。
目前,安卓陣營的手機品牌,售價最貴的機型基本都是摺疊屏,從產品結構上來說,摺疊屏的地位已經凌駕於其它機型之上。
各大手機品牌追捧摺疊屏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摺疊屏的設計更具未來感,視覺感官格外震撼,很容易抬高旗艦機單價,為品牌衝擊「高端手機」而助力。
尤其在今年,摺疊屏又繼續進化出「大摺疊」和「小摺疊」兩種形態,把目標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不論是追求成熟內斂的「商務風」,還是走可愛清新的「時尚風」,大小摺疊都能一一涵蓋。
2024年Q1季度,Counterpoint數據,全球摺疊屏手機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49%,為過去6個季度的最高峰。
2024年Q2季度,IDC數據,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保持三位數同比增長幅度,出貨量達257萬台;其中,華為以41.7%的市場份額,繼續位列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在摺疊屏的帶領下,全球智能機市場終於一掃連綿數年的寒冬。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Q2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同比增長6%,為三年來最高的同比增長率。
唯一在摺疊屏中黯然失色的,只有蘋果。在2024年Q2季度,蘋果的銷量已經跌至第六,達到十年來的最差水平。
從2018年全球首款摺疊屏誕生以來,蘋果在摺疊屏領域已經落後足足6年的時間,無論是軟體性能調試,還是硬體供應鏈零配件,iPhone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擊敗一眾安卓摺疊機。
iPhone 16
既然打不過,索性就改換賽道!於是蘋果盯上了當下最火熱的AI大模型,試圖藉助AI手機,拿到最後一張AI船票。
據庫克表示,iPhone 16系列是其第一代專為生成式人工智慧打造的旗艦手機,首次集成了AI功能,iOS 18中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多個蘋果官方App迎來史詩級增強,尤其是Siri。在AI的加持下,它的語言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還能接收文字指令。
雖然蘋果發布會花里胡哨,但值得注意的是,Apple Intelligence的中文版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面世,這意味著國內iPhone 16系列用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無法充分體驗到這一核心功能,這無疑加劇了市場對蘋果AI戰略實施進度的關注。
更重要的是,蘋果推出AI手機的時間過於滯後。
早在2023年9月,華為MATE60系列就已經搭載上自研盤古大模型,成為第一部「AI大模型手機」。
蘋果的另外一個老對手三星,也在23年底發布Galaxy S24系列,將谷歌Gemini AI模型預裝到Galaxy S24系列手機之中。
除了華為和三星之外,國內其它手機品牌,如小米、OPPO、vivo、榮耀等,都不約而同將AI視為未來方向,新發布的旗艦機都或內置AI大模型、或搭載AI語音助手。
iPhone 16系列大張旗鼓介紹的AI功能,基本都能在安卓陣營中找到替代品。
庫克和蘋果想要營造出的產品差異化,依舊是晚人一步,市場前景並不明朗。
美國一家專注於技術趨勢預測的諮詢公司「未來今日研究所」,早在2017年就表示智慧型手機時代將終結,因為市場已趨於飽和,新增需求不再如往日那般旺盛。
這個預言逐漸在隨後的幾年內一點點實現,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開始持續走下坡路。尤其在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了11.3%,創十年來最低。2022年第四季度,降幅更為明顯,同比下降18.3%。
這股席捲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寒潮,直至2023年都沒有消散。據TechInsights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繼續收縮至11.6億部,比2022年的12億部同比下滑2.8%。
全球市場陷入低谷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手機的創新能力下降,擠牙膏式升級常態化,導致差異化乏力,越來越難以被消費者感知。
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減弱,導致平均換機周期已超過31個月。
來源:網絡
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大手機品牌不再追求性價比路線,而是尋求產品創新來提升產品差異化,進而刺激出貨量。於是,摺疊屏和AI手機成了救命稻草。
在它倆的雙重刺激下,消費者迎來一大波換機潮。
目前來看,摺疊屏領域已經誕生出華為和三星兩個絕對頭部,分別占據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兩個大頭。但在AI手機領域,仍然沒有誕生出改變市場用戶認知的殺手級產品或端側大模型。
或許,只有等到2025年中文版Apple Intelligence的出現,會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