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關乎於「極簡主義」的那些事兒。
為何突然要聊起這個話題呢?是因為品牌A.P.C.創始人,今年已經70多歲的Jean Touitou已經有意退休,其已經授權羅斯柴爾德銀行為其尋找買家,出售全部或部分股份。
但對於這件事,我的看法是如果人類擁有年齡暫停增長的魔法,那麼對於真正熱愛時尚的設計師來說大機率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因為他們對時尚的熱愛只增不減,而未來的時尚圈則會更加的百花齊放。
創始人Jean Touitou於1988年成立了A.P.C.,而成立品牌的初衷其實很簡單,便是他發現市場上沒有一條他自己可以欣賞的牛仔褲。
與現如今不少設計師一樣,Jean Touitou也並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最初有Kenzo和agnès b.的工作經驗讓他對一件服飾單品的設計到出廠的環節變得熟悉,之後他便決定要將品牌打造成最一流的丹寧品牌。
在成立至今35年的時間裡,A.P.C.一直都是極簡主義和丹寧領域里的佼佼者。
左 高田賢三本人 右agnès b.於1989年登上《ELLE》雜誌封面
A.P.C.的出售固然讓人覺得略微遺憾,但更多的是對創始人的尊重與理解。對於時尚圈的大公司而言,不斷收購品牌是它們在圈內盈利的最快方法之一,而現階段尋找到的買家或許是你我都較為熟悉的面孔。
它就是LVMH旗下最大的消費私募基金L Catterton。在前段時間它開始對去年年底開始尋求買家的A.P.C.開始估值,約為1至1.5億美元之間,而若是這一筆交易在未來談成,那對於這個從不在時尚江湖中"蹭熱度"的品牌而言將會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或許對未來的時尚圈可能也是一個轉變的訊號。
背靠LVMH的L Catterton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我看來轉變的訊號不僅僅只有一個。
離開時尚圈近6年的Phoebe Philo與LVMH達成合作的消息早早公布,她的個人品牌將於今年9月正式上線。以極簡主義獲取一大批粉絲的Old Celine,其在網上的討論度只增不減,消費者們不斷尋找它的"替代品",例如Daniel Lee時期的Bottega Veneta、The Row等品牌都是"替代品"之一,屆時,我想時尚圈難免又將會是一場"腥風血雨"。
在Alessandro Michele離開了Gucci之後,就有不少時尚從業者認為極繁主義將會在他的離開之後落下帷幕,而之後由其過去的設計團隊所交出的答卷,也預示著Gucci至少短時間內不會走Alessandro Michele的"老路"。
NEW Gucci
種種事跡都表明似乎極簡主義的回歸是一種「勢在必行」,我們在街頭文化以及極繁主義的審美之下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反感,在時尚的輪迴之中,似乎冥冥之中它的輪盤即將回歸到極簡主義之中。
對於A.P.C.的收購,在未來品牌的整體調性至少並不會與現在有多少區別,不過,我認為品牌在未來一定會向著市場商業化發生傾斜。
但其實在經過sacai、asics、Lacoste、BAPE等品牌的合作之後,我認為A.P.C.已經在商業化領域邁出了多多少少的步伐。之前Jean Touitou曾放言,品牌不追逐潮流,也從來沒有競爭對手,憑藉著讓服裝同時擁有實穿性與時尚性的原則,讓A.P.C.一直以來成為被諸多設計師與品牌重點關注的對象。
asics X A.P.C.
據說在Hedi Slimane執掌Dior Homme時期,他曾向Jean Touitou請教如何做好一條牛仔褲的秘訣,如今Hedi Slimane時期Dior Homme的牛仔褲在二級市場仍然是其粉絲最摯愛的收藏品之一。
不難看出,在過去Jean Touitou是時尚圈許多設計師與品牌的"導師",儘管A.P.C.的定價與定位並不是一個奢侈品牌,但它的"所作所為"足夠讓它成為一個奢侈品牌,我想這也或許是品牌能夠被估值破億的原因之一。
「極簡主義為何物」
在議論今天的標題之前,不如我們來回顧一下到底何為極簡主義。
或許各位跟我一樣,在過去如果不對時尚有所了解,在看到極簡主義這四個字的時候,映入腦簾的便是一套沒有多餘的設計,或許只有最經典百搭的顏色,像是利用黑白灰進行不斷堆疊,再加一些別的顏色,但整體並沒有花枝招展的感覺,這便是許多人對極簡主義最初的理解。
對極簡主義的「刻板印象」
這種理解並不是完全錯誤,因為這也是當時時尚圈所呈現給消費者最初的極簡主義的樣子,但這當中錯誤的部分在於極簡主義並不是簡單的顏色拼接,或是僅給人以非常簡潔的視覺效果,如果這便是極簡主義,那麼它的門檻也太低了。
極簡主義之所以現在有這麼多的粉絲群體,是在於它擁有上面所說的基礎之上,它還擁有極強的細節性與區別於傳統衣服的版型、布料等等,正是這些東西才會讓消費者甘願成為極簡主義的"奴隸",為它付出相當多的心血。
就以著稱為極簡大師的Jil Sander為例,你能在她的作品中看到極簡主義最經典的影子。
她的作品給人一種毫不費力的性冷淡感,但在這表面的背後卻是有著強有力的精神支撐著,就像Jil Sander本人說的那樣,「要讓一切看起來不那麼費力,沒有過多的裝飾,那才是最費力的」。例如在裙子上添加了褶皺的元素,讓整體的身材線條變得突出;在襯衫連衣裙的版型上設計了些"小心思",讓其在視覺效果上擺脫了束縛,可穿性大大提升;在女性職場的裝扮上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以解放女性在職場中的枷鎖等等。
Jil Sander by Jil Sander
而我們現代的許多極簡主義的設計,不少的靈感都來源於當時最先在極簡主義領域有著相當成就的設計師與品牌們,在他們的設計中,當下的時尚圈不斷在其中"加工",進行二次創作,才有了我們現代的基極簡主義。
所以,極簡主義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看著很簡潔,它背後往往是設計師對於細節、版型以及布料等方面反覆推敲之後的結果,儘管它或許看著很"簡單",但或許殊不知一件極簡風的單品上面處處有細節與驚喜,這也就是為何當下人們往往會在極繁與極簡兩個極端中,會更有機率選擇極簡的原因。
「為何是極簡主義」
在對極簡主義有了一個認識之後,緊接著我們來聊為何在未來,時尚的輪迴又回到極簡主義。
首先是極簡主義擁有許多風格並沒有的特質,那便是極簡主義有著相當強的"保值度",它不管在任何時代或是任何潮流里,它都不會過時,不管你是奢侈品牌中的極簡主義品牌,或是快時尚里的極簡主義設計,你都不難發現,往往它們相較於如今的老花紋、大Logo、印花等等設計,更難被人們的審美趨勢所淘汰。
其次,極簡主義的搭配性對於大眾來說是最貼近生活的。
在生活中,不管我的衣櫃中到底有多少非極簡主義的服裝,我到最後一定會給極簡主義留下空間,它的地位之於衣櫃來說,更像是擁有一種時尚的"彈性",它既可以擁有毫不費力的時髦感,也可以擁有最接地氣的那一面,這便是極簡主義所擁有的"魔力",它對於如今的時尚圈來說,是最靠近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再者,極簡主義仍然是時尚圈"暗潮洶湧"的潮流趨勢,雖然現在被其他風格與文化搶過"風頭",但你仍然能夠在大到時裝周的街拍,小到周末日常的街頭看到極簡主義的出沒,而這些恰好證明了人們對於極簡主義的"需求關係"。
2023秋冬系列倫敦時裝周街拍
所以,極簡主義之於人們生活更像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狀態,在當下各種風格與文化縱橫時尚圈的年代裡,極簡主義就是時尚圈的其中一根"定海神針",而這也是為何我會說未來極簡主義的浪潮即將會回歸的原因,或許,它可能已經提前到來了也說不定。
「王牌與否」
既然極簡主義的回歸勢不可擋,那它是否會成為未來許多品牌的一張「王牌」呢?
我認為幾率並不大,儘管極簡主義的回歸會讓人們在生活中對它的關注度上升,並且品牌在做設計的時候會相應地往這一方面靠攏,但至始至終,極簡主義不管在是不是它的主場之上,都能在秀場看到多多少少它的影子,時尚圈發展到現在,各個品牌與設計師也都有一套關乎於如何在極簡主義上下功夫的"套路",總的來說,極簡主義大眾化之後,就很難變得"高高在上",也就很難變成各個品牌的一張王牌。
Burberry by Riccardo Tisci
對於王牌這一定義而言,它需要是其他品牌沒有的存在,它更像是另一種「物以稀為貴」的存在,就像Virgil Abloh將街頭文化帶入時尚圈當中,街頭文化之於時尚圈便是一種稀少的存在,儘管過去存在Riccardo Tisci的Givenchy,以及後續Kim Jones將Supreme和Kapital帶入Louis Vuitton,但它們都沒有像Virgil Abloh那樣,做一個徹頭徹尾的街頭文化高級時裝秀。
而對於時尚圈整體而言,極簡主義並不是一個"稀"的狀態,所以也就無法真正成為一張鐵打的王牌,只能說它的存在能夠給予品牌在極簡主義當道的時候以更多的曝光量。
A.P.C.的收購成功與否對於品牌自身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利弊關係,從創始人Jean Touitou的狀態來看,他在未來或許也會隱居於幕後,未來關於品牌的相關事宜將交給團隊去打理。
若是成功被收購,那也就代表A.P.C.在未來一定會在商業化領域中做出更多的決策,畢竟L Catterton仍然是背靠著LVMH,在商人的眼中,若是能給品牌帶來利益,那一定會積極地向外界發起聯繫,而極簡主義和牛仔產品對於A.P.C.來說就像它的DNA一般,不管有沒有被成功收購,想必Jean Touitou仍舊希望他的品牌在未來繼續保持著品牌的靈魂走下去。
對於未來極簡主義的發展趨勢你又有什麼看法呢?A.P.C.之於你的生活又有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