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高超,造型古樸,刻工精巧,國家級文物,福建莆田釋迦文佛塔

2019-12-16     視覺秀旅遊

 釋迦文佛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廣化寺的東側。俗稱廣化寺塔。石塔創建年代不詳,但據塔上第二層北門右門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毫社張景醇挈家同登"字樣看,該塔在南宋乾道元年(1165)就已建成,故創建年代最遲應在南宋乾道元年前。釋迦文佛塔建築技術高超、造型古樸,刻工精巧,是研究古代建築、石雕藝術以及宋代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1988年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為輝綠岩石構築,五層八角形,仿木構樓閣式建築。通高28.20米。須彌座八面束腰,高80厘米,腰間浮雕獅子滾珠和花卉,轉角浮雕侏儒。南面正中砌石階5級通塔身,階兩旁各置望柱一對及海水捲雲紋欄板。迴廊欄板浮雕雲水紋。第1層塔身直徑10.50米,第5層直徑7.64米。第1層東、西兩面開門,其餘設佛龕,門龕兩旁浮雕羅漢。第2~5 層,四面開門,四面設佛龕,門旁浮雕金剛武士,龕旁浮雕觀音菩薩。各層出檐1米。綺柱瓜楞形,柱頂斗栱作雙杪三下昂。檐下各出兩層疊澀,浮雕鳳凰、雙頭羽人、飛仙以及花卉等圖紋。塔內為八角空心室,寬敞明亮。第5層內頂為四組疊澀結構的八角藻井。有石階可供遊人登上塔頂,觀賞風景。


釋迦文佛塔為全國名塔之一,在《興化府志》、《莆田縣誌》、《南山志》均有記載。從石塔的結構看,每層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表現為一杪一昂加一杪一昂的做法及形式,在我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極為罕見,為人們研究古代建築的斗拱結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塔身上許多精美的浮雕,尤其是羅漢立像的面部表情及神態,浮雕的菩薩和羅漢或手施密宗手印,或手持鈴杵等密教法器,無疑對我們研究南宋佛教文化藝術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傳播提供了寶貴的實物。


此塔經受過1604年12月29日8.0級大地震的考驗而完好無損,原因何在?首先,該塔坐落在離地面3-4米深的整塊岩石上。在堅實的花崗岩上扎基礎,廣度達400多平方米,而塔身皮寬12米,八面每面寬5米,塔的占地面積為119.5平方米,只占基礎的三分之一弱,這就十分穩固。其次,塔牆薄,塔身空,四面開門,巧設佛龕,大大減輕塔體重量,可減少對基礎的壓力。其三,施工精細,石塊砌接處平整密合,並有榫卯穿接,使全石塔整體性強,各層塔檐翹舉雖長而薄,使外檐輕而牢固,拱斗層層托出,以減少石樑跨度。塔身八面,可抗拒四面八方來的破壞力,尤能抗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eyC28BMH2_cNUg1u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