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主食應該怎麼吃?科學控糖,謹記「2宜2忌」

2022-09-09     金蘭中醫學社

原標題:糖尿病患者,主食應該怎麼吃?科學控糖,謹記「2宜2忌」

生活中,大多數中老年人因為其腸胃功能不太好,所以逐漸養成了喝粥的習慣,往往會以粥來代替其他主食。

但一旦得了糖尿病,情況就不一樣了,不少患者都感到苦惱:喝粥,擔心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吃大米飯,又擔心腸胃不好,長期這樣容易患上胃病。

那麼,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主食到底是吃粥好,還是吃米飯好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吃米飯。

尤其是剛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在其初期進行控糖調理的時候,選擇吃米飯才是最明智的。

雖然粥和米飯的原材料都一樣,但進入人體後,能產生的反應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兩者在烹飪上,所使用的方法有差異,米飯通常需要「蒸」,而在這個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水分會比粥要少很多,那麼其中澱粉的糊化程度就會降低不少,而糊化程度越高,就代表其中的澱粉和糖粉含量越高,因此,相比較之下,米飯對於血糖的影響會小一些。

其次,經過烹飪,兩者的內部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米飯通過烹飪後,其顆粒通常會比較完整,那麼其所含有的纖維素及維生素等物質,就會得以保留,經人體攝入後能起到腸胃消化的作用,進而幫助降低人體對血糖的吸收。

而粥卻與之相反,通過烹飪,其纖維結構會被破壞,被人體攝入後也更容易被吸收,繼而轉化為血糖,那麼對於有控糖需求的患者來說,自然就比較危險了。

但即便吃米飯是最佳選擇,大家在食用時,也要注意「2宜2忌」。

1.宜「粗細結合」

雖然米飯是最佳主食選擇,但它仍屬於高碳水、高糖分類的食物,若是長期食用,同樣也不利於對血糖的管理,所以,糖友們在食用米飯時,不妨摻雜一些粗糧,比如一些豆類、玉米、紅薯等,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人體飽腹度,同時也能降低碳水的總攝入量,對於穩定血糖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2.宜「少食多餐」

掌握合理的米飯攝入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少食多餐」是值得推薦的一種方法。

也就是說每天攝入的米飯總量不用變,但將食用的次數增加,分多次攝入,這樣能保證在單位時間內攝入的碳水量比較低,進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當然了,不僅是米飯,在其他飲食方面,也同樣可以「少食多餐」。

3.2忌:「忌夜宵」和「忌高糖」

眾所周知,吃夜宵很容易影響腸胃的正常功能運轉,增加腸胃的消化、吸收負擔,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還可能引發一系列消化系統併發症,出現血糖波動,不利於疾病管理。

而高糖自然不用多說,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忌高糖是實施控糖計劃的第一步,生活中常見的白糖、蜂蜜等,都屬於高糖隱患,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一定控制攝入量。

【本圖文由「金蘭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子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e0a2f4dd3328a9aa7b7bf551a70e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