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和大度、善待百姓、對官員嚴苛,我願稱他為千古第一仁君

2024-01-12     千年史館

原標題:寬和大度、善待百姓、對官員嚴苛,我願稱他為千古第一仁君

在中國漫漫五千年的王朝史中,有過這樣一位特殊的皇帝:他的經歷不是那麼傳奇,但他本人卻極具遠略;他心寬體胖,據說體重有300多斤,但卻把這個重量都用在了寬容待人上面;他從小不被父皇看好,屢遭打壓,卻僅僅用十個月的時間締造了一個偉大的盛世……

這位神奇的皇帝,就是一生以「仁」著稱的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打小的時候開始,性格就特別向善,不僅溫文爾雅,連日常中的言行舉止也是十分得體。

「帝自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 ——《明仁宗實錄》

然而,性格上的優勢卻挽不回外形上的劣態,朱高熾因此一直不受父親的待見。

雖然朱高熾個性柔和,舉止文雅,但他的體格卻十分臃腫,不僅肥頭大耳,而且行動笨拙,在他的父親——孔武有力的馬上天子朱棣看來,絲毫沒有人君之氣,對他很是嫌棄,一直沒有著重培養。

相反,他的二弟朱高煦身材高大,兇悍矯捷,由於朱棣喜歡打仗,朱高煦又經常隨父親左右沙場建功,頗有一絲傲睨萬物的雄豪之氣,因此很受父親的寵愛。

朱棣登基當了皇帝以後,他曾一度想立朱高煦為太子,如果不是明代立嫡立長制度的嚴厲,及各級文官對朱高熾的維護,又兼有皇太孫朱瞻基出類拔萃的優秀,朱高熾接下來的道路只怕得向藩王靠攏了。

朱高熾被拖了足足兩年才立為太子,期間還受到了父皇的種種制約:自己不許在東宮裡單獨接見大臣、不許隨意訓斥官員……甚至在朱棣離京期間,接受監國重任的朱高熾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父皇的監控,自己在京師對任何政務的處理結果,都有可能被父親回來推翻……

古往今來,已有無數個事實證明:一旦作為鐵腕明君的兒子,壓力都特別的大,例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等。

即使他們曾受到過父皇的殷切期盼和重點培養,也普遍因為承擔不了大任而性格叛逆、仇視父親、自暴自棄,早早就失去作為一代人主的恢廓大度之才。

然而,這位被父親的萬丈光芒結結實實掩蓋起來的朱高熾,卻是其中一個另類。

永樂二十二年(1424)夏天的一天,征戰一生的英雄天子朱棣在北征蒙古的歸途中去世,時年65歲。

噩耗傳來,朱高熾悲痛欲絕,過了好一會才勉強站起了身,當他從趕來報信的大學士楊榮口中再得知父親去世的具體細節時,又一次慟哭了起來,諾大個京城皇宮一下子陷入到了無邊的悲傷氣氛中。

他開始一手打理起了父親的國喪,而另一手,他也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理智,對國事悄無聲息地開展了一系列的周密安排。

他先是立刻安排自己的嫡長子、當時名義上還是皇太孫的朱瞻基迅速趕到朱棣去世的榆木川軍營中,利用迎接朱棣龍輿的名義,火速掌控了先皇行在大軍的軍權,消除了群龍無首帶給遠征將士們的危機!

緊接著,朱高熾實施了對京城的全面戒嚴,又加緊派官員去故都南京進行監守,致力於鞏固國家統治的根基。通過一系列行雲流水的操作,朱高熾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帝王位,他接受了眾臣上表勸進的請求,即位稱帝,改第二年的年號為洪熙。

雖然他是從這一天起登上皇位的,但如果按太子時代的監國開始來算,他已經實際主政16年了。

不曾想,洪熙皇帝剛剛登基,他的二弟朱高煦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

這是件相當讓人毛骨悚然的事:虎毒不食子,朱高煦何至於要腦子一熱,惡毒到要置自己的親生兒子於死地?

原來在早年間,他與朱瞻圻的母親發生了囗角,一氣之下把她殺害,兒子悲痛交加,便恨恨地離他而去,跑到皇爺爺朱棣那告狀,再也沒有回來。

即便如此,朱瞻圻還是沒有和朱高煦完全斬斷關係,而是聽從父親的要求,寫信給父親彙報京城裡的情況。誰知,父親早就對他恨之入骨了,只把他當成手裡的棋子,還欲殺之而後快!

朱高煦自幼就受到皇父朱棣的縱容,一直比較飛揚跋扈,而且我行我素。但是他卻最終沒能得到皇位,因此一直耿耿於懷。來北京之前,他靈機一動,妄圖通過皇帝大哥之手,既除掉自己不聽話的「逆子」,又可以讓新皇帝一上台就背上殺死親侄子的罵名,使其名望受損,讓自己更有覬覦皇位的機會,達到所謂「一石二鳥」的目的。

天良喪盡的他,自以為自己聰明絕頂,可是他萬萬想不到,皇帝大哥洞悉世事,早就識破了他這點小心思。

短短几句話,朱高熾就化解了侄子的殺頭之禍,並瓦解了弟弟的囂張氣焰,為自己皇權的穩固添磚加瓦。朱高煦在大哥這裡冷不丁地碰了一個軟釘子,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從對待父親、侄兒的這幾件事上,可以看出,朱高熾將他的「仁」字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他身上包涵著的,不僅有老練、明斷的政治智慧,更加有滲透進骨子裡的對至親的情義和包容。

除了對自家骨肉的仁至義盡,朱高熾還把自己的一腔仁心用到了平反建文帝舊臣的工作當中。

由於皇父朱棣當年是以「靖難」的方式,通過反叛建文帝登基,因此,建文時代的一切烙印都要打上反面標籤。在永樂皇帝統治的22年里,建文帝的舊臣及其家眷們大多處境悲慘。

他們被下令敲掠、刑辱都還是輕的,嚴重的甚至得到肉身肢解和活剝人皮的下場,最甚者甚至有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傳說……家眷給武將當奴隸,女人成為教坊司的妓女,處境不可謂不慘。

即位不到4個月,朱高熾連續下達兩道旨意:寬宥建文時期的文臣及其家眷,流放的人全部召還回家,並發還他們被查抄的田產。他開始親手主持大量的平反工作,這個工作持續了6個月,直到他突然去世才停止,可以說基本貫穿了他的帝王生涯。

也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朱高熾身為九五之尊的帝王,拔亂反正、寬恕已經喪失威脅的前朝舊臣,是舉手可得的事。但在當時來看,這體現了朱高熾相當大的膽氣。

理由有三:

一、這樣做極有可能間接否決父親朱棣繼位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二、這樣極有可能再次為建文帝樹威,也影響自己的合法性。

三、如果建文帝此時還在世,可能會對自己的皇位帶來威脅和麻煩。

因此,朱高熾能做到這些,需要有何等的魄力、決心和彌天大勇!

朱高熾通過一己之力,將大明王朝帶出了父親時期密不透風的高壓環境,帶入了一段十分恬逸的寬鬆時代!

一、他在任內叫停了鄭和下西洋,同時減少各地的採購行動,用最大限度節約財政支出的方式,為百姓減輕賦稅壓力。

二、他不厭其煩地關注民生,並親自關照全國的扶貧救災事項,將賑濟災民、免除雜稅的工作落到實處。

三、他關注社會邊緣的弱勢群體,專門在各地郡縣設立了明朝的「養老院」——養濟院,負責給他們提供住所和供給日常生活用品。

四、他嚴令宮內正視社會物價飛漲的現實,一切宮廷購物必遵循民間市場行情,不得對老百姓進行強買強賣。

五、聽說老百姓平時燒飯取暖的柴火採取不便,他便下令放開離朱棣陵寢很近的西山的上山限制令,讓老百姓能安心地就近砍伐……

「朕惟君國之道,事天為大,事天之實,恤民為本……」

——《明仁宗實錄》

當然,朱高熾的「仁」也不是毫無限度的,也要分對象,對身處社會強勢一方的大明官吏們,尤其是貪官苛吏,他一概「不仁」,常常用嚴厲手段進行打壓。

有一次,有個官員向朱高熾告狀,說自己的一個同鄉工匠不僅不肯為朝廷好好服徭役,還偷偷在社會市場上攬活打工,他請皇帝嚴加懲處這名工匠。

朱高熾嫌他小題大做,就下令把那個工匠從市井外頭直接召進了皇宮。

結果來人卻說,他的服役期早就滿了,攬活做事只為賺取回家的路費。

朱高熾一聽,惱火不已,隨即讓那名工匠退出,還給他補貼了一些費用。之後,皇帝越想越氣,認為這個官員一手拿著朝廷的俸祿,另一手卻陷害無辜良善,可謂又奸又壞,就把他罷職下獄了。

「……下鄉科擾平民者,許諸人首告,所司即拿問解京……」

——《明仁宗實錄》

與歷史上其他以仁為本的帝王不同,朱高熾的「仁」並不是一味地退讓和遷就,而是很有分寸。他可以拿出他仁善的一面,給予並幫助到任何弱者。而面對所謂的「強者」,他絲毫不退讓,而是通過使出軟刀子的方式,一擊制敵。

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就去世了,雖然屬於他的時間過於短暫,但他在任內的仁智並施,為即將即位的兒子朱瞻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堪稱一代雄豪人傑。在他身後,明朝不僅擁有了一個寬鬆和煦的政治環境,更加擁有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巔峰!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f4df989582f95690499a1c4125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