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劇集裡,我們看到了中年愛情的浪漫與詩意

2023-07-30     深度文娛

原標題:在這些劇集裡,我們看到了中年愛情的浪漫與詩意

「我沒有時間,也不想再跟另一個人去開啟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愛。」

「我真的是,很愛很愛你。」「少來,誰信!」

「人的本質,就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謝謝春梅,完整了我的人生。」

……

在近日收官的都市劇《熟年》中,生活流表達之下中年人的愛情是上交的工資和存摺,是適當的放手給予對方自由,也是共同凝練出勇氣一起走到老的決心。該劇用極致的中年情感呈現,在各大平台引髮網友討論。

我們發現,近年影視劇中,關於中年愛情的講述愈發被行業所關注。本文將結合《我的前半生》《小敏家》《今生有你》等,從題材切入、人物關係構建、社會價值輸出等方面,探討中年愛情故事講述的新意。

糖分去工業化

愛情藏在細節里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在相對傳統的中國家庭觀念中,離婚儼然是一件大事。強戲劇衝突的建立,往往可以為觀眾建立起追劇吸引力,《熟年》的故事開篇便是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從倪家老二倪偉強與兒媳張春梅的離婚事件引入,一層層剝開大家庭人物眾生相。

在張春梅心裡,愛是周全一家老小的生活,是丈夫與自己提離婚之後,仍不由自主關心著對方的生活,也是相約辦離婚手續那天,不忘給對方帶一套煎餅當早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市場上的影視劇作品,有關愛情故事的講述,多聚焦青春戀愛與大齡單身女性的尋愛經歷,看重浪漫氛圍的呈現。相比較之下,中年愛情戲往往融於平淡的婚姻故事中,因此觀眾看到的,不僅有彼此關切的美好,還有極具現實意義的拉扯與糾葛。

例如在2021年年底播出的,以中年人為主角的家庭劇《小敏家》,便是透過離婚、再婚等婚戀話題,來詮釋中年人的愛情不是簡單的戀愛關係,而是要去權衡長輩、孩子,甚至前夫前妻等非常龐雜的熟人關係。

這部作品中,小敏和陳卓的再婚,一方面要考慮這是否會影響到孩子的備考心態,另一方面要權衡熟人的眼光,這種真實而複雜的關係讓觀眾看到了愛情與現實相碰撞的窘迫。然而戀愛一周年紀念日時,陳卓會精心布置後備箱、開車到小敏家樓下與她喝酒慶祝;遇到難事時會相約晚上出來吃一碗小面,散步聊天。可見,沒有了工業製糖的做作,中年愛情依舊可以浪漫不減。

早在2017年,《我的前半生》的播出,就意味著國產劇開始將講述視角聚焦於30+離異單親媽媽。然而這部劇中賀涵愛上羅子君的設定,一部分觀眾表示不能接受,一條「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節發展與理由,跟自己閨蜜的男朋友在一起,就是不能原諒。」的劇集短評,在豆瓣平台已收穫了兩萬條點贊。這也說明,將人性與道德進行拉扯,也是中年愛情故事的一大特徵,不免包含著一些禁忌與克制之美。從劇集創作的角度來說,也只有大膽的「刺痛」觀眾,才能在緊握「痛點」後,拉升戲劇張力並留下餘味。

這幾部作品不錯的口碑與熱度,足以說明中年愛情故事是可以讓觀眾磕到糖的。此類作品搭界中年人獨有的情感厚度,將現實主義生活劇打開了新的講述視野。

人物更具鋒芒

故事講述空間更大

人到中年,生活滿是荊棘,愛情成為了奢侈品。圍繞中年故事講述的作品,無一不在強化著「自我」二字基於愛情、家庭與社會關係的重要性。《熟年》中深陷情緒囹圄的40+男性倪偉強,身為大學教授的他,外表成功之下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自我困境。正如劇集剛開始時,不少人很難理解,為何他要向幾乎完美的妻子提出離婚,為何要撇下年邁患病的母親,選擇獨自騎車出走。患有抑鬱症的他,逃避著生活,也在尋求自救。或許從故事創作的角度來說,一些「走偏」的人物,一段脫軌的、看似不那麼正確的生活,反而更容易塑造出記憶點。

他的妹妹倪偉貞,三十五歲的單身生活一直很自在。然而原本無慮的日子,因母親生病事件而打破。面對失去至親的焦慮,倪偉貞有了想要建立一個家庭的念頭。面對「必須獨立」這類的自我要求,導致她在閃婚並懷孕後強行要求丈夫出國留學,甚至以離婚來要挾對方,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物是不完美的,甚至有些擰巴,卻也因故事的合理性讓觀眾找到了自己與身邊人的影子。

再如《今生有你》中的單親媽媽談靜,她為了給兒子攢錢做手術,一直努力工作並節儉度日。日子雖然清苦,但談靜沒有怨懟不滿,仍然很堅強並珍惜著自己的平凡生活。此外,《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小敏家》中的李萍、《熟年》中的張雪梅等,她們都展現了當下中年女性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她們不僅有鮮明的個性與魅力,也暗合了近些年來影視作品中的女性話題風潮,故而大受歡迎。

因此,從電視劇的話題細化與深度方面來說,這些聚焦中年故事的作品還探討了女性的自我意識,它聚焦職場女性同時面對家庭、情感、事業多面衝突時的狀態與成長。與此同時,觀眾也看到了中年男性在生活中的壓抑與困境,他們的脆弱與失敗,這些看似是不被允許的,因此想要逃離,這體現出創作者對社會生活與當代情感的深刻洞察。

愛情不必須完美

更成熟的生活理念正在強化

近年來,伴隨現實題材熱潮一再升溫,中年題材作品存在感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都市家庭故事開始圍繞中年人物進行講述。《熟年》的敘事和緩中透著溫情,倪偉民與吳二虎夫妻倆分房而居的片段處理得輕鬆幽默,雖說是老夫老妻,但吃醋較勁也如年輕情侶一般,讓人忍俊不禁;《小敏家》的中年愛情故事裡,劉小敏與陳卓最初堅持「戀愛但不結婚」的理念,敏銳捕捉到了離異群體的敏感心理狀態,這份克制的愛仿佛被中年人獨有的穩重和深厚包裹著,對婚姻與愛情的探討也被融入在不經意的細節和絲絲溫情中。

從社會價值層面來看,這些作品探討的話題,從買房、生育、親子教育到養老,與現實生活緊密貼合,接地氣且深刻。它們並不迴避家庭生活的困境與艱難,也自然展現出一些美好。

因為中年階段的人生故事裡,面臨「上有老,下有小」,因此它的廣度夠「廣」,深度夠「深」。在寬泛的都市家庭生活層面來看,它用不同境遇的家庭現狀呈現,凝聚中式家庭的溫情悲喜,讓熒幕前的觀眾深深共情。

總體來說,螢屏「中年故事」備受關注,反映了影視行業對社會焦點問題廣泛深入的關注,從不同層面體現都市人群所面臨的婚姻、親子以及職場等現實問題,相信伴隨更多中年情感故事的湧現,將會推動越來越多社會層面的討論與思考,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9762051717977117bfbfcc9660b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