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長期乏力、精神差,一家四口都攜帶「吸血鬼病」基因

2024-06-15     上游新聞

潮新聞客戶端消息,說到乏力、累、精神差……你首先想到什麼?可能是沒休息好,可能是過於投入工作,也可能是現代人司空見慣的亞健康狀態。正因為此,總有人覺得乏力不是大事,休息夠了就好。

但其實,乏力、精神差,還可能是各種疾病的信號。52歲的林女士(化名)因此查出得了「吸血鬼病」。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們一家四口都攜帶「吸血鬼病」基因。

這是現實版「吸血鬼家族」?

莫名其妙沒力氣 怎麼也查不出原因

一年前,林女士還在從事銷售工作,樂觀開朗、業務突出的她一度是公司有名的業務員。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總是感覺沒力氣,一開始以為是休息不足,並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我臉上、手上的皮膚都變黃了,同事叫我要趕緊去醫院看看。」林女士回憶,當時自己也覺察到不對勁了,打算等周末再去就醫。但就在這期間的某一天,意外發生了。

「那天下班感覺走不動路了,回家從一樓到四樓也就幾十級台階,我走了快一個小時,幾乎是走一步就喘一口氣。」好不容易走到家門口,剛拿出鑰匙準備開門,林女士就撐不住癱倒在門口。幸虧被鄰居發現,趕緊聯繫了家屬,並將她送到醫院。

在當地醫院,醫生最初懷疑是膽囊問題,但檢查結果顯示她除了血色素低於正常值,其他一切正常。「我們當地醫生說我嚴重貧血,給開了補鐵藥物,但治療後我的情況反而加重了。」

補鐵後的林女士在沒有人攙扶的情況下,一度都無法自己行走。

難道是得了怪病?連生活都無法顧及的林女士不得不向公司請了長假,開始四處求醫。在當地一家醫院住院治療半個多月,她已經恢復到可以自己走路了,但沒到一個月,又重回「老樣子」。

之後,林女士又輾轉江蘇、北京多地,做了心臟檢查、胃腸鏡,排除了心臟、消化系統問題,多數醫生都考慮是貧血,無法明確病因,病情一直反反覆復。直到今年年初,在一個親戚的推薦下,她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趙宏主任醫師的門診。

醫生抽絲剝繭「破案」 竟是得了吸血鬼病

反覆乏力、檢查結果提示「貧血」……詳細了解了林女士的病情後,趙宏主任醫師一時也犯了難。

「肝臟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藥物使用都會導致乏力。」他解釋,將林女士收治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後,都沒有發現異常,林女士平素身體也很健康,沒有長期使用藥物的情況。

眼看治療就要陷入困境,隨著對過去一年所有檢查結果的細緻分析,治療團隊敏銳抓住了一個「有趣」的規律:林女士最主要的異常指標「血色素」,檢驗數值會反覆跳動。

「有時候前一天她的血色素還超過90g/L,但可能第二天一下子就降到50g/L。」趙宏主任醫師表示,這種短期內突然性的血色素降低主要有三種考慮:

血紅蛋白丟失

可以簡單理解為失血,但既往檢查發現她不存在潰瘍,也沒有體內出血,基本可以排除這種情況。

溶血性疾病

也就是紅細胞被大肆破壞,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像溶血性貧血就是最常見的一類。但骨髓穿刺等檢查結果也排除了這種可能性。

紅細胞合成異常

那麼,只剩下第三種可能性,紅細胞合成異常。「案情」分析到這裡,醫療團隊腦海中冒出了一種疾病:卟啉病——一種雖然罕見,但近幾年因別稱「吸血鬼病」而被大眾熟知的疾病。

卟啉病是由於人體內酶的缺乏或活性降低導致血紅素合成受阻,從而造成卟啉代謝障礙的疾病。因該病患者在陽光刺激下會有瘙癢、灼熱、腫痛的感覺,就像吸血鬼一樣畏光而被稱為「吸血鬼病」。

但林女士只是乏力不適,沒有任何皮膚症狀,也是這種病?「卟啉病的症狀表現複雜多樣,除了皮膚光敏感之外,還會表現為嚴重腹痛、嘔吐、便秘、肌肉疼痛、無力或麻木、抽搐、精神障礙、意識模糊等。」趙宏主任醫師解釋,儘管表現不特異,但它卻是影響血紅素生成的較常見原因,仍需重點排查。

最終確診 還發現子女也有這種病

明確方向後,林女士接受了肝臟穿刺,結果沒有發現鐵元素沉積,可以排除肝源性卟啉病。同時,她還經歷了「曬尿」——一般來說,卟啉病患者的尿液在陽光照射下會變成醬油色,但結果沒有發生變化。

但這些都不是診斷卟啉病的「金標準」。隨後的高通量基因測序證實她的FECH基因突變,屬於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

造成林女士反覆乏力、貧血的「兇手」終於被揪出。然而,卟啉病目前沒有特效療法,針對不同類型治療方案也不同。但如果不接受治療,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發生其他危及生命的情況。經過對症治療,林女士的乏力情況已有所好轉,可以自主行動,但未來她還需要長期服藥和隨訪。

如果你以為這起「懸案」到此結束了,那就大錯特錯了!連鎖反應讓林女士一家的命運更撲朔迷離。

因擔心遺傳問題,林女士的兒女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發現同樣存在卟啉病基因純合突變。這意味著,儘管現在還未發病,但在誘因誘發下,他(她)們也可能隨時發病。而林女士的愛人經檢測則是雜合突變基因攜帶者,不會發病。

一家四口人,3人竟都有可能發作「吸血鬼病」!這樣的結果著實令人震驚。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常務副主任(主持工作)楊益大教授解釋,卟啉病的誘因包括感染、勞累、應激、月經、妊娠、藥物(如乙醇、巴比妥類、磺胺類、雌激素等)等,疾病發作往往「突如其來」,也無法有效預防。但建議有高危家族史的人員可接受遺傳學檢測和諮詢。

醫生提醒,乏力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未分化病症,如果長期乏力無法緩解,可能提示存在健康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就醫篩查。

原標題:乏力、精神不濟不是亞健康,而是得了這種罕見病,一家人都攜帶該病基因

編輯:吳光亮責編:周尚斗 審核:馮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29e15fd36381e63b8c3734f32691d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