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粽子冷水還是開水下鍋,煮多久?牢記「3要3不要」,軟糯不夾生

2024-06-09     家有妙招姐

端午節,吃粽子是傳統習俗,北方的朋友通常愛吃甜的粽子,而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則更偏愛肉粽。說到包粽子,大家可能已經很熟悉了,畢竟很多朋友都有親手製作的經歷。但今天咱們不聊怎麼包,而是要聊聊怎麼煮粽子。很多人雖然煮了好幾年的粽子,但總覺得自家的粽子要麼不夠軟糯,要麼有點生硬,總是比不上外面買的好吃。其實,這都是因為沒掌握正確的煮粽子方法。比如,煮粽子時該用冷水還是熱水?煮熟後還需要泡嗎?只要記住「3要3不要」的小技巧,保證你煮出的粽子既不會散開,又能軟糯適口,絕對不會夾生。

【煮粽子要冷水下鍋】:

很多人在煮粽子時都會糾結,是應該用冷水還是熱水開始煮呢?不少人習慣直接用熱水煮,但經常會發現粽子外面熟了裡面卻沒熟透,有時候甚至粽子都散架了。這是因為糯米在熱水中迅速膨脹,導致粽子破裂。實際上,正確的做法是使用冷水下鍋。隨著水溫逐漸升高,粽葉的香氣和糯米的甜味會慢慢釋放,這樣煮出的粽子既香甜又美味。

——煮粽子3要——

1. 要泡粽葉

不論是你親手採摘的新鮮粽葉,還是從市場購買的粽葉,都需要用開水浸泡半天才能用來包粽子。這是因為粽葉中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和草酸。如果不將這些粗纖維泡軟,粽子在包的過程中很容易破裂。同時,粽葉中的大量草酸會讓粽子吃起來特別澀口。然而,將粽葉用熱水浸泡後,不僅可以使其中的粗纖維變軟,還能去除草酸。這樣包出來的粽子不僅不易破裂,口感也會更加順滑。

2. 要泡糯米

為什麼有些人做的粽子常常沒煮透呢?關鍵在於,糯米在煮之前需要浸泡幾個小時。因為一旦粽子被緊緊包裹起來,裡面的糯米就很難吸收水分了。如果煮的時候,糯米沒有吸夠水,那麼粽子就很容易半生不熟。所以,在準備包粽子時,最好讓糯米先在水中泡上3到4小時,這樣糯米就能充分吸水。等到煮的時候,只要保證足夠的熱量和時間,粽子自然就會變得軟糯可口了!

3. 要加小蘇打、食鹽煮

在煮粽子的時候,別忘了加點調料,這樣會使其更加美味。首先,得放點鹽,它能突出糯米的甜味。然後,再加點小蘇打,它不僅有助於蛋白質的分解,使糯米更快地變得軟糯,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粽葉的鮮綠色澤。

——煮粽子3不要——

1. 中途不要加涼水

煮粽子時,最好一開始就把水加到足夠多,讓水面高出粽子8到10厘米。儘量在煮的過程中不要加水。如果中間需要加水,一定要用開水,千萬別直接倒涼水進去,這樣可以避免影響粽子的口感。

2. 煮好的粽子不要著急取出

粽子煮熟後,別急著取出吃。最好在鍋里再燜上2到3小時,這樣可以利用剩餘的熱量來確保粽子不會半生不熟,口感也會更加軟糯。所以,建議在端午節的前一晚開始煮,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享用了。

3. 不要二次煮

沒吃完的粽子,別再把它們二次放回鍋里煮。這樣做會讓粽子裡的糯米變得軟趴趴的,香味也會大打折扣。其實,你只需要把粽子放進蒸鍋里,蒸個20分鐘就能吃了。這樣蒸出來的粽子,能更好地保留那股香味。

要是今天文章對您有幫助,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轉發分享出去,點一個贊,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035c5c64008b22b095da01f53dc8d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