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蘇東坡的八字一樣,為什麼我沒有成為作家?

2023-06-24     西風獨醉

原標題:我跟蘇東坡的八字一樣,為什麼我沒有成為作家?

有位朋友問我這樣一句話:「我跟蘇東坡的八字一模一樣,為什麼蘇東坡是作家,而我不是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蘇軾銅像來源於網絡)

說起來,這世界上八字一模一樣的人很多,但他們的工作卻不一定完全相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和放牛娃的故事。那麼,八字一樣的兩個人為什麼其工作會完全不同呢?這要從很多方面去考慮,但最主要的是「職業與個人愛好的匹配性」。

在職業規劃理論中,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不一定是他最適合的工作,這是因為家庭、社會或個人的原因所導致。比如說,一個身無分文的人即使他是喜歡技術到骨子裡,他也可能會去工地搬磚以暫時餬口,雖然這樣的工作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的興趣。也就是說,理想和現實的差異造成了同八字的人卻從事完全不同的工作。

職業分析專家們把這種最適合某個人從事的職業範圍叫做「職業錨」,其準確的定義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實際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

當一個人的工作跟他的職業錨匹配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最有價值的,他也會感覺最快樂。比如蘇東坡,他每次被貶都沒有不開心,這是因為對他來說,職位不是他在意的目標,他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暢意于山水以尋求靈感而做出滿意的文章。再比如陶淵明,他最初也追求過功名,但當真的有了功名他才發現自己其實的真正追求並不在此,所以他就很苦悶,轉而去尋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也許有人會說:「蘇東坡的職業並非作家,而是一位政治家」,但我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在我看來如果讓蘇東坡給自己定位,他寧肯自己是個作家而不是一個政治家。也可以說,蘇東坡作為政治家的成功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在宋朝的時代,他必須有個政治家的頭銜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而他所獲得的作家的頭銜卻是愛好所在。

試想一下,當我們每天都為生活而奔波,上班下班連軸轉,哪有時間去享受我們的愛好。還有一點,蘇軾的文章從小到大都有記錄,好的東西能夠流傳下來,而我們寫的東西早就當廢紙扔掉了(更多的是被家長或其他人扔掉了,因為他們覺得這完全是浪費時間)。在宋代人羨慕的職業里有「詩人」這個選項,現代人呢?

職業錨是一回事,所真實從事的職業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我們也像蘇東坡一樣的天天寫詩詞呢?可能早就被家人認為是瘋子,被旁人譏笑,自己也會變得窮困潦倒。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梵谷,可以忍受一輩子的清貧而能堅持自己的愛好。

八字的職業分析其實就是獲取命主的「職業錨」。也就是說,八字分析得到的職業是命主最適合的職業,而不是命主真實從事的職業,這就是為什麼同一個八字的兩個人會從事完全不同的工作。

當然,職業理論認為如果一個人從事他最喜歡的工作,也就是在「職業錨」的範圍內的工作,則他能取得的成就也最高,也能獲得最強的成就感。如果有一天當我們覺得自己確實厭煩了自己當前的工作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可能考慮下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呢?當然這有可能很難,但這可能是讓我們成為蘇軾的一個好辦法。

西風獨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02e5b21874b36dd7a046353749ac6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