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多了一位普利茲克獎大師之作,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

2019-10-24     火車頭室內設計

上音歌劇院



上音歌劇院地處上海歷史悠久的汾陽路、淮海中路中心區域,這裡不僅是商業軸線與人文軸線交界處,也是現代建築與歷史建築彙集地。在上音歌劇院的方案設計過程中,法國包贊巴克建築事務對歌劇院所在歷史街區地理位置的認可和尊重為前提,充分考慮建築的高度及體量,使用符合街區的尺度,以及符合當地特色的建築材料。



設計草圖


設計圍繞歌劇廳布置了9個較小體量的功能空間,如排演教室,售票廳及入口接待大廳等,全部控制在18米的高度以下。化整為零的體量與淮海路的周邊建築取得尺度上的統一,強化了建築與自然和城市的互動性。同時上音歌劇院的設計也尊重自然環境,保留了地段特有的梧桐樹等元素。





1. 主入口,2. 排演廳,3. 售票廳,4. 演員入口,5. 觀眾廳,6. 台塔



位於淮海路與汾陽路轉角處的兩個建築體塊由大屋面合二為一,著重突出了歌劇院的主入口。主入口面向交叉路口打開,由左、右、上三面向內凹的斜牆圍合,形成一個三維內向空間,中間為玻璃幕牆,公眾被自然而然的引入室內。充足的光線通過幕牆進入觀眾大廳,同時可以從室外看到豐富的內部空間,室內與室外的過渡自然而成。

二層大廳主入口層的樓板伸出室外,將立面分割為上下兩層,同時作為一個觀景平台將室內與室外再一次聯繫起來。







建築立面材料為UHPC外牆掛板和GRC掛板,色調和尺度與周圍歷史街區建築呼應,現代的建築風格也起到對歷史起承轉合的作用。部分立面採用UHPC鏤空掛板,後面為玻璃幕牆。光線通過鏤空牆面與玻璃幕牆在室內產生透明與不透明的過渡,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效果。








這種鏤空的手法也是中國傳統建築元素「窗欞」的體現,通過虛實對比使立面更為豐富,旁邊的兩個立面上,UHPC掛板像舞台幕布一樣打開,既和歌劇廳的建築性質相呼應,又給大家帶來無限遐想,吸引公眾探索幕後的室內空間。



公眾進入上音歌劇院,首先進入到一個明亮寬敞,由木製裝飾表面的接待大廳,其中包含休息廳等輔助空間,之後拾階而上,進入到圍繞觀眾廳的各層休息廳。

建築幾個體塊之間採用玻璃幕牆內凹處理,一方面在立面上形成虛實對比,使5個體塊的更為突出。另一方面玻璃幕牆部分多為交通空間,通透處理既能為室內公共空間帶來充足的自然光,減少能量消耗。玻璃採用了低反光處理,減少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光污染問題。





人們進入休息大廳中會發現一系列水彩、色彩的變化,就如同暢遊在音樂中,伴隨時間和旋律的變化,感知不同體驗。

包贊巴克先生認為,人們是在運動中探索建築,這和欣賞音樂是類似的。在時間的點滴推移中人們體會音樂起伏,而在上音歌劇院則是色調的變化。





項目平面圖


歌劇院立面圖


體量相對較大的歌劇院觀眾廳被周邊小體塊圍合,處在歌劇院建築的中心位置。因為舞台設計的需要,建築師將台塔做到34米,觀眾廳的高度控制在24米。這些較高的體塊都相對街道做了後退處理,最大的減小了對街區的影響。屋頂的設備採用與建築立面風格近似的金屬張拉網鋁板隱蔽。設計了兩個不同的屋頂花園,一個專為VIP使用,另一個為公眾使用。

上音歌劇院的觀眾廳借鑑古典歌劇院的形式,呈現馬蹄形。一個音樂廳或者歌劇院好比一件樂器,一件綜合各種手段的樂器,它的形式將極大的決定我們在其中所聽到的音樂的音質。為此,建築師和法國徐氏聲學的徐亞英進行了密切配合。根據校方要求,音樂廳要能夠演出古典西方歌劇,同時又兼具演出浪漫派歌劇及其他形式演出的條件,幾經研究磨合,產生了現在的觀眾廳形式。在這個古典形式的歌劇廳,這個U形或稱為馬蹄形的空間裡,包含了數個樓座和池座區域。儘管靈感來自於古典歌劇廳,但上音歌劇院的現代性體現在觀眾席的可視性得到了很好的改進。考慮到觀演舒適性,建築師與英國劇院項目諮詢公司TPC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設計決定所有的樓座都略微向舞台側傾斜,有更多的樓座座席可以看到樂隊指揮,甚至樂隊,並能更清楚的看到舞台,這使所有座位上都能得到完美的聽覺享受。整個觀眾廳和舞台區域都為了隔絕地鐵振動放置在了彈簧上。





包贊巴克事務所為上音歌劇院設計了一個藍色調的觀眾廳,這對中國到處可見的紅色調的觀眾廳是個改變。藍色是中國人喜歡的顏色,也是法國人喜歡的顏色,在法國有個見微知著的傳統就是如何將藍灰色和金色完美的結合,設計很大程度的參考了中國的色彩。

上音歌劇院的座椅被設計為藍色,具有聲學作用的側牆和後牆設計為深木色,這種暗色調的目的就是為了當舞台上燈光集中於舞台布景時,避免觀眾廳分散人們的注意力。

樓座的存在將被弱化,同時微帶金色的木質感又形成一種對比,你會注意到有美麗木材質感的樓座層層跌落,具有一種現代的特別的雕塑感。

所有這種古典形式的觀眾廳都包含有池座,樓座和舞台,當人們抬頭看,會發現頭頂的天花,傳統上這個天花往往是一件重要的繪畫作品,這裡包贊巴克事務所設計了一個非常現代同時對聲學也非常重要的彩繪天花,其實是聲學的反聲板,上面帶有凹凸紋理的黑色穹頂天花可以根據不同演出需要進行升降改變觀眾廳的體積,從而改變混響時間。

綜上所述,上音歌劇院無論從功能,聲學,技術,建築美學上都會體現出國際一流水平,成為上海文化地圖上的新地標。






建築整體在周圍環境中不是一躍而出,跳出環境,而是與自然結合,充滿內涵,顯出內斂而謙虛的態度。





建築整體在周圍環境中不是一躍而出,跳出環境,而是與自然結合,充滿內涵,顯出內斂而謙虛的態度。


項目視頻


項目名稱:上音歌劇院

項目地點:中國上海

建築設計:2Portzamparc

主創設計: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

合作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聲學設計:法國徐氏聲學

舞台設計:英國劇場項目諮詢公司TPC

總建築面積:31,926.42 m²

地上建築面積:14,989.38 m²

地下建築面積:16,937.04m²

攝影師:邵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uug_m0BMH2_cNUgUy2G.html